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具有多個葉片的葉片式壓縮機,使葉片前端部的圓弧與缸內周面的法線始終大致一致地進行壓縮動作。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葉片式壓縮機為了在使多個葉片的前端部的圓弧形狀的法線與缸的內周面的法線始終大致一致的狀態下進行壓縮動作,多個葉片始終沿著缸的內周面的法線方向或沿著與缸的內周面的法線方向具有恒定傾斜度的方向被保持,而且,在轉子部內,多個葉片被支承成相對轉子部可旋轉且可移動,在缸蓋和構架的缸側端面形成與缸內徑同心的凹部或環形的槽,在凹部或槽內嵌入在部分環形狀的端面具有板狀的突起或槽的一對葉片定位器,將板狀的突起或槽嵌入被設置在多個葉片上的槽或突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葉片式壓縮機。
技術介紹
目前,提出有以下結構的一般的葉片式壓縮機的方案,所述結構是,在轉子軸(將在缸內進行旋轉運動的圓柱形的轉子部和向轉子部輸送旋轉力的軸構成為一體的部件稱為轉子軸)的轉子部內,將葉片嵌入到形成在一個部位或多個部位的葉片槽內,該葉片的前端一邊與缸內周面抵接一邊滑動(例如參考專利文獻I)。另外,還提出了以下葉片式壓縮機的方案,S卩,將轉子軸的內側形成空心,在其中配置葉片的固定軸,葉片被可旋轉地安裝在該固定軸上,而且,在轉子部的外周部附近,經由一對半圓棒形狀的夾緊部件,葉片被可相對轉子部自由旋轉地保持(例如參考專利文獻2)。先行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252675號公報(第4頁、圖1)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352390號公報(第6頁、圖1)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課題現有的一般的葉片式壓縮機(例如專利文獻I)通過形成在轉子軸的轉子部內的葉片槽限制葉片的方向。葉片被保持為相對于轉子部始終呈相同的傾斜度。因此,隨著轉子軸的旋轉,葉片與缸內周面形成的角度發生變化,為了在整個圓周上使葉片前端與缸內周面抵接,必須構成為使葉片前端的圓弧的半徑小于缸內周面的半徑。對于葉片前端一邊與缸內周面抵接一邊滑動的構成,由于半徑完全不同的缸內周面和葉片前端進行滑動,因此不會成為在兩個零件(缸、葉片)之間形成油膜、經由該油膜進行滑動的流體潤滑的狀態,而會形成邊界潤滑狀態。一般情況下,根據潤滑狀態的摩擦系數是,流體潤滑為0.00Γ0.005左右,而邊界潤滑狀態則非常大,大約為0.05以上。在現有的一般的葉片式壓縮機的結構中,葉片的前端和缸內周面在邊界潤滑狀態下進行滑動,從而滑動阻力大,機械損失增大引起壓縮機效率大幅度下降。同時存在葉片前端和缸內周面容易磨損、難以確保長期使用壽命這樣的課題。因此,在現有的葉片式壓縮機上,為了盡量減少葉片對缸內周面的按壓力而下了功夫。作為解決上述課題的方法,提出了以下方法,S卩,將轉子部的內部形成空心,在其中具有將葉片可旋轉地支承在缸內周面的中心的固定軸,且為了使葉片可相對轉子部旋轉,在轉子部的外周部附近 經由夾緊部件保持葉片(例如專利文獻2)。通過這種結構,葉片被旋轉支承在缸內周面的中心。因此,葉片的縱長方向始終成為缸內周面的法線方向,為了使葉片前端部沿著缸內周面,可以將缸內周面的半徑與葉片前端的圓弧的半徑形成為大致相同,可以使葉片前端與缸內周面形成非接觸。或者,即使在葉片前端與缸內周面進行接觸的情況下,也可以由足夠的油膜形成流體潤滑狀態。從而可以改善現有的葉片式壓縮機的課題即葉片前端部的滑動狀態。但是,在專利文獻2的方法中,由于將轉子部內部形成空心,故難以向轉子部賦予旋轉力或旋轉支承轉子部。在專利文獻2中,在轉子部的兩端面設置了端板。一側的端板由于需要從旋轉軸傳輸的動力,因此是圓盤形,形成為在端板的中心連接旋轉軸的結構。另夕卜,另一側的端板由于需要形成不干擾葉片固定軸、葉片軸支承部件的旋轉范圍,因此需要形成為在中央部開孔的環形。因此,旋轉支承端板的部分必須形成大于旋轉軸的直徑,存在軸承滑動損失增大這樣的課題。另外,由于在轉子部和缸內周面之間形成的間隙縮小以防止壓縮后的氣體泄漏,因此轉子部的外徑、旋轉中心需要高精度。但是,存在以下課題,即,由于轉子部與端板由獨立的零件形成,因此,因轉子部與端板的緊固連結產生的變形、轉子部與端板的同軸移位等,成為使轉子部的外徑或旋轉中心的精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形成,提供如下所示的葉片式壓縮機。(I)第一,以下具有多個葉片的葉片式壓縮機,S卩,為了降低旋轉軸的軸承滑動損失,且縮小形成在轉子部和缸內周面之間的間隙來減少氣體泄漏損失,用于使葉片前端部的圓弧與缸內周面的法線始終大致一致地進行壓縮動作所需的、供葉片圍繞缸的中心進行旋轉運動的機構,通過在轉子部不使用導致轉子部的外徑或旋轉中心精度降低的端板,而是將轉子部和旋轉軸構成為一體來得以實現。(2)第二,以下葉片式壓縮機,通過應用上述機構,既將葉片前端部與缸內周面形成為非接觸,又使氣體從葉片前端部與缸內周面之間的間隙的泄漏成為最小限度。(3)第三,以下葉片式壓縮機,在實現上述機構的同時,又用在流體潤滑狀態下可以進行滑動的方法實現葉片在轉子部內自由旋轉且可移動的機構。