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汽水分離器,特別涉及一種自力式汽水分離器。該自力式汽水分離器,包括罐體,罐體的頂端設有進水口、底端設有出水口,罐體內固設有與出水口連通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柱,管柱上套設有浮動密封套并且管柱的上端封閉,管柱的下端與出水口密封連接,浮動密封套的內周面與管柱的外周面滑動密封配合,浮動密封套上設有浮體,管柱的管壁上開設有進水孔,進水孔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孔或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至少兩個離散孔。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實現汽水的自動分離,解決了傳統汽水分離器不易控制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水分離器,特別涉及一種自力式汽水分離器。
技術介紹
以蒸汽為熱源的加熱設備運行時會排放大量蒸汽冷凝水,冷凝水能否及時排放將會影響加熱器的運行效果,如果排放不及時,加熱器內積水,將影響加熱效果;若蒸汽和水一起排出,將會造成熱量的浪費。汽水分離器用于蒸汽冷凝水與蒸汽分離,并排出冷凝水和阻止蒸汽排出,實現蒸汽做功能力最大化和熱損最小化,達到節能降耗之目的。傳統的汽水分離器通過加裝調節閥控制冷凝水的排出。結構比較復雜,造價較高。在運行過程中由于冷凝水處于飽和狀態,蒸汽和水并存,影響液位檢測及控制,調節閥頻繁動作,不易控制,造成生產波動或能量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力式汽水分離器,以解決傳統汽水分離器不易控制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自力式汽水分離器,包括罐體,所述罐體的頂端設有進水口、底端設有出水口,罐體內固設有與出水口連通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柱,所述管柱上套設有浮動密封套并且管柱的上端封閉,管柱的下端與出水口密封連接,所述浮動密封套的內周面與管柱的外周面滑動密封配合,浮動密封套上設有浮體,所述管柱的管壁上開設有進水孔,所述進水孔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孔或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至少兩個離散孔。所述浮體為浮球或浮筒。所述浮體的外周面與罐體的內周面之間具有空隙,所述罐體內于浮體的上方設有導流板,所述導流板上設有導流口,所述導流口位于浮體與罐體之間的空隙的上方。所述浮動密封套固設于浮體內。所述管柱向上延伸至導流板的上方。所述管柱的上端通過密封件封閉。所述管柱的下部套設有用于在浮動密封套下沉至罐體的底部時避免蒸汽從管體與密封套之間的間隙排出的密封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冷凝水通過罐體頂端的進水口進入罐體,由于管柱的下端與出水口密封連接,冷凝水被儲存在罐體內,當罐體內的冷凝水累積到一定量時,浮體將受到水的浮力作用上浮,與浮體固連的浮動密封套也將隨浮體向上移動,此時,進水孔被打開,冷凝水將通過進水孔流入管柱內,并通過管柱的下端口流入罐體的出水口進而將冷凝水排出罐體,由于管柱的管壁上開設的進水孔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孔或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至少兩個離散孔,隨著浮體的上移,浮動密封套也隨著上移,管柱上的進水孔漏出浮動密封套的面積也相應增加,那么罐體的出水量增加;當罐體的進水量和出水量相等時,罐體內的水位保持不變,浮體維持平衡狀態;當罐體的進水量減小時,罐體內的水位下降,浮體也相應下沉,管柱上的進水孔漏出浮動密封套的面積將減小,罐體的出水量將減小,當罐體的進水量和出水量一樣時,罐體內的水位將重新保持不變,浮體將在新的位置維持平衡。一方面,由于管柱上的進水孔在不排水時,進水孔被浮動密封套覆蓋,而當管柱上的進水孔漏出浮動密封套時,即在向罐體外排水時,進水孔被罐體內的水覆蓋,上述兩種狀況下,隨冷凝水進入罐體內的蒸汽都不會從進水孔排出;另一方面,由于本專利技術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人工操作,通過罐體中冷凝水浮力的大小自動調節浮體的上浮或下沉,即可自動調節進水孔的漏出浮動密封套的面積。因此,本專利技術可以實現汽水的自動分離,解決了傳統汽水分離器不易控制的問題。進一步的,由于浮體的上方設有導流板,導流板上的導流口位于浮體與罐體之間的空隙的上方,冷凝水通過進水口后經過導流口能夠直接流向浮體的四周,防止冷凝水聚集在浮體的上端面。進一步的,由于管柱的下部套設有密封墊,在浮體下沉至罐體的底部時,該密封墊片可以增加對管柱與密封套之間的密封效果,從而可以避免蒸汽從管體與密封套之間的間隙排出。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第一使用狀態 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第二使用狀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如圖1-2所示:自力式汽水分離器,包括罐體1,罐體I的頂端設有進水口 11,罐體I的底端設有出水口 12,罐體的上方設有與進水口連通的進水管21,罐體的下方設有與出水口連通的出水管22,進水管的上端和出水管的下端均設有法蘭101,所述罐體I內固設有與出水口連通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柱3,管柱上套設有浮動密封套4,浮動密封套4上設有浮體5,浮體5上方設有導流板6,浮體5為浮筒。