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家居裝潢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防護網門窗及其組裝方法。防護網門窗包括:邊框、防護網以及防護網夾條;所述邊框的每條邊上均設置有一個所述防護網夾條;所述防護網的邊緣與所述防護網夾條固定連接。防護網門窗的組裝方法包括:將防護網的邊緣固定于防護網夾條上;將防護網上其中的一個防護網夾條與邊框相固定;拉伸與防護網上與已固定在邊框上的防護網夾條相對的防護網夾條,令防護網緊繃;將拉伸的防護網夾條與邊框相固定。由于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固定,拉伸的受力點是防護網上與防護網夾條固定處。由于防護網是在不被拉緊的情況下和防護網夾條固定起來的,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之間的力是均勻的,能夠使得防護網均勻受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家居裝潢
,尤其是涉及。
技術介紹
現有的防護網門窗包括防護網以及邊框,將防護網固定到邊框上,既能起到通風的作用,又能夠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F有的將防護網固定到邊框上一般是通過螺栓點拉伸的方法,即將防護網的一個邊先通過螺栓固定到邊框上,然后拉伸防護網,使得防護網緊繃,并將緊繃的防護網上與已經固定的邊相對的邊使用螺栓固定到邊框上。但是由于防護網的硬度大,強度高,其緊繃被固定到邊框上后,與螺栓的連接點受力。由于防護網為網狀,因此受力點是防護網的網孔。且防護網安裝到邊框上的時候,是邊拉伸邊固定,因此防護網在安裝到邊框的過程中其受力是不均勻的,因此當防護網受力不均勻的時候,導致防護網上多個受力點的網孔出現不同程度的形變,造成防護網的不平整的情況。特別是大尺寸的防護網門窗,需要的防護網面積較大,與邊框之間的螺栓點較多,即防護網上的受力點也越多,因此造成防護網不平整的概率也越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了,能夠使得防護網受力更為均勻。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防護網門窗,包括:邊框、防護網以及防護網夾條;所述邊框的每條邊上均設置有一個所述防護網夾條;所述防護網的邊緣與所述防護網夾條固定連接。優選地,每條所述防護網夾條包括第一擠壓部以及第二擠壓部;所述防護網固定與所述第一擠壓部與第二擠壓部之間。優選地,所述第一擠壓部以及所述第二擠壓部上設置有防護網固定孔;所述防護網夾條與所述防護網通過穿過所述防護網固定孔的螺栓固定。優選地,所述第二擠壓部或者所述第二擠壓部朝向防護網的側面還設置有多個與所述防護網上的網孔相互配合的凸起;所述防護網通過所述凸起與所述第一擠壓部或者第二擠壓部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一擠壓部或所述第二擠壓部向所述邊框的外側所在的方向翻折形成一個反折部;所述防護網的邊緣卡于所述反折部與所述第一擠壓部或者所述第二擠壓部之間。優選地,所述防護網夾條與所述邊框上均設置有夾條固定孔;所述防護網夾條與所述邊框通過穿過所述夾條固定孔的螺栓固定。優選地,所述防護網夾條表面還覆蓋有封蓋。優選地,所述邊框上設置有封蓋安裝槽;所述封蓋的側邊設置于所述封蓋安裝槽中,并與所述邊框可拆卸的連接。優選地,所述防護網夾條為鋁條。一種防護網門窗的組裝方法,包括:將防護網的邊緣固定于防護網夾條上;將防護網上其中的一個防護網夾條與邊框相固定;拉伸與防護網上與已固定在邊框上的防護網夾條相對的防護網夾條,令防護網緊繃;將拉伸的防護網夾條與邊框相固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防護網門窗及其組裝方法相比現有技術而言,所述邊框的每條邊上均設置有一個所述防護網夾條;所述防護網的邊緣與所述防護網夾條固定連接。在這種防護網門窗的組裝方法中,先將防護網的邊緣固定在防護網夾條上,再將防護網上其中的一個防護網夾條和邊框相固定,并拉伸與防護網上與已固定在邊框上的防護網夾條相對的防護網夾條,令防護網緊繃,最后再將拉伸的防護網夾條與邊框相固定,這樣,由于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固定,拉伸的時候,受力點是防護網上與防護網夾條固定的地方。由于防護網是在不被拉緊的情況下和防護網夾條固定起來的,因此通過防護網夾條拉伸防護網的時候,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之間的力是均勻的,因此在防護網安裝的時候,能夠使得防護網均勻受力,減少防護網不平整的概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個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的側視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中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的截面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三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中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的截面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四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中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的截面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五