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本專利技術的葉片式壓縮機,具備:缸,該缸呈大致圓筒狀,且軸向的兩端開口 ;缸蓋及構架,該缸蓋及構架封閉缸的軸向的兩端;轉子軸,該轉子軸具有在缸內進行旋轉運動的圓柱形的轉子部和向轉子部傳輸旋轉力的軸部;以及多個葉片,該多個葉片設置在轉子部內,且前端部向外側形成為圓弧形狀,其中,多個葉片始終被保持在缸的內周面的法線方向,或者始終被保持成相對于缸的內周面的法線方向具有恒定的傾斜度,以便在多個葉片的前端部的圓弧形狀的法線與缸的內周面的法線始終大致一致的狀態下進行壓縮動作,而且,在轉子部內,多個葉片被支承成相對于轉子部可旋轉且可移動,在缸蓋及構架的缸側端面上,形成有與缸的內徑同心的凹部或環形的槽,在凹部或槽內嵌入有在部分環形狀的端面具有板狀的突起或槽的一對葉片定位器,將板狀的突起或槽嵌入于被設置在多個葉片上的槽或突起。專利技術的效果本專利技術的葉片式壓縮機通過將轉子部和旋轉軸形成為一體的結構,實現了用于使葉片前端部的圓弧與缸內周面的法線始終大致一致地進行壓縮動作所需的、供葉片圍繞缸的中心進行旋轉運動的機構,因此,可以用小徑的軸承支承旋轉軸,從而降低軸承滑動損失,且轉子部的外徑、旋轉中心的精度得到提高,從而可以縮小形成于轉子部與缸內周面之間的間隙,可降低氣體的泄漏損失。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葉片式壓縮機200的縱剖視圖。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葉片式壓縮機200的壓縮元件101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葉片定位器5、6、7、8的俯視圖。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葉片式壓縮機200的壓縮元件101的俯視圖(旋轉角度90° )。圖5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表示葉片式壓縮機200的壓縮動作的壓縮元件101的俯視圖。圖6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表示葉片定位器6、8在葉片定位器保持部3a內的旋轉動作的俯視圖。圖7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圖,是第一葉片9、第二葉片10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圖,是在第一葉片9上嵌合葉片定位器6的狀態的剖視圖。圖9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圖,是將第二葉片10和葉片定位器8構成為一體的結構圖。圖10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圖,是第二葉片10和葉片定位器8的立體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葉片式壓縮機200的縱剖視圖。參考圖1就葉片式壓縮機200 (密閉式)進行說明。其中,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壓縮元件101,葉片式壓縮機200 (密閉式)是一個例子。本實施方式不受密閉式的限制,也可以應用于發動機驅動或開放式容器等的其他結構。圖1所示的葉片式壓縮機200 (密閉式)在密閉容器103內收容壓縮元件101和驅動該壓縮元件101的電動元件102。壓縮元件101位于密閉容器103的下部,通過未圖示的供油機構向壓縮元件101引導存儲在密閉容器103內的底部的冷凍機油25,潤滑壓縮元件101的各滑動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8.18 JP 2010-1829621.一種葉片式壓縮機,該葉片式壓縮機具備:缸,該缸呈大致圓筒狀,且軸向的兩端開口 ;缸蓋及構架,該缸蓋及構架封閉所述缸的軸向的兩端;轉子軸,該轉子軸具有在所述缸內進行旋轉運動的圓柱形的轉子部和向所述轉子部傳輸旋轉力的軸部;以及多個葉片,該多個葉片設置在所述轉子部內,且前端部向外側形成為圓弧形狀,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葉片始終被保持在所述缸的內周面的法線方向,或者始終被保持成相對于所述缸的內周面的法線方向具有恒定的傾斜度,以便在所述多個葉片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圓弧形狀的法線與所述缸的內周面的法線始終大致一致的狀態下進行壓縮動作, 而且,在所述轉子部內,所述多個葉片被支承成相對于所述轉子部可旋轉且可移動, 在所述缸蓋及所述構架的所述缸側端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雅洋,關屋慎,前山英明,高橋真一,橫山哲英,佐佐木辰也,中尾英人,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