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包含:含有一種或多種金屬的金屬納米顆粒;和含有噁唑啉基團的第一樹脂、含有羧基基團的第二樹脂,在樹脂組分中,以摩爾比計算,衍生自第二樹脂的羧基基團為衍生自第一樹脂的噁唑啉基團的0.03至50倍,其中樹脂組分可溶于乙醇,或者,當將水加入通過將0.5g樹脂組分溶于10ml二乙二醇二乙基醚得到的二乙二醇二乙基醚溶液中時,直到二乙二醇二乙基醚溶液變渾濁時,水的加入量為1.5ml或更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用于形成該膜的電磁波透過性涂料組合物、以及形成該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的方法
技術介紹
1.專利
本專利技術涉及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用于形成該膜的電磁波透過性涂料組合物、以及形成該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的方法。更詳細地,本專利技術涉及具有電磁波透過性、粘合性、閃光外觀的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和各方面之間的優異平衡;用于形成該膜的電磁波透過性涂料組合物;及形成該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的方法。2.相關技術的描述近年來,在汽車車身、汽車部件如鋁輪、和電器如攜帶式電話和個人計算機的外觀方面,需要高設計靈活性。即,使表面能夠得到像鏡面的金屬光澤的技術是重要的。關于此類技術,可利用金屬電鍍和金屬氣相沉積。然而,金屬電鍍在可賦予具有優良設計靈活性的外觀的同時,具有廢水環境負荷大的缺點,并且基質被限制為導電材料。因為基質必須放置在真空或減壓容器中,金屬氣相沉積不能應用于大的基質。進一步,金屬電鍍和金屬氣相沉積法均需要大型設備。在金屬氣相沉積方面,例如,日本專利3366299公開了尤其是嵌入汽車的前格柵中并且用由銦等構成的薄金屬層氣相沉積的塑料涂層部分(日本專利3366299:權利要求1)。此外,在日本專利3597075中,記載了形成具有為汽車部件的特殊結構的雷達天線罩的方法,包括通過氣相沉積或濺射形成金屬層(日本專利3597075:權利要求1和0013-0014段)。這里,該文獻涉及形成具有雷達透過性的金屬層的方法,其不干擾汽車部件如雷達測距設備的功能。然而,在日本專利3366299和3597075中公開的通過物理氣相沉積如濺射形成不連續的金屬顆粒層的方法,需要嚴格控制厚度;因此,在有些情況下,生產率降低。進一步,在具有復雜形狀的絕緣樹脂基質中,出現厚度分散;因此,在有些情況下,目標產品形狀受到限制。進一步,當將 其中分散有微米或毫米級金屬粉末的涂料涂覆在絕緣樹脂基質上時,因為所得涂料膜缺乏平滑性,無法獲得閃光外觀。更進一步地,隨著金屬顆粒的尺寸變得越大,認為電磁波的密封性能越高;因此,所得涂料膜無法施用至雷達測距設備。為了避免此類金屬電鍍和金屬氣相沉積的缺陷,最近,已經開發了通過涂覆賦予金屬光澤的技術。例如在日本專利4330620中,記載了使用包含貴金屬或銅膠體顆粒溶液的閃光的基涂料形成閃光涂料膜、和車輛的方法,該溶液包含通過使用聚合物顏料分散劑分散的貴金屬或銅膠體顆粒(日本專利4330620:權利要求1)。這里,在日本專利4330620中,沒有發現在閃光涂料中使用的溶劑的詳細說明。然而,實例包括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并且作為底涂料膜的溶劑膨脹速率測量的目標,使用甲苯;因此,閃光涂料被認為包含芳族烴如甲苯作為溶劑。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9-28690 (JP-A-2009-28690)記載了形成包括用含閃光材料基涂料形成的含閃光材料基涂料膜、涂料膜形成樹脂、和混合溶劑的多層涂料膜的方法,所述基涂料包含貴金屬和/或含金屬的膠體顆粒,所述混合溶劑包含特定重量配比的特殊酯有機溶劑和特殊二醇或乙二醇醚有機溶劑(JP-A-2009-28690:權利要求1),并且酯溶劑被描述為含閃光材料基涂料的必不可少的組分。此外,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9-28692 (JP-A-2009-28692)記載了形成包括用含閃光材料基涂料形成的含閃光材料基涂料膜和涂料膜形成樹脂的多層涂料膜的方法,所述涂料包含貴金屬和/或含金屬的膠體顆粒(JP-A-2009-28692:權利要求1),并且在實施例中,優選使用酯溶劑。然而,如在日本專利4330620、和 JP-A-2009-28690 以及 JP-A-2009-28692 中記載的一樣,當芳族烴如甲苯或酯溶劑用作溶劑時,取決于待涂覆的基質的材料,可產生溶解或腐蝕。尤其是,當待涂覆的物體為由塑料如丙烯酸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基質時,對芳族烴如甲苯、酯溶劑如乙酸丁酯或Y-丁內酯、或酮有機溶劑如丙酮的耐溶劑性變得不足,難以獲得平坦的涂料膜,并且可能無法獲得金屬設計。此外,日本專利4330620,和JP-A-2009-28690以及JP-A-2009-28692完全未記載關于電磁波透過性。而且進一步地,在具有導電性和/或粘合性的金屬膜方面,已經開發了以下技術。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3-103158 (JP-A-2003-103158)記載了高濃度金屬膠體溶液,并且進一步記載了在其中使用金屬膠體溶液的情況下,甚至當加熱溫度降低和/或加熱時間周期縮短時,可獲得基本具有導電性的金屬膜。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8-7849 (JP-A-2008-7849)記載了用于化學鍍覆的底漆組合物,其包含金屬膠體顆粒、特殊的可固化組合物、和溶劑。