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球閥,包括有閥體、閥桿,所述的閥體內設有閥腔,閥體上設有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閥腔內設有閥芯,所述的閥芯與閥桿聯動配合,所述的閥芯上設有連接通道,閥腔與流入通道之間設有前閥座,閥腔與流出通道之間設有后閥座,后閥座位于流出通道一側的端面與閥體之間設有充壓腔,所述的流入通道與所述的充壓腔之間連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設有用于控制流入通道與充壓腔導通或截止的第一控制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球閥,其能在閥門關閉時,保證前閥座、后閥座與閥芯之間密封性好,從而能很好地防止介質外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閥門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球閥。
技術介紹
現有的一種球閥,一般包括有閥體、閥桿,所述的閥體內設有閥腔,閥體上設有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閥腔內設有閥芯,所述的閥芯與閥桿聯動配合,所述的閥芯上設有連接通道,閥腔與流入通道之間設有前閥座,閥腔與流出通道之間設有后閥座,由閥桿控制閥芯轉動,在連接通道與流入通道、流出通道導通時,閥門處于打開狀態;在連接通道與流入通道、流出通道截止時,閥門處于關閉狀態。但是,這種結構的球閥,在閥門處于關閉狀態時,前閥座會受到介質的推力,使得前閥座與閥芯之間密封性好,而后閥座與閥芯之間沒有壓緊力,從而使得后閥座與閥芯之間封效果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 一種球閥,其能在閥門關閉時,保證前閥座、后閥座與閥芯之間密封性好,從而能很好地防止介質外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球閥,包括有閥體、閥桿,所述的閥體內設有閥腔,閥體上設有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閥腔內設有閥芯,所述的閥芯與閥桿聯動配合,所述的閥芯上設有連接通道,閥腔與流入通道之間設有前閥座,閥腔與流出通道之間設有后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閥座位于流出通道一側的端面與閥體之間設有充壓腔,所述的流入通道與所述的充壓腔之間連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設有用于控制流入通道與充壓腔導通或截止的第一控制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閥門關閉時,打開第一控制閥,所述的介質經第一管道進入充壓腔內,充壓腔內產生一定的推力使得后閥座與閥芯之間密封性好,因此,這種結構的球閥,其能在閥門關閉時,保證前閥座、后閥座與閥芯之間密封性好,從而能很好地防止介質外泄。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的后閥座與閥體之間設有第一 O型圈、石墨墊片,所述的石墨墊片位于第一 O型圈靠近流出通道一側,所述的石墨墊片位于流出通道一側壓設有壓蓋,所述的壓蓋與閥體之間沿后閥座軸向設有彈性件。采用上述進一步設置,在正常狀態下,第一 O型圈可以保證后閥座與閥體之間密封性好;在失火狀態時,所述的第一 O型圈失效,而所述的石墨墊片受熱膨脹,仍然能保證后閥座與閥體之間的密封性穩定。本專利技術的再進一步設置:所述的后閥座包括有同軸設置的第一圓柱體、第二圓柱體,所述的第一圓柱體直徑大于第二圓柱體直徑,所述的第二圓柱體設置在第一圓柱體外側端面上,所述的閥體內對應第一圓柱體、第二圓柱體位置設有第一圓柱形容置腔、第二圓柱形容置腔,所述的第一圓柱形容置腔、第二圓柱形容置腔、第一圓柱體、第二圓柱體同軸設置,所述的第一圓柱形容置腔與第一圓柱體直徑相等,所述的第二圓柱形容置腔與第二圓柱體直徑相等,第一圓柱體軸向長度小于第一圓柱形容置腔軸向長度,第二圓柱體軸向長度大于第二圓柱形容置腔軸向長度,第一圓柱體外側端面與第一圓柱形容置腔之間圍成的空隙形成所述的充壓腔,第二圓柱體側壁上設有肩階,所述的石墨墊片經壓蓋壓設在肩階上。采用上述再進一步設置,這種結構的后閥座設置方式,結構簡單,通過第一圓柱體外側端面與第一圓柱形容置腔之間圍成的空隙形成所述的充壓腔,結構緊湊,設計合理;將石墨墊片壓設在肩階上,可以很好地定位石墨墊片,結構簡單。本專利技術的更進一步設置:所述的第一圓柱體與第一圓柱形容置腔內壁之間、第二圓柱體與第二圓柱形容置腔內壁之間均設有第一 O型圈,所述的第一圓柱體側壁與第一圓柱形容置腔之間還設有石墨密封圈。采用上述更進一步設置,第一圓柱體與第一圓柱形容置腔內壁之間、第二圓柱體與第二圓柱形容置腔內壁之間設置的第一 O型圈,可以在正常狀態下保證后閥座與閥體之間的密封性能穩定;第一圓柱體側壁與第一圓柱形容置腔之間設置的石墨密封圈,可以在失火狀態下,保證后閥座與閥體之間的密封性能。本專利技術的再進一步設置:所述的第一圓柱體與閥芯之間、前閥座與閥芯之間均設有第二 O型圈,所述的第一圓柱體內側端面上、前閥座內側端面上均設有與閥芯相匹配的硬密封面。采用上述再進一步設置,第一圓柱體內側端面與閥芯之間設置的第二 O型圈,可以在正常狀態下保證后閥座與閥芯之間的密封性能;前閥座與閥芯之間設置的第二 O型圈,可以在正常狀態下保證前閥座與閥芯之間的密封性能;第一圓柱體內側端面上設置的與閥芯相匹配的硬密封面,可以在失火狀態下,打開第一控制閥,利用充壓腔內的推力使得后閥座與閥芯之間形成硬密封,從而保證閥芯與后閥座之間的密封性;前閥座內側端面上設置的與閥芯相匹配的硬密封面,可以在失火狀態下,通過流入通道內的介質的壓力使得前閥座與閥芯之間形成硬密封。