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地下建筑類,具體涉及一種基坑中砼支撐的施工方法。本施工方法中具體涉及地下連續墻、鋼模板以及所述地下連續墻上的預留鋼筋,至少包括以下步驟:預制所述砼支撐,且在所述砼支撐的兩端設有外延鋼筋;在所述預留鋼筋下方設置所述鋼模板;將所述砼支撐放至所述鋼模板上,將所述外延鋼筋與所述預留鋼筋焊接連接,以構成后澆筑砼支撐連接段;在所述鋼模板圍護下的所述連接段內澆筑混凝土以使砼支撐與所述連續墻形成一體結構。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砼支撐可循環利用,施工方法簡便快速,環保經濟,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同時一體式結構的鋼模板結構簡單,架設快速,其支撐體系占用空間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地下建筑類,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隨著高層建筑高度的增加、城市軌道線路的交錯縱橫,基礎埋深也隨著增加。進入90年代后,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地價不斷上漲,空間利用率隨之提高,出現了眾多的超高層建筑以及超深城市軌道線路,使有些地下室埋深達20米以上,對基坑開挖技術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即不僅要確保邊坡的穩定,而且要滿足變形控制的要求,以確保基坑周圍的建筑物、地下管線、道路等安全。在基坑施工中有鋼支撐和砼支撐兩種支撐形式。深基坑土方施工中,基坑深度往往較大,擋土結構的水平壓力也較大,因此,砼支撐表現為水平受壓為主,由于砼支撐與鋼支撐不同,它具有變形小的特點,加上采用配筋和加大支撐截面的方法,可以提高砼支撐的強度,用以作為支撐的混凝土能充分發揮材料的剛度大和變形小的受力特性,它能確保地下室施工和基礎施工以及周邊鄰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線等公共設施的安全,因此在國內的基坑施工中較多地采用砼支撐形式,所述的砼支撐在施工現場通過鋼模板一體化澆筑而成,在基坑施工完成之后再予拆除。目前,基坑砼支撐拆除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爆破拆除法,二是機械加人工拆除法,三是切割拆除法。通過以上三種方法拆除砼支撐之后,只有混凝土內的鋼筋會被回收,而混凝土材料將被遺棄無法物盡其用,產生較大的浪費,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急需一種可以多次循環充分利用的砼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該施工方法通過采用預制砼支撐,并再在現場將其同地下連續墻上的預留鋼筋焊接拼接同時澆筑混凝土以形成砼支撐一體結構,以方便砼支撐的拆除,同時由于預制砼支撐的回收再利用,降低成本。本專利技術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具體涉及地下連續墻、鋼模板以及所述地下連續墻上的預留鋼筋,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驟:預制所述砼支撐,且在所述砼支撐的兩端設有外延鋼筋;在所述預留鋼筋下方設置所述鋼模板;將所述砼支撐放至所述鋼模板上,將所述外延鋼筋與所述預留鋼筋焊接連接,以構成后澆筑砼支撐連接段;在所述鋼模板圍護下的所述連接段內澆筑混凝土以使砼支撐與所述連續墻形成一體結構。所述基坑施工結束之后,切割所述連接段,回收所述砼支撐。所述預制的砼支撐兩端為鋼板,所述砼支撐兩端的外延鋼筋同所述鋼板之間采用焊接固定。所述鋼模板采用一體式結構,所述一體式結構由底板以及設置在所述底板兩側的腹板構成。所述鋼模板在縱向的長度不小于所述連接段的長度。所述鋼模板的下方設置有支架用以支撐所述鋼模板以及砼支撐。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砼支撐可循環利用,施工方法簡便快速,環保經濟,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同時一體式結構的鋼模板結構簡單,架設快速,其支撐體系占用空間小。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鋼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圖1的A-A剖面 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砼支撐架設于鋼模板上的施工示意 圖4為本專利技術中后澆筑砼支撐連接段的施工示意 圖5為本專利技術中砼支撐施工結束后的結構示意 圖6為本專利技術中砼支撐在基坑中的平面布置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 如圖1-6,圖中標記1-9分別為:地下連續墻1、鋼模板2、地下連續墻凸臺3、支架4、預留鋼筋5、外延鋼筋6、砼支撐7、鋼板8、連接段9。實施例: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涉及地下建筑類,具體涉及,本施工方法采用模塊化的砼支撐拼裝及澆筑方式,可多次循環利用。本施工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①首先在靠近地下連續墻I的各壁面上分別架設鋼模板2及其支架4,鋼模板2采用一體式結構,無需拼接,具體由底板以及設置在底板兩側的腹板構成; ②其后在鋼模板2的圍護支撐下,緊貼地下連續墻I的壁面澆筑地下連續墻凸臺3,其中地下連續墻凸臺3上設置有向外延伸的預留鋼筋5 ; ③在工廠內根據基坑工程的需要預制合適尺寸的鋼筋砼支撐7,其中砼支撐7的兩端為鋼板8,并在鋼板8上焊接有外延鋼筋6,各外延鋼筋6之間的間隔距離同上述的各預留鋼筋5之間的間隔距離相對應; ④待基坑內緊貼于地下連續墻I壁面上的地下連續墻凸臺3以及工廠內預制的砼支撐7養護完成,將砼支撐7運輸至基坑施工現場,并通過起重機將其兩端擱置在鋼模板2上,其中外延鋼筋6同預留鋼筋5互相分別對齊,并采用焊接方式連接成一整體; ⑤隨后在地下連續墻凸臺3與砼支撐7之間的空隙段中澆筑混凝土形成后澆筑砼支撐連接段9,使地下連續墻凸臺3、連接段9以及砼支撐7固結成一個整體的砼支撐梁; ⑥待連接段9固結養護完畢,拆除鋼模板2及其下方支架4;重復上述步驟中①一⑤進行該基坑內的其它砼支撐梁的施工; ⑦當整個基坑施工完畢后需要拆除砼支撐梁時,采用切割機切割砼支撐梁,切割的位置為連接段9內預留鋼筋5和外延鋼筋6的焊接點處,切割完畢之后通過起重機吊運至地面,敲除砼支撐7兩端外側的混凝土。此時砼支撐7又可循環利用于下一個基坑工程中。本實施由于采用模塊化的拼裝澆筑方式以及一體式的鋼模板結構,相較于現有技術施工速度大大提升,同時結構簡單,砼支撐又可循環利用,極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并且對環境友好,適合大規模推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坑中砼支撐的施工方法,具體涉及地下連續墻、鋼模板以及所述地下連續墻上的預留鋼筋,?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驟:預制所述砼支撐,且在所述砼支撐的兩端設有外延鋼筋;在所述預留鋼筋下方設置所述鋼模板;將所述砼支撐放至所述鋼模板上,將所述外延鋼筋與所述預留鋼筋焊接連接,以構成后澆筑砼支撐連接段;在所述鋼模板圍護下的所述連接段內澆筑混凝土以使砼支撐與所述連續墻形成一體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坑中砼支撐的施工方法,具體涉及地下連續墻、鋼模板以及所述地下連續墻上的預留鋼筋,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驟:預制所述砼支撐,且在所述砼支撐的兩端設有外延鋼筋;在所述預留鋼筋下方設置所述鋼模板;將所述砼支撐放至所述鋼模板上,將所述外延鋼筋與所述預留鋼筋焊接連接,以構成后澆筑砼支撐連接段;在所述鋼模板圍護下的所述連接段內澆筑混凝土以使砼支撐與所述連續墻形成一體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坑中砼支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施工結束之后,切割所述連接段,回收所述砼支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國強,陳立生,榮建,邵亮,陳介華,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