一種脈搏傳感器,包括有傳感器殼體,所述的傳感器殼體側壁的上部分形成有與外部氣泵相連的氣路,傳感器殼體底部側邊形成有導線引出通道,所述的傳感器殼體中心的軸向由上至下設置有氣囊和傳感器,所述的氣囊與所述的氣路相連通,所述的傳感器的輸出導線貫穿所述的導線引出通道與信號接收單元相連接,所述傳感器的探頭部分伸出傳感器殼體的底部與手腕緊密接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脈搏傳感器,結構簡單,具有靈敏度高,重復性好的特點,確保脈象的準確可靠測量。可快速調節傳感器感壓面的位置,尋找最佳采集點,保證脈象的準確測量,能夠實現對脈象的快速定位,且定位精度很高,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捕捉到脈象信息,脈象采集穩定可靠,脈象信息參數提取準確。(*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傳感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脈象采集的脈搏傳感器。
技術介紹
脈搏信號是由心臟的收縮與舒張以及血液在沿血管的流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阻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當脈搏波由心臟開始向動脈系統傳播時,不僅要受到心臟本身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流經各級動脈及分支中各種生理因素如血管阻力、血管壁彈性等的影響,因而脈搏波信號中包含極豐富的血管系統生理病理信息,脈搏波的波形特征與心血管系統中的特征參數變化密切相關。因此,對脈搏信號進行科學合理的檢測、診斷、分析,以便更有效地防治疾病,已成為世界各國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項重大課題,并對臨床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多年來,國內在脈診客觀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臺灣等地的學者對脈象客觀化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另外,日本、韓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等學者也對中醫脈診客觀化進行了研究。脈象采集系統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脈象傳感器,二是脈象儀系統。其中脈象傳感器是最關鍵的,它所采集的信息將直接影響后面的信息分析,最終決定脈波分析系統的檢測性能。采用傳感器檢測脈搏,可以客觀地得到脈搏的主要信息,記錄出脈搏波信號,有利于存儲和分析,對人體無創傷且使用方便,因而在實際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按傳感器分類,常用的脈搏測量裝置有應變式壓力脈搏傳感器、光電式容積脈搏傳感器、電阻抗式容積脈搏傳感器、壓電晶體式壓力脈搏傳感器、水銀應變式容積脈搏傳感器、密封腔式容積脈搏傳感器等。其中應用較多的是應變式壓力脈搏波傳感器、光電式容積脈搏傳感器、電阻抗式容積脈搏傳感器和壓電晶體式壓力脈搏傳感器。尤其是光電式容積脈搏傳感器,由于實現了光電隔離,減少了后級模擬電路的干擾,發光二極管采用紅色單色光,穩定性好,傳感器做成遮光指套式,減少了外界光的干擾。近些年來,國內相繼開發了多種不同類型的脈象采集系統,如北京的TP-CPS型分析儀、上海中醫藥大學的ZM-1、ZM-1II型脈象儀、天津的MTY-2型脈圖儀等,另外,國外也研究出了一些脈象儀,如德國Paik和Yoo的電子脈象儀能描出虛實寒熱的脈象。俄羅斯、意大利、日本和韓國等也都研究出類似的儀器,但他們依據的醫學理論同傳統的中醫脈診有些不同。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員共同合作研制的BioMe百脈中醫脈診儀,該產品的研究起點比較高,集合了仿人手指的柔性壓力傳感器,三維定位,多路信號復合采集和綜合分析等優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快速調節傳感器感壓面的位置,尋找最佳采集點,保證脈象的準確測量,能夠實現對脈象的快速定位的脈搏傳感器。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脈搏傳感器,包括有傳感器殼體,所述的傳感器殼體側壁的上部分形成有與外部氣泵相連的氣路,傳感器殼體底部側邊形成有導線引出通道,所述的傳感器殼體中心的軸向由上至下設置有氣囊和傳感器,所述的氣囊與所述的氣路相連通,所述的傳感器的輸出導線貫穿所述的導線引出通道與信號接收單元相連接,所述傳感器的探頭部分伸出傳感器殼體的底部與手腕緊密接觸。所述的傳感器殼體的底部為能夠與手腕接觸的弧面結構,所述的傳感器的探頭部分伸出傳感器殼體的弧面結構與手腕緊密接觸。