本專利技術的再更進一步設置:所述的第一管道上連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的第二管道一端與第一管道連接,另一端連接有動力源,第二管道與第一管道連接一端為輸出端,與動力源連接一端為輸入端,所述的第二管道上設有用于控制其輸入端與輸出端導通或截止的第二控制閥,所述的第二管道的輸出端位于第一控制閥與充壓腔之間,第一控制閥與第二管道輸出端之間設有第一止回閥,第二控制閥與第二管道輸出端之間設有第二止回閥。采用上述再更進一步設置,在流入通道內的介質提供的壓力不足時,打開第二控制閥,利用動力源給充壓腔提供足夠的壓力來滿足需要;設置的第一止回閥、第二止回閥,可以防止介質倒流。本專利技術的再更進一步設置:所述的第一管道上還連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的第三管道上設有泄壓閥,所述的第三管道與第一管道連接一端位于第二管道輸出端與充壓腔之間。采用上述再更進一步設置,關閉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打開泄壓閥就可以方便將充壓腔內的壓力排出。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2為圖1中I部分局部放大 圖3為圖1中J部分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所示,一種球閥,包括有閥體1、閥桿2,所述的閥體I內設有閥腔11,閥體I上設有流入通道12、流出通道13,閥腔11內設有閥芯3,所述的閥芯3與閥桿2聯動配合,所述的閥芯3上設有連接通道31,閥腔11與流入通道12之間設有前閥座4,閥腔11與流出通道13之間設有后閥座5,所述的后閥座5位于流出通道13 —側的端面與閥體I之間設有充壓腔6,所述的流入通道12與所述的充壓腔6之間連接有第一管道7,所述的第一管道7上設有用于控制流入通道12與充壓腔6導通或截止的第一控制閥8,該第一控制閥8采用截止閥。在閥門關閉時,打開第一控制閥8,所述的介質經第一管道7進入充壓腔6內,充壓腔6內產生一定的推力使得后閥座5與閥芯3之間密封性好,前閥座4受到流入通道12內介質的推力,使得前閥座4與閥芯3之間密封性好。如圖1、2所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后閥座5與閥體I之間設有第一 O型圈9、石墨墊片10,所述的石墨墊片10位于第一 O型圈9靠近流出通道13—側,所述的石墨墊片10位于流出通道13 —側壓設有壓蓋14,所述的壓蓋14與閥體I之間沿后閥座5軸向設有彈性件,所述的彈性件為彈簧15。如圖1、2所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后閥座5包括有同軸設置的第一圓柱體51、第二圓柱體52,所述的第一圓柱體51直徑大于第二圓柱體52直徑,所述的第二圓柱體52設置在第一圓柱體51外側端面上,所述的閥體I內對應第一圓柱體51、第二圓柱體52位置設有第一圓柱形容置腔16、第二圓柱形容置腔17,所述的第一圓柱形容置腔16、第二圓柱形容置腔17、第一圓柱體51、第二圓柱體52同軸設置,所述的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球閥,包括有閥體、閥桿,所述的閥體內設有閥腔,閥體上設有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閥腔內設有閥芯,所述的閥芯與閥桿聯動配合,所述的閥芯上設有連接通道,閥腔與流入通道之間設有前閥座,閥腔與流出通道之間設有后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閥座位于流出通道一側的端面與閥體之間設有充壓腔,所述的流入通道與所述的充壓腔之間連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設有用于控制流入通道與充壓腔導通或截止的第一控制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球閥,包括有閥體、閥桿,所述的閥體內設有閥腔,閥體上設有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閥腔內設有閥芯,所述的閥芯與閥桿聯動配合,所述的閥芯上設有連接通道,閥腔與流入通道之間設有前閥座,閥腔與流出通道之間設有后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閥座位于流出通道一側的端面與閥體之間設有充壓腔,所述的流入通道與所述的充壓腔之間連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設有用于控制流入通道與充壓腔導通或截止的第一控制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閥座與閥體之間設有第一O型圈、石墨墊片,所述的石墨墊片位于第一 O型圈靠近流出通道一側,所述的石墨墊片位于流出通道一側壓設有壓蓋,所述的壓蓋與閥體之間沿后閥座軸向設有彈性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閥座包括有同軸設置的第一圓柱體、第二圓柱體,所述的第一圓柱體直徑大于第二圓柱體直徑,所述的第二圓柱體設置在第一圓柱體外側端面上,所述的閥體內對應第一圓柱體、第二圓柱體位置設有第一圓柱形容置腔、第二圓柱形容置腔,所述的第一圓柱形容置腔、第二圓柱形容置腔、第一圓柱體、第二圓柱體同軸設置,所述的第一圓柱形容置腔與第一圓柱體直徑相等,所述的第二圓柱形容置腔與第二圓柱體直徑相等,第一圓柱體軸向長度小于第一圓柱形容置腔軸向長度,第二圓柱體軸向長度大于第二圓柱形容置腔軸向長度,第一圓柱體外側端面與第一圓柱形容置腔之間圍成的空隙形成所述的充壓腔,第二圓柱體側壁上設有肩階,所述的石墨墊片經壓蓋壓設在肩階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海龍,
申請(專利權)人:西麥克閥門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