管柱的下端與出水口密封連接,本實施例中,管柱下端與出水口之間的密封連接是通過管柱下端的外壁與出水口的口沿之間的密封配合來實現的。管柱3的上端封閉,本實施例中,管柱的上端通過密封件32封閉。管柱3的管壁上開設有進水孔31,進水孔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孔。浮動密封套的內周面與管柱的外周面滑動密封配合。浮體5的外周面與罐體I的內周面之間具有空隙。導流板6為平板,導流板6上設有導流口 61,導流口 61位于浮體5與罐體I之間的空隙的上方。浮動密封套4固設于浮體內,浮動密封套4的外周與浮體5的內壁構成了密封空間。管柱3向上延伸至導流板6的上方,管柱3的下部套設有用于在浮動密封套下沉至罐體的底部時避免蒸汽從管體與密封套之間的間隙排出的密封墊33。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使用過程:冷凝水通過罐體I頂端的進水口 11進入罐體,由于管柱3的下端與出水口 12密封連接,冷凝水被儲存在罐體I內,當罐體I內的冷凝水累積到一定量時,浮體5將受到水的浮力作用上浮,與浮體5固連的浮動密封套4也將隨浮體向上移動,由于管柱3的管壁上開設的進水孔31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孔,此時,進水孔被打開,冷凝水將通過進水孔31流入管柱3內,并通過管柱3的下端口流入罐體的出水口 12進而將冷凝水排出罐體1,隨著浮體5的上移,浮動密封套4也隨著上移,管柱3上的進水孔漏出浮動密封套4的面積也相應增加,那么罐體I的出水量增加,當罐體I的進水量和出水量相等時,罐體I內的水位保持不變,浮體5維持平衡狀態;當罐體I的進水量減小時,罐體I內的水位下降,浮體5也相應下沉,管柱3上的進水孔漏出浮動密封套4的面積將減小,罐體I的出水量將減小,當罐體I的進水量和出水量再次一樣時,罐體I內的水位將重新保持不變,浮體5將在新的位置維持平衡,如此作用,能夠將水與蒸汽自動分離。本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易于操作、使用壽命長的優點。除上述實施例1外,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實施例中進水孔還可以為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至少兩個離散孔。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實施例中管柱的上端封閉還可以通過管柱上端的實心圓柱體結構來實現。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實施例中浮體還可以為浮球。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實施例中還可以省略導流板。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實施例中還可以省略套設于管柱下部的密封墊。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實施例中浮體的上端面還可以為凹面,其中當浮體為實心結構時,浮體中還可以開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孔,而當浮體是空心結構時,浮體中還可以設有沿上下方向貫穿浮體的用于將冷凝水從浮體的上方引入浮體下方的導流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力式汽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體,所述罐體的頂端設有進水口、底端設有出水口,罐體內固設有與出水口連通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柱,所述管柱上套設有浮動密封套并且管柱的上端封閉,管柱的下端與出水口密封連接,所述浮動密封套的內周面與管柱的外周面滑動密封配合,浮動密封套上設有浮體,所述管柱的管壁上開設有進水孔,所述進水孔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孔或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至少兩個離散孔。
【技術特征摘要】
1.力式汽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體,所述罐體的頂端設有進水口、底端設有出水口,罐體內固設有與出水口連通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柱,所述管柱上套設有浮動密封套并且管柱的上端封閉,管柱的下端與出水口密封連接,所述浮動密封套的內周面與管柱的外周面滑動密封配合,浮動密封套上設有浮體,所述管柱的管壁上開設有進水孔,所述進水孔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孔或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至少兩個離散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汽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為浮球或浮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汽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的外周面與罐體的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玉娥,岳仁福,普海寶,趙相如,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眾石熱能與動力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