所述的傳感器殼體的頂端形成有第一貫通孔,所述的傳感器殼體底部兩側對稱的形成有第二貫通孔,用于固定傳感器的腕帶依次貫穿所述的一個第二貫通孔、第一貫通孔和另一個第二貫通孔。本技術的脈搏傳感器,結構簡單,具有靈敏度高,重復性好的特點,確保脈象的準確可靠測量。可快速調節傳感器感壓面的位置,尋找最佳采集點,保證脈象的準確測量,能夠實現對脈象的快速定位,且定位精度很高,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捕捉到脈象信息,脈象采集穩定可靠,脈象信息參數提取準確。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側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中 1:傳感器殼體2:氣路3:導線引出通道4:氣囊5:傳感器6:第一貫通孔7:第二貫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的一種脈搏傳感器做出詳細說明。如圖1、圖3所示,本技術的一種脈搏傳感器,包括有傳感器殼體1,所述的傳感器殼體I側壁的上部分形成有與外部氣泵相連的氣路2,傳感器殼體I底部側邊形成有導線引出通道3,所述的傳感器殼體I中心的軸向由上至下設置有氣囊4和傳感器5,所述的氣囊4與所述的氣路2相連通,所述的傳感器5的輸出導線貫穿所述的導線引出通道3與信號接收單元相連接,所述傳感器5的探頭部分伸出傳感器殼體I的底部與手腕緊密接觸,從而可以模擬中醫醫師按壓手法,實現自動加壓。本技術中的傳感器5采用型號為SMH-12的壓力傳感器。如圖1、圖2所示,所述的傳感器殼體I的底部為能夠與手腕接觸的弧面結構,所述的傳感器5的探頭部分伸出傳感器殼體I的弧面結構與手腕緊密接觸。所述的傳感器殼體I的頂端形成有第一貫通孔6,所述的傳感器殼體I底部兩側對稱的形成有第二貫通孔7,用于固定傳感器的腕帶依次貫穿所述的一個第二貫通孔7、第一貫通孔6和另一個第二貫通孔7。本技術的一種脈搏傳感器,可快速調節傳感器感壓面的位置,尋找最佳采集點,保證脈象的準確測量,能夠實現對脈象的快速定位,且定位精度很高,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捕捉到脈象信息。檢測脈象信號時,通過自主專利的自動氣體加壓系統,實現穩定、快速、精準的加減壓力,模擬中醫醫師按脈指法。脈象采集穩定可靠,脈象信息參數提取準確。醫生們可以根據測到的脈象同臟腑、氣血等建立全面的對應關系,判別人體整體機能的綜合狀況。本技術的一種脈搏傳感器,能夠通過傳感器與計算機連接,把中國傳統醫學中的脈診與計算機結合起來,用計算機實現對人體脈搏信號的自動采集、處理、識別,最后達到診病的目的,具有無痛無傷,能用于實時檢測等特點。使用方便,定位快速準確,脈象采集與識別穩定可靠。中醫是以重量單位g對取脈壓力進行描述,一般以25g為一壓力級別逐級加壓采集脈搏波,分為25g、50g、75g、100g、125g、150g、175g、200g八個壓力級別,在采集人體脈搏波時每一壓力級別采集一段波形。本技術的一種脈搏傳感器對取脈壓力進行定標采用如下辦法:將傳感器靜置于一水平桌面上,然后分別將上述8個重量的砝碼平置于傳感器上,在每個重量級別下等待IOs穩定后測量傳感器接口電路的輸出電壓,記錄8組數據,由于傳感器是最佳匹配線性的,所以理論下測得的數據應該隨著8個壓力級別呈線性關系。權利要求1.種脈搏傳感器,包括有傳感器殼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感器殼體(I)側壁的上部分形成有與外部氣泵相連的氣路(2),傳感器殼體(I)底部側邊形成有導線引出通道(3),所述的傳感器殼體(I)中心的軸向由上至下設置有氣囊(4)和傳感器(5),所述的氣囊(4)與所述的氣路(2)相連通,所述的傳感器(5)的輸出導線貫穿所述的導線引出通道(3 )與信號接收單元相連接,所述傳感器(5 )的探頭部分伸出傳感器殼體(I)的底部與手腕緊密接觸。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感器殼體(I)的底部為能夠與手腕接觸的弧面結構,所述的傳感器(5)的探頭部分伸出傳感器殼體(I)的弧面結構與手腕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脈搏傳感器,包括有傳感器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感器殼體(1)側壁的上部分形成有與外部氣泵相連的氣路(2),傳感器殼體(1)底部側邊形成有導線引出通道(3),所述的傳感器殼體(1)中心的軸向由上至下設置有氣囊(4)和傳感器(5),所述的氣囊(4)與所述的氣路(2)相連通,所述的傳感器(5)的輸出導線貫穿所述的導線引出通道(3)與信號接收單元相連接,所述傳感器(5)的探頭部分伸出傳感器殼體(1)的底部與手腕緊密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聯,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