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包括四部分順次連接的風源區、進風巷、工作面、回風巷。進風巷、工作面、回風巷為可拼接式的方形塑料管道。風源區包括小型風機、擋板、風源管道,小型風機與所述風源管道的廣口密封連接,廣口管道上方中間位置處設有可上下調節的擋板,以便控制風力。工作面、進風巷、回風巷在管道頂部設有若干個等距圓形小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實驗裝置,尤其是一種為研究井下采煤工作面通風,粉塵運移、分散度、密度、濃度的測量等提供科學客觀便利條件的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
技術介紹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粉塵是困擾著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如果開發出便利設備,模擬出井下采煤工作面的粉塵運移情況,用各種測量儀器采集實驗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對研究粉塵在井下的運移,解決粉塵災害問題,預防事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關于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國內一般采用一次性實驗裝置,為某一特定實際工作面進行模擬構造,使用后該裝置閑置,造成資源浪費,經濟效果不佳。目前國內關于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沒有具備方便,科學模擬的特性,其主要原因是實際現場和模擬裝置具備較大差距粉塵模擬實驗所用的裝置與實際不匹配,裝置不具有調節功能。之前雖然關于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研究眾多,但實驗裝置具備可調節性的為之甚少,大多的實驗裝置都是根據一種特定工作面模擬制作出來的。這樣再進行下一次的模擬實驗時,若是使用原來的實驗裝置,測量出來的數據不具備客觀真實性,進而不能反映出應有的實驗現象及結果。如果再次根據實際工作面制作新的模擬實驗裝置,則需耗費過多的實驗經費,造成經濟浪費。本專利技術在國內外屬于首創。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為研究井下采煤工作面通風,粉塵運移、分散度、密度、濃度的測量等提供科學客觀便利條件的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部分順次連接的風源區、進風巷、工作面、回風巷。優選地,所述進風巷、工作面、回風巷為可拼接式的方形塑料管道。優選地,所述風源區包括小型風機、擋板、風源管道,所述小型風機與所述風源管道的廣口密封連接,所述廣口管道上方中間位置處設有可上下調節的擋板,以便控制風力。優選地,所述工作面、進風巷、回風巷在管道頂部設有若干個等距圓形小孔。優選地,所述管道內壁兩側設有可將上下移動底板的調節管道高度的卡槽。優選地,還設置有若干接口處可進行拼接的相同管道以調節管道的長度。優選地,所述裝置整體底部設有一個可對工作面進行角度調節的支架。優選地,管道底部分布若干排可用于調節管道寬度的圓形小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實驗裝置具備可調節性,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塑料管道進行大小,角度的調節,這樣不僅具有真實模擬的性質,而且有節約的實驗經費,為研究粉塵災害,測量粉塵分散度,采取井下防塵措施提供有力幫助。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的整體圖;圖2是本實用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的風源處圖;圖3是本實用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的進風巷圖;圖4是本實用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的工作面圖;圖5是本實用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的回風巷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作更詳盡的說明。圖1-圖6是本實用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的各面圖。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通風道整體(圖1)由模擬風源及3條可拼接式的方形塑料管道及組成,分別表示礦井的風源區11 (圖2),進風巷12 (圖3),采煤工作面13(圖4)及回風巷14(圖5)。風源區由小型風機1、擋板2、風源管道3組成。小型風機I與風源管道3的廣口密封連接,四周用膠布封閉,廣口管道上方中間位置處設有擋板2,可上下調節,以便控制風力。巷道6頂端均勻分布若干個等距圓形小孔4,作為數據測量點和產塵裝置連接點。管道切面設有若干等距卡槽5,可調節管道的高度。管道底部(圖6)等距分布若干排圓形小孔4,可用于調節管道的寬度。整體管道底部設有一個底座,可對整個裝置進行傾斜角度的調節。模擬實驗具體步驟:1.通過具體的現場數據,按比例縮小,得到所需得模擬管道數據后。調節管道側壁的位置,將其移動到底板的兩排小孔中間,并用螺絲釘插入小孔,將中間的側壁固定住,進而調節了管道的寬度。將另配的擋板插入管道兩側的卡槽處,調節管道的高度。按照需求,拼接所需得相同管道個數,調節整體管道的長度。通過支架調節其傾角。2.將風源處的小型風機接上電源,作為模擬風源,通過風源管道處的擋板調節風力。3.利用長頸漏斗,裝入粉塵,插入各個管道上方的小孔處,作為模擬粉塵的發生裝置。4.利用風速測量儀,將其端口插入管道上方小孔內,可對實驗裝置內的風速以及溫度進行測量,并且可以調節風機對風速進行控制。5.利用粉塵濃度測量儀和粉塵個體采樣儀,將其端口插入管道上方及工作面側壁小孔內,可對實驗裝置內不同粒徑范圍的粉塵濃度及平均粉塵濃度進行測量。6.利用粉塵粒子計數器,將其端口插入管道上方及工作面側壁小孔內,可測量實驗裝置內不同粒徑范圍的粉塵粒子個數。通過模擬實驗,觀察粉塵的分布及運移情況,分析粉塵的濃度、粒徑、風速等各種數據,可以真實的模擬出井下巷道的粉塵分布情況,對于我們防治粉塵危害,解決井下粉塵問題提供了有力幫助。每節管道長5米,主要分為兩種管道,分別為工作面管道和上下巷道管道,工作面管道寬1.2米,高0.8米,側面每隔0.1米設一個卡槽,頂部從第0.25米處設立一個小孔,然后每隔0.5米設一個。底部每隔0.2米在該處兩側設立兩排相距較短的圓形小孔,詳細見底部圖。上下巷道管道寬1.1米,高0.8米,側面每隔0.1米設一個卡槽,頂部從第0.25米處設立一個小孔,然后每隔0.5米設一個。底部每隔0.1米在該處兩側設立兩排相距較短的圓形小孔,詳細見底部圖。傾角由底部支架調節。孔的直徑為0.8厘米。注意調節好后要用備用擋板和塑膠密封。另外,風源處管道長為I米寬度1.1米,高0.8米。顯然,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和變動。這里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部分順次連接的風源區、進風巷、工作面、回風巷。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調式工作面粉塵模擬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部分順次連接的風源區、進風巷、工作面、回風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巷、工作面、回風巷為可拼接式的方形塑料管道。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源區包括小型風機、擋板、風源管道,所述小型風機與所述風源管道的廣口密封連接,所述廣口管道上方中間位置處設有可上下調節的擋板,以便控制風力。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江石,李巖,陳斌,涂坤,李聰,王臻,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