根據JP-A-2008-7849,一般認為,通過在具有光滑表面的絕緣基質上使用底漆組合物,未降低平滑性,可形成與基質粘合性優異的鍍膜。此外,在可固化組合物中使用的含噁唑啉基團化合物被用于改善粘合性。然而,完全沒有記載對含噁唑啉基團化合物的閃光外觀的影響。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8-294160 (JP-A-2008-294160)記載了用于導電圖的油墨,其包含由銀和鉍組成的合金構成的納米顆粒。根據JP-A-2008-294160,當使用用于導電圖的油墨時,可通過在低溫下加熱形成具有低電阻值的導電圖。此外,借助熱處理,可形成與玻璃基質、陶瓷基質或金屬基質粘合性優異的導電圖。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8-150654(JP-A2008-150654)記載了用于表面處理的金屬基質,其包括鐵基質和特殊的鉍金屬納米顆粒。根據JP-A-2008-150654,通過使用包含鉍金屬納米顆粒的陽離子電沉積涂料組合物獲得的用于表面處理的金屬基質,由于鉍金屬納米顆粒的特殊防銹作用,而具有優異的抗蝕性,并且可抑制膜剝離。然而,通過使用金屬膠體或金屬納米顆粒獲得的導電涂料膜通常被認為不具有電磁波透過性,而且 JP-A-2003-103158、JP-A-2008-7489、JP-A-2008-294160 和JP-A-2008-150654完全未記載電磁波透過性。如上所述,從涂料的經濟效率、方便性、和涂料膜的質量方面而言,在通過使用其獲得的金屬涂料膜的電磁波透過性、粘合性、和高度閃光外觀方面,現有技術的涂料不能勝任。進一步,還沒有發現具有電磁波透過性、粘合性、閃光外觀和和各方面之間的優異平衡的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專利技術概沭本專利技術涉及:具有電磁波透過 性、粘合性、高度閃光外觀和各方面之間的優異平衡的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用于形成其的電磁波透過性涂料組合物;及形成該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的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涉及含金屬納米顆粒和樹脂組分的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包括含一種或多種金屬的金屬納米顆粒、和含第一樹脂和第二樹脂的樹脂組分,所述第一樹脂含有噁唑啉基團,所述第二樹脂含有羧基基團,在樹脂組分中,以摩爾比計算,衍生自第二樹脂的羧基基團為衍生自第一樹脂的噁唑啉基團的0.03-50倍;其中樹脂組分可溶于乙醇,或者,當將水加入通過將0.5g樹脂組分溶于IOml 二乙二醇二乙基醚得到的二乙二醇二乙基醚溶液中時,直到二乙二醇二乙基醚溶液變渾濁時,水的加入量為1.5ml或更多。在第一方面,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8.27 JP 2010-1909211.一種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其包含: 含有一種或多種金屬的金屬納米顆粒;和 含有第一樹脂和第二樹脂的樹脂組分,所述第一樹脂含有噁唑啉基團,所述第二樹脂含有羧基基團,在樹脂組分中,以摩爾比計算,衍生自第二樹脂的羧基基團為衍生自第一樹脂的噁唑啉基團的0.03至50倍,其中 樹脂組分可溶于乙醇,或者,當將水加入通過將0.5g樹脂組分溶于IOml 二乙二醇二乙基醚得到的二乙二醇二乙基醚溶液中時,直到二乙二醇二乙基醚溶液變渾濁時,水的加入量為1.5ml或更多。2.權利要求1的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其中,以摩爾比計算,衍生自樹脂組分的第二樹脂的羧基基團為衍生自第一樹脂的噁唑啉基團的0.7至1.5倍。3.權利要求1或2的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其中水的加入量為1.5ml或更多且為IOml或更少。4.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的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其中所述金屬為銀或金。5.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的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其中第一樹脂含有5mmol/g固體或更多的噁唑啉基團。6.權利要求3的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其中第一樹脂含有5mmol/g固體或更多且10.3mmol/g固體或更少的B,惡唑啉基團。7.一種形成閃光電磁波透過性涂料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用含有金屬納米顆粒、樹脂組分和溶劑的電磁波透過性涂覆材料組合物涂覆基質,所述金屬納米顆粒含有一種 或多種金屬,其中 樹脂組分可溶于乙醇,或者,當將水加入通過將0.5g樹脂組分溶于IOml 二乙二醇二乙基醚得到的二乙二醇二乙基醚溶液中時,直到二乙二醇二乙基醚溶液變渾濁時,水的加入量為1.5ml或更多,并且所述樹脂組分含有第一樹脂和第二樹脂,所述第一樹脂含有噁唑啉基團,所述第二樹脂含有羧基基團,在樹脂組分中,以摩爾比計算,衍生自第二樹脂的羧基基團為衍生自第一樹脂的噁唑啉基團的0.03至50倍。8.權利要求7的形成閃光電磁波透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柳本博,今村毅,石橋秀夫,巖越文子,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