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中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的截面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六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的截面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八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的組裝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及其組裝方法,將防護網安裝到防護網夾條以后再安裝到邊框上,防護網被拉伸的受力點為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的連接點,由于防護網是在不被拉緊的情況下和防護網夾條固定起來的,因此通過防護網夾條拉伸防護網的時候,防護網與防護網夾條之間的力是均勻的,因此在防護網安裝的時候,能夠使得防護網均勻受力,減少防護網不平整的概率。實施例一: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的側視示意圖,參見圖1所示,該防護網門窗包括:邊框1、防護網2以及防護網夾條3 ;所述邊框I的每條邊上均設置有一個所述防護網夾條3 ;所述防護網2的邊緣與所述防護網夾條3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一中提供的防護網門窗比現有技術而言,所述邊框I的每條邊上均設置有一個所述防護網夾條3 ;所述防護網2的邊緣與所述防護網夾條3固定連接。在這種防護網門窗的組裝方法中,先將防護網2的邊緣固定在防護網夾條3上,再將防護網2上其中的一個防護網夾條3和邊框I相固定,并拉伸與防護網2上與已固定在邊框I上的防護網夾條3相對的防護網夾條3,令防護網2緊繃,最后再將拉伸的防護網夾條3與邊框I相固定,這樣,由于防護網2與防護網夾條3固定,拉伸的時候,受力點是防護網2上與防護網夾條3固定的地方。由于防護網2是在不被拉緊的情況下和防護網夾條3固定起來的,因此通過防護網夾條3拉伸防護網2的時候,防護網2與防護網夾條3之間的力是均勻的,因此在防護網2安裝的時候,能夠使得防護網2均勻受力,減少防護網2不平整的概率。實施例二: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中防護網夾條的截面圖,在上述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參見圖2所示,每條所述防護網夾條3包括第一擠壓部4以及第二擠壓部5 ;所述防護網2固定與所述第一擠壓部4與第二擠壓部5之間。在本實施例二中,在將防護網夾條3安裝到防護網2上的時候,防護網夾條的第一擠壓部4和第二擠壓部5的長邊相互連接,形成一個“V”形槽,且該“V”形槽的開口大于防護網的厚度。將防護網2的邊緣放置于所述“V”形槽中后,擠壓所述第一擠壓部4和第二擠壓部5,使得第一擠壓部4和第二擠壓部5將防護網2卡于兩者之間,從而實現了防護網夾條3與防護網2之間的固定。實施例三:優選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三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在上述實施例二的基礎上,參見圖3所示,由于在防護網安裝的時候,需要用力的拉伸防護網2使其能夠平整的安裝在邊框I上,由于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防護網門窗在組裝的時候,拉伸點為防護網夾條3,因此防護網夾條3可能會受到加大的拉力,而與防護網2脫離開。因此子第一擠壓部4和第二擠壓部5上設置有防護網固定孔,所述防護網夾條3與所述防護網2通過穿過所述防護網固定孔的防護網固定螺栓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護網門窗,其特征在于,包括:邊框、防護網以及防護網夾條;所述邊框的每條邊上均設置有一個所述防護網夾條;所述防護網的邊緣與所述防護網夾條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護網門窗,其特征在于,包括:邊框、防護網以及防護網夾條; 所述邊框的每條邊上均設置有一個所述防護網夾條; 所述防護網的邊緣與所述防護網夾條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護網門窗,其特征在于,每條所述防護網夾條包括第一擠壓部以及第二擠壓部; 所述防護網固定與所述第一擠壓部與第二擠壓部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護網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擠壓部以及所述第二擠壓部上設置有防護網固定孔; 所述防護網夾條與所述防護網通過穿過所述防護網固定孔的螺栓固定。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護網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擠壓部或者所述第二擠壓部朝向防護網的側面還設置有多個與所述防護網上的網孔相互配合的凸起; 所述防護網通過所述凸起與所述第一擠壓部或者第二擠壓部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2所屬的額防護網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擠壓部或所述第二擠壓部向所述邊框的外側所在的方向翻折形成一個反折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軼俊,
申請(專利權)人:鄭軼俊,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