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像素單元,包括多個子像素,其中所述子像素包括至少兩右眼子像素與兩左眼子像素;一遮罩,具有多個開口,形成于該像素單元上,其中所述開口投影至該像素單元上的位置與該像素單元的邊界之間的最短距離等于或大于該像素單元的寬度的四分之一;以及一顯示影像處理器,控制該像素單元,以輪流關閉該右眼子像素與該左眼子像素。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可降低立體串音(stereophonic crosstalk)及立體疊紋(stereophonic moire)的較厚立體顯不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高解析度顯示器,例如330ppi顯示器,作為移動電話呈現(xiàn)高畫質(zhì)電影及/或網(wǎng)站信息的工具。因此,立體顯示器(例如遮罩/透鏡式立體顯示器)厚或薄的設計即成為一關鍵因素,例如,一較薄的透鏡膜及/或玻璃板對顯示器來說是必要的,然而,由于制程限制及在量產(chǎn)上的關鍵制程問題,例如翹曲(bending)或斷裂(cracking)的情形增加,導致制作較薄透鏡膜及/或玻璃板的困難度影響了元件產(chǎn)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像素單元,包括多個子像素,其中此些子像素包括至少兩右眼子像素與兩左眼子像素;一遮罩(barrier),具有多個開口,形成于像素單元上,其中此些開口投影至像素單元上的位置與像素單元的邊界之間的最短距離等于或大于像素單元的寬度的四分之一;以及一顯示影像處理器,控制像素單元,以輪流關閉該右眼子像素與左眼子像素。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像素單元,包括多個子像素,其中此些子像素包括至少兩 右眼子像素與兩左眼子像素;多個透鏡,形成于像素單元上,其中此些透鏡的頂點投影至像素單元上的位置與像素單元的邊界之間的最短距離大于像素單元的寬度的四分之一;以及一顯示影像處理器,控制像素單元,以輪流關閉右眼子像素與左眼子像素。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增加像素與遮罩(barrier)或透鏡(lens)之間厚度(空氣中的光學距離)的設計。此像素與遮罩或透鏡頂點之間的厚度(空氣中的光學距離)正比于子像素的數(shù)目。此種較厚裝置的制作易于較薄裝置的制作,且可避免傳統(tǒng)高像素(high-ppi)立體顯示裝置在量產(chǎn)上所衍生的關鍵制程問題(例如翹曲(bending)或斷裂(cracking)),有助于裝置量產(chǎn)。此外,遮罩開口(aperture)或透鏡頂點(apex)的位置是可變動的,使得子像素于水平方向的排列由” RLRL”改變?yōu)椤?RRLL”或由” RLRLRL”改變?yōu)椤?RRRLLL” (R代表右眼子像素,L代表左眼子像素),如此可獲得一較寬制程邊界以解決立體串音問題以及可達到一較寬立體視域(stereophonic viewing space)與較亮影像,并可同時降低立體疊紋(stereophonic moire)所造成的影響。尤其是,當兩個或多個遮罩開口結合成單一遮罩開口時,由于遮罩開口的邊緣數(shù)下降,致降低了原本由遮罩電極圖案邊緣所造成的邊緣透鏡效應(fringe lens effect),明顯有助于降低立體串音(stereophonic crosstalk)。附圖說明為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其中:圖1系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2系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3系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4系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5系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以及圖6系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100 立體顯示裝置;12 TFT 基板;14 像素單元;15、16、17、18、150、160、170、180、190、210 子像素;20彩色濾光片;22 偏光板;24 粘膠;26 透明材料層;28 遮罩;30、31、290、300、310 遮罩開口 ;30’、31’、290’、300’、310’ 遮罩開口投影至像素單元上的位置;32、32’、320、320’ 遮罩開口投影至像素單元上的位置的邊緣與像素單元邊界之間的距離(透鏡頂點投影至像素單元上的位置與像素單元邊界之間的距離);33、33’、330、330’ 遮罩開口投影至像素單元上的位置的中心與像素單元邊界之間的距離;34、34’、340、340’ 遮罩開口投影至像素單元上的位置的邊緣;36、36’ 像素單元邊界;38、38’、380、380’ 遮罩開口投影至像素單元上的位置的中心;40、40’ 像素單元與遮罩之間空氣中的光學距離;41 結合的遮罩開口;42、44 透鏡;43、45 透鏡頂點;43’、45’ 透鏡頂點投影至像素單元上的位置;46結合的透鏡;47 結合透鏡的頂點;48 像素單元與透鏡頂點之間空氣中的光學距離;48’ 像素單元與結合透鏡的頂點之間空氣中的光學距離;W、Wf遮罩開口寬度;W’、W1’ 子像素寬度;W”、Wl ” 遮罩寬度。