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單層ITO的布線結構,其ITO上布設有若干個電極塊,每個電極塊包括若干個X電極和一個Y電極,所述X電極和Y電極均包括一主體及從主體上一側延伸的若干個支體,所述X電極和Y電極的支體相向設置,若干個X電極依次順序布設在一個Y電極的若干個支體之間的間隙內,相鄰兩個電極塊呈鏡像排列。本發明專利技術利用單層ITO的結構實現了多指觸控的功能,成本低,通過使電極與電極之間充分耦合,顯著提高了整個ITO層的信號強度和線性度,可應用在大尺寸觸摸屏領域,并且能夠解決大尺寸屏幕邊緣偵測效果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ITO的布線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單層ITO的布線結構。
技術介紹
所謂ITO (銦錫氧化物)是ー種用于生產液晶顯示器的關鍵材料,目前,其在儀器儀表、計算機、電子表、游戲機和家用電器等領域都有了極為廣泛的應用。近年來市場上大熱的電容式觸摸屏也是利用ITO來完成偵測觸摸的動作,而電容觸摸屏上ITO的布線一般是雙層,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體電場,當使用者觸摸時,表面行或列的交叉處感應単元的互電容(也稱耦合電容)會有變化,根據上述變化最終可檢測出觸摸點的具體位置。電容式觸摸屏通常使用雙層電極的菱形結構,其雙層ITO分別布設在玻璃基板的同側面上,為了避免電極之間的相互導通,所以需要在玻璃基板上設置橋接點,這樣就可將雙層ITO布設在玻璃基板的同一側面上。雖然上述方法實現了偵測觸摸的動作,但是這種采用雙層ITO的觸摸屏結構,不但エ藝復雜,而且橋接處容易損壞,產品良率低,導致成本升高。為了克服上述缺點,部分廠商將ITO的結構設置成矩形,然后雙面設置在玻璃基板的兩層,如此以來,エ藝的確的簡單了很多,而且提高了產品良率,但是仍舊采用的是雙層ITO的布線結構,ITO本身成本就較高,再加上雙層的結構,使由此形成觸摸屏的厚度也就增加了。如果能夠克服雙層ITO布圖結構帶來的局限性,所以無論是從成本上還是觸摸屏的結構上考慮,單層ITO均具有更多優勢。但經過大量試驗發現,對于傳統的菱形或矩形結構存在多指觸控偵測不穩定、電源噪聲干擾較大、畫線效果不佳等缺陷,應用在大尺寸的觸摸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觸摸屏的邊緣部分由于布設有大量的電極與芯片的連接線,偵測效果較差。因此需要為廣大用戶提供ー種新型的單層ITO布線結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單層ITO的布線結構,能夠解決大尺寸屏幕邊緣偵測效果差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單層ITO的布線結構,其ITO上布設有若干個電極塊,姆個電極塊包括若干個X電極和ー個Y電極,所述X電極和Y電極均包括一主體及從主體上ー側延伸的若干個支體,所述X電極和Y電極的支體相向設置,若干個X電極依次順序布設在ー個Y電極的若干個支體之間的間隙內,相鄰兩個電極塊呈鏡像排列。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利用單層ITO的結構實現了多指觸控的功能,成本低,通過使電極與電極之間充分耦合,顯著提高了整個ITO層的信號強度和線性度,可應用在大尺寸觸摸屏領域,并且能夠解決大尺寸屏幕邊緣偵測效果差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單層ITO布線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2、電極塊,11、X電極,12、Y電極,110,120、主體,111,121、支體。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包括: 一種單層ITO的布線結構,其ITO上布設有若干個電極塊I,姆個電極塊I包括若干個X電極11和ー個Y電極12,X電極11依次為X1、X2…,Y電極12依次為Yl、Y2…,其中每個電極塊I中同方向上的X電極11相互連接,再連接到觸控芯片的引腳上,即所述電極塊I中的Xl電極與電極塊2中的Xl電極相連接,所述電極塊I中的X2電極與電極塊2中的X2電極相連接,所述Y電極12直接連接到觸控芯片。所述X電極11和Y電極12均布設在基板的同側,為了避免所述X電極11和Y電極12之間相互導通,所述觸摸屏的邊緣位置設置橋接點,通過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電路板)使同方向上的X電極11相互連接。下面具體介紹ITO的電極結構。所述X電極11與所述Y電極12的結構均包括一主體110及從主體110上單向延伸的若干個支體111,所述支體11 1與主體Iio相互垂直。所述X電極11的支體111與所述Y電極的支體121延伸的方向是相向的,因此若干個X電極11依次順序布設在ー個Y電極12的支體121之間的間隙內,所述X電極11的支體111與所述Y電極12的支體121相互咬合形成等距離的間隙,進而增加了 X電極11與Y電極12之間的接觸面積,通過使電極與電極之間充分耦合,顯著提高了整個ITO層的信號強度和靈敏度,提高了 ITO層的線性度效果。與所述Y電極12相匹配的X電極11的個數,以及每個X電極11中支體111的個數,是根據エ藝水平(例如ITO與FPC的連接エ藝)、整個ITO的尺寸以及客戶的需求(例如ITO層的線性度效果需求)而定。為了增加觸摸屏的匹配性以及所述電極的抗干擾能力,所述X電極11的支體111和所述Y電極12的支體121大小相同,以使整個ITO結構為對稱結構,便于偵測觸摸點的坐標。在本專利技術的ITO結構中布設有若干個電極塊I,每個電極塊I中同方向上的電極相連接,其連接點設置在FPC上,因此上述電極布局適用在大尺寸屏幕上使用,從而穩定、快速的偵測出觸碰點的具體位置。另外,相鄰兩個電極塊呈鏡像排列,如圖1所示,電極塊I中的Xl電極與電極塊2中的Xl電極相鄰,電極塊I中的X2電極與電極塊2中的X2電極相鄰。整個ITO結構中布設有若干個相互鏡像的電極塊I和電極塊2,因此在ITO的邊緣處的電極始終為Y電極12,這樣的ITO結構既可應用在大尺寸屏幕領域,又可保證ITO邊緣處的觸摸效果與線性度,解決了大尺寸屏幕邊緣偵測效果差的問題。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專利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層ITO的布線結構,其ITO上布設有若干個電極塊,每個電極塊包括若干個X電極和一個Y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X電極和Y電極均包括一主體及從主體上一側延伸的若干個支體,所述X電極和Y電極的支體相向設置,若干個X電極依次順序布設在一個Y電極的若干個支體之間的間隙內,相鄰兩個電極塊呈鏡像排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單層ITO的布線結構,其ITO上布設有若干個電極塊,姆個電極塊包括若干個X電極和ー個Y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X電極和Y電極均包括一主體及從主體上ー側延伸的若干個支體,所述X電極和Y電極的支體相向設置,若干個X電極依次順序布設在ー個Y電極的若干個支體之間的間隙內,相鄰兩個電極塊呈鏡像排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層ITO的布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X電極的支體和Y電極的支體大小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層ITO的布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體與所述主體之間相互垂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樊永召,劉赫,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瀚瑞微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