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在殼體(2)的周壁部(2B)的表面上設有發光器(6)以及光接收器(7)。在殼體(2)的周壁部(2B)的表面上設有血流阻礙減低部(15),該血流阻礙減低部(15)位于發光器(6)以及光接收器(7)的右側,并且還設有指尖定位部(16),該指尖定位部(16)位于發光器(6)以及光接收器(7)的左側。若使用者將手指(F)的末節(A)與發光器(6)以及光接收器(7)接觸,則手指(F)的中節(B)與血流阻礙減低部(15)的接觸部(15C)接觸。由于殼體(2)上的發光器(6)以及光接收器(7)的周圍的部位與接觸部(15C)之間產生高度差,因此能夠通過該高度差減小手指(F)的末節(A)上的第1關節附近的部位所受到的壓迫。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脈搏波傳感器裝置,是向手指照射光或超聲波從而檢測出脈搏波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
技術介紹
已知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一般包括向手指照射光的發光器以及接收由手指反射出的光的光接收器,并且基于發光器照射出的光與光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光之間的光通量變化從而檢測出脈搏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3)。若將手指用力按壓發光器或光接收器,則由于受到手指的壓迫從而使動脈血流受到阻礙,因此脈搏波信號變弱,使得無法檢測出脈搏波。考慮到這點,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有以下結構設置檢測手指按壓力的按壓力檢測單元,并且增加在按壓力較大時通知使用者的功能。另外,在專利文獻2、3中,公開有以下結構將發光器設置得比其周圍要突出,并使發光器與手指可靠接觸,從而容易地檢測出脈搏波。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國際公開第94/15525號刊物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特開2004 - 467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特開2008 - 48987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在專利文獻I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中,具備將手指的按壓力過大從而無法進行檢測的情況通知給使用者的功能。但是,在該結構中,即使在手指的按壓力較大從而無法進行檢測時,也只是通知該情況。因此,存在以下問題為了進行一定時長的測定,需要使手指的按壓力穩定保持在較弱的狀態,從而加重了使用者的負擔。另外,在專利文獻2、3中,公開有以下結構將發光器設置得比其周圍要突出,并使發光器與手指可靠接觸。但是,由于這些結構并沒有減小手指的按壓力,因此在手指的按壓力過大時還是無法檢測出脈搏波,存在與上述相同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脈搏波傳感器裝置,該裝置能夠減小對血流的阻礙從而容易地檢測出脈搏波。(I).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殼體、設置于該殼體上的發光器、以及設置于上述殼體上的光接收器,該脈搏波傳感器裝置利用手指的末節來檢測脈搏波,在上述殼體上的上述手指末節所接觸的位置配置有上述發光器及上述光接收器,并且在上述殼體上設有在將上述手指的末節與上述發光器及上述光接收器接觸時、與上述手指的中節接觸的血流阻礙減低部,在該血流阻礙減低部的上述手指的中節所接觸的接觸部、與上述手指的末節所接觸的上述殼體之間形成有高度差,以減小作用于上述手指的末節上的第I關節部位及其周圍的壓迫,并且減小對上述手指的末節的血流的阻礙。在利用指尖來檢測脈搏波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中,若用力壓迫手指,則血流受到阻礙,使得無法檢測出脈搏波。這里,對手指末節的血流的影響根據被壓迫的手指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本專利技術者經過專心的研究得出的結果發現,在手指末節上的第I關節附近的部位受到壓迫的情況下,手指末節的血流易受到阻礙,即使施加較小的按壓力,也無法檢測出脈搏波。在本專利技術中,由于在殼體上設有血流阻礙減低部,因此若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使用者將手指末節與發光器及光接收器接觸,則手指中節與血流阻礙減低部接觸。由此,由于手指末節的前端一側、與手指中節分別由發光器及光接收器周圍的殼體、與血流阻礙減低部支撐,因此能夠減小對位于其中間的部位上的按壓力即手指末節上的第I關節附近的按壓力。因此,能夠防止手指末節上的第I關節附近的部位受到壓迫,并且即使在將手指用力按壓發光器及光接收器時,末節的血流也不受到阻礙。