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立體顯示裝置10包括一 TFT基板12,一像素單元14,形成于TFT基板12上,一彩色濾光片20,形成于像素單元14上,一偏光板22,形成于彩色濾光片20上,一粘膠24,例如一感壓膠(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PSA),涂布于偏光板22上,一透明材料層26,例如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層,借由粘膠24粘貼至偏光板22,以及一遮罩(barrier) 28,具有一第一開口 30與一第二開口 31,形成于透明材料層26上。像素單元14包括一第一子像素15、一第二子像素16、一第三子像素17與一第四子像素18。第一子像素15與第二子像素16劃分為右眼子像素,第三子像素17與第四子像素18劃分為左眼子像素。第一開口 30與第二開口 31分尚成兩隙縫。一開口(aperture) (30或31)的寬度W大約為一子像素(15、16、17或18)的寬度W’的60%。因此,在此實施例中,一開口(30或31)的寬度W大約為遮罩28的寬度W”的15%(60%Χ1/4(像素單元14包括四子像素(15、16、17與18)))。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開口 30投影至像素單元14上的位置30’與像素單元14的第一邊界36之間的距離等于或大于像素單元14的寬度的四分之一(1/4),同樣地,第二開口 31投影至像素單元14上的位置31’與像素單元14的第二邊界36’之間的距離等于或大于像素單元14的寬度的四分之一(1/4),舉例來說,第一開口 30投影至像素單元14上的位置30’的邊緣34與像素單元14的第一邊界36之間的距離32為像素單元14的寬度的十六分之五(5/16),或第二開口 31投影至像素單元14上的位置31’的邊緣34’與像素單元14的第二邊界36’之間的距離32’為像素單元14的寬度的十六分之五(5/16),或例如,第一開口 30投影至像素單元14上的位置30’的中心38與像素單元14的第一邊界36之間的距離33為像素單元14的寬度的八分之三(3/8),或第二開口 31投影至像素單元14上的位置31’的中心38’與像素單元14的第二邊界36’之間的距離33’為像素單元14的寬度的八分之三(3/8)。第一開口 30與第二開口 31可呈彼此更加靠近的態(tài)樣,如圖2所示,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開口 30投影至像素單元14上的位置3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像素單元,包括多個子像素,其中所述子像素包括至少兩右眼子像素與兩左眼子像素;一遮罩,具有多個開口,形成于該像素單元上,其中所述開口投影至該像素單元上的位置與該像素單元的邊界之間的最短距離等于或大于該像素單元的寬度的四分之一;以及一顯示影像處理器,控制該像素單元,以輪流關閉該右眼子像素與該左眼子像素。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1.08 US 13/291,9661.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 一像素單元,包括多個子像素,其中所述子像素包括至少兩右眼子像素與兩左眼子像素; 一遮罩,具有多個開口,形成于該像素單元上,其中所述開口投影至該像素單元上的位置與該像素單元的邊界之間的最短距離等于或大于該像素單元的寬度的四分之一;以及一顯示影像處理器,控制該像素單元,以輪流關閉該右眼子像素與該左眼子像素。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是分離成至少兩隙縫。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是結合的。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像素單元與該遮罩之間空氣中的光學距離正比于所述子像素的數(shù)目。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像素單元與該遮罩之間空氣中的光學距離與一子像素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住尚樹,
申請(專利權)人: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