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池壽命檢測方法及裝置,用于解決當前電池壽命檢測技術的檢測周期過長的問題。該方法包括:檢測電池的初始狀態參數;對電池進行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檢測電池的最終狀態參數;比對初始狀態參數與最終狀態參數,根據比對結果判斷電池的壽命是否合格。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實施,在檢測電池的使用壽命是否合格的過程中,通過采用特定的無擱置充放電操作來替換當前通用充放電操作,縮短了檢測電池壽命的周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化工
,尤其涉及一種電池壽命檢測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主要由鋰電池來供電,鋰電池的使用壽命事關用戶的使用體驗,隨著各種電子產品價格競爭的日益激烈,一些電子產品廠家使用的鋰電池質量越來越差,而電池使用不到三個月就報廢的報道屢見不鮮;因此如何快速測試和評價一款鋰電池的壽命成為很多電池生產廠商及使用者面臨的一個問題。目前,進行鋰電池壽命測試的主流方法(GB/T18287-2000)為:采用IC5A恒流充電至額定電壓4.2V之后,進行恒壓充電直至充電電流小于0.0IC5A,擱置0.5h 一 Ih之后,采用IC5A恒流放電至放電截止電壓2.75V,擱置0.5h — Ih之后進行下一次充放電操作,如此進行循環到連續兩次放電時間小于36min,則認為壽命終止;目前的業界要求是400次循環之后若電池放電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則認為該電池的使用壽命合格。但是針對目前主流放電容量的鋰電池(如IOOOmAh的鋰電池)來說,采用上述的測試方法進行400次循環測試的時間約為71天,這種測試方法的測試周期長,不適用于某些需要快速檢測電池壽命的場景。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當前電池壽命檢測周期長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池壽命檢測方法及裝置。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池壽命檢測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檢測電池的初始狀態參數;對電池進行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檢測電池的最終狀態參數;比對初始狀態參數與最終狀態參數,根據比對結果判斷電池的壽命是否合格。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具體為:對電池進行充電操作完成之后,立即對電池進行放電操作。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電池壽命檢測方法在對電池進行充電操作之前還包括確定電池的充電截止電流的步驟。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對電池進行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具體為:對電池進行一次零擱置充放電操作之后,立即對電池進行下一次零擱置充放電操作,直至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完成。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狀態參數包括電池的內阻、厚度及放電容量;根據比對結果判斷電池的壽命是否合格的步驟具體為:若電池的內阻的變化率不大于12%、厚度的變化率不大于8%、放電容量的衰減率不大于20%及(N-99)次至N次循環放電容量衰減率不大于5%,則電池的壽命合格。同時,本專利技術也提供了 一種電池壽命檢測裝置,在一個實施例中,該電池壽命檢測裝置包括第一檢測模塊、充放電模塊、第二檢測模塊及比對模塊;其中,第一檢測模塊用于檢測并記錄電池的初始狀態參數;充放電模塊用于對電池進行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第二檢測模塊用于檢測并記錄電池的最終狀態參數;比對模塊用于比對初始狀態參數與最終狀態參數,并根據比對結果判斷電池的壽命是否合格。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充放電模塊用于對電池進行充電操作完成之后,立即對電池進行放電操作。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電池壽命檢測裝置還包括計算模塊,計算模塊用于確定電池的充電截止電流。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充放電模塊用于對電池進行一次零擱置充放電操作之后,立即對電池進行下一次零擱置充放電操作,直至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完成。通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在檢測電池的使用壽命是否合格的過程中,通過采用特定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來替換當前通用充放電操作模式,降低了電池壽命的檢測周期;進一步的,在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之間也取消擱置時間,進一步的降低了檢測周期;又因為采用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增強了電池的應測能力,降低了電池壽命的檢測周期;綜上,通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極大的縮短了電池壽命的檢測周期。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池壽命檢測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池壽命檢測裝置的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池壽命檢測方法的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池壽命檢測方法的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放電容量與循環次數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的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出進一步的詮釋說明。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電池使用壽命的電池壽命檢測方法及裝置,采用特定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大大縮短了檢測周期。