其結果是,由于不需要保持并穩定在按壓力較弱的狀態,因此能夠減輕使用者的負擔,并容易地檢測出脈搏波。(2).本專利技術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殼體、設置于該殼體上的超聲波發送器、以及設置于上述殼體上的超聲波接收器,該脈搏波傳感器裝置利用手指末節來檢測脈搏波,在上述殼體上的上述手指的末節所接觸的位置上配有上述發送器以及上述接收器,并且在上述殼體上設有在將上述手指的末節與上述發送器以及上述接收器接觸時、與上述手指的中節接觸的血流阻礙減低部,在該血流阻礙減低部的上述手指的中節所接觸的接觸部、與上述手指的末節所接觸的上述殼體之間形成有高度差,以減小作用于上述手指的末節上的第I關節部位以及其周圍的壓迫,并且減小對上述手指的末節的血流的阻礙。在本專利技術中,由于殼體上設有血流阻礙減低部,因此若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使用者將手指末節與發送器及接收器接觸,則手指中節與血流阻礙減低部接觸。由此,由于手指末節的前端一側、與手指中節分別由發送器及接收器周圍的殼體、與血流阻礙減低部支撐, 因此能夠減小對位于其中間的部位上的按壓力即手指末節上的第I關節附近的按壓力。因此,能夠防止手指末節上的第I關節附近的部位受到壓迫,并且即使在將手指用力按壓發送器及接收器時,末節的血流也不受到阻礙,從而能夠容易地檢測出脈搏波。(3).在本專利技術中,通過由上述血流阻礙減低部形成的高度差,在上述手指末節上的第I關節附近的區域、與上述殼體的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根據本專利技術,由于通過由血流阻礙減低部形成的高度差,從而在手指末節上的第I 關節附近區域、與殼體的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因此能夠通過該間隙來減小對手指末節上的第I關節附近區域的按壓力,從而減小對血流的阻礙。(4).在本專利技術中,在上述手指的前端所接觸的上述殼體的表面位置上設有指尖定位部。根據本專利技術,由于在手指的前端所接觸的殼體的表面位置上設有指尖定位部,因此能夠將指尖的位置固定來對血流阻礙減低部與手指中節進行定位,使得血流阻礙減低部與手指中節可靠接觸。(5).在本專利技術中,在上述血流阻礙減低部設有對與上述手指的中節的接觸位置進行調節的機構。根據本專利技術,由于在血流阻礙減低部設有對與手指的中節的接觸位置進行調節的 機構,因此能夠根據例如手指末節的長度尺寸來調節與手指的中節的接觸位置。由此,即使 在各個使用者的手指末節的長度尺寸有所不同的情況下,也能容許這樣的尺寸偏差,使血 流阻礙減低部的接觸部與手指中節接觸。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處于使用者進行脈搏波測定狀態下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主視圖。圖3是表示圖1中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俯視圖。圖4是將圖1中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右側放大并表示的立體圖。圖5是將圖4中的發光器、光接收器、血流阻礙減低部以及指尖定位部等放大并表 示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將使用者的食指末節與圖5中的發光器以及光接收器接觸的狀態的立 體圖。圖7是從圖3中的箭頭方向VII — VII觀察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發光器及光接收 器等的剖視圖。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電學結構的框圖。圖9是表示血流阻礙減低部、與手指末節及中節的關系的說明圖。圖10是表示光電脈搏波信號的時間變化的特性曲線圖。圖11是表示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與圖5相同位置的立體 圖。圖12是表示變形例1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與圖5相同位置的立體圖。圖13是表示變形例2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與圖5相同位置的立體圖。圖14是表示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與圖5相同位置的立體 圖。圖15是表示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與圖4相同位置的立體 圖。圖16是表示變形例3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與圖2相同位置的主視圖。圖17是表示變形例4所涉及的脈搏波傳感器裝置的、與圖5相同位置的立體圖。圖18是表示實施方式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志牟田亨,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