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池壽命檢測裝置的示意圖;由圖1可知,在該實施例中,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池壽命檢測裝置I包括第一檢測模塊11、充放電模塊12、第二檢測模塊13及比對模塊14 ;其中,第一檢測模塊11用于檢測并記錄電池的初始狀態參數;并將該初始狀態參數傳輸到比對模塊14 ;充放電模塊12用于對電池進行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并在N次循環結束之后,通知第二檢測模塊13檢測電池的最終狀態參數;第二檢測模塊13用于在充放電模塊12對電池的N次循環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完成之后,檢測并記錄電池的最終狀態參數;并將該最終狀態參數傳輸到比對模塊14 ;比對模塊14用于比對初始狀態參數與最終狀態參數,并根據比對結果判斷電池的壽命是否合格。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充放電模塊12用于對電池進行充電操作完成之后,立即對電池進行放電操作,即在一個充放電操作中,充電過程與放電過程之間沒有擱置時間,充電操作與放電操作是聯系進行的;這種零擱置充放電操作的方式縮短了單個充放電操作周期時間,加快了電池壽命的檢查進程。圖2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池壽命檢測裝置的示意圖;由圖2可知,本實施例提供的電池壽命檢測裝置I在圖1的基礎上增加了計算模塊15 ;計算模塊15用于計算并確定電池的充電截止電流;具體的,計算模塊15可以是根據被檢測電池的額定放電容量來計算充電截止電流的。計算模塊15的具體計算方式可以是:當電池的額定放電容量C的取值范圍是CS 2000mAh時,電池的充電截止電流Ia的取值范圍是0.05C5A*C≤Ia≤0.07C5A*C,也可以是50mA≤ Ia ≤ 140mA ;優選的,電池的充電截止電流Ia≤0.06C5A≤C,并不是當前檢測技術中采用的0.0lC5A,如IOOOmAh的電池,以4.2V恒壓充電,電流從60mA減小到IOmA時,電池的電量基本不變(變化率低于0.05%,可以忽略),但是卻需要大量的充電時間才能使充電電流減少到IOmA以下,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充放電模塊12對電池進行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具體為:對電池進行一次零擱置充放電操作之后,立即(零擱置)對電池進行下一次零擱置充放電操作,直至N (N為整數)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完成;這種零擱置的連續進行零擱置充放電操作的循環方法又因為不需要在充放電操作之間進行擱置,縮短了電池壽命的檢查周期。進一步的,由于本專利技術是使用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在縮短了單次充放電操作的時間的同時,也提高了被測試檢查的應測能力;這就導致了本專利技術并不需要循環進行400次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就可以達到當前電池壽命檢測技術中,進行400次充放電操作的效果;相應的,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的循環機制,僅需要290— 300次循環即可達到檢測目的;也即,本專利技術中的N次循環的零擱置操作中的N的取值為:300 ≥ N ≥ 290。進一步的,上述實施例中的第一檢測模塊11與第二檢測模塊13可以為同一檢測模塊,在不同的時間實現不同的功能,當狀態參數包括內阻R、電池厚度H及電池放電容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池壽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檢測電池的初始狀態參數;對所述電池進行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檢測所述電池的最終狀態參數;比對所述初始狀態參數與所述最終狀態參數,根據比對結果判斷所述電池的壽命是否合格。
【技術特征摘要】
1.種電池壽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檢測電池的初始狀態參數; 對所述電池進行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 檢測所述電池的最終狀態參數; 比對所述初始狀態參數與所述最終狀態參數,根據比對結果判斷所述電池的壽命是否合格。2.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壽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擱置充放電操作的步驟為:對所述電池進行充電操作完成之后,立即對所述電池進行放電操作。3.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壽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所述電池進行充電操作之前還包括確定所述電池的充電截止電流Ia的步驟;充電截止電流Ia為0.05C5A*C到0.07C5A*C,其中C為所述電池的額定放電容量。4.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壽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具體為:采用恒流充電至額定電壓之后,進行恒壓充電直至充電電流小于Ia,立即采用恒流放電至放電截止電壓。5.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電池壽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述電池進行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具體為:對所述電池進行一次零擱置充放電操作之后,立即對所述電池進行下一次所述零擱置充放電操作,直至N次循環的零擱置充放電操作完成。6.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壽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狀態參數包括所述電池的內阻、厚度及放電容量;所述根據比對結果判斷所述電池的壽命是否合格的步驟具體為:若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雷,宋好強,陳金沛,胡永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