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子通信領域,尤其涉及移動終端及電子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且隨身攜帶的物品,因此移動終端具有的越來越多的功能及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耳機及麥克風是移動終端的常規周邊設備,現有技術中的耳機插頭如圖1或圖7所示,包括四個連接端112、113、115和116 ;其中三個電路連接端分別與耳機電路的左聲道輸出裝置、右聲道輸出裝置、麥克風MIC電路連接;另一個電路連接端接地。為了與耳機插頭相匹配,現有技術中的移動終端通常都配置有耳機插座21,如圖2所示,耳機插座21設有六個連接端211、212、213、214、215和216,其中第一連接端211和第六連接端216接地,所述三連接端213用于通過插頭實現與右聲道輸出裝置的電路連接;所述第五連接端215用于通過插頭實現與左聲道輸出裝置的電路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212用于通過插頭實現與麥克風的電路連接;所述第四連接端214用于檢測是否插入了耳機插頭。現在技術中的耳機插座21,只可以與耳機插頭相配合使用,僅用于實現音頻的輸入輸出功能。一方面,用戶需要移動終端具有越來越強大的功能和外設連接能力;另一方面,移動終端在厚度及便攜性的要求上,不便于涉及過多的接口。這樣就要求移動終端的接口具有更強的兼容性。如果利用移動終端的耳機插座可將更多的外部設備接入到移動終端,將為移動終端的設計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可提升移動終端便攜性、輕薄型、易用性和具有更強大的外設連接能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及電子設備,該移動終端可利用其耳機接口與所述電子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機插座(21)、第一匹配電路(221)、第二匹配電路(222)、微處理控制器、電源管理單元和電池;所述微處理控制器設有第一音頻信號輸入端(MICN1)、第二音頻信號輸入端(MICP1)、MIC偏置電壓輸出端(EARBIAS);所述耳機插座(21)設有第二連接端(212);所述第二匹配電路(222)分別與所述第二連接端(212)、第一音頻信號輸入端(MICN1)、第二音頻信號輸入端(MICP1)、MIC偏置電壓輸出端(EARBIAS)、電源管理單元及所述電池相電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機插座(21)、第一匹配電路(221)、第二匹配電路(222)、微處理控制器、電源管理單元和電池;所述微處理控制器設有第一音頻信號輸入端(MICN1)、第二音頻信號輸入端(MICP1)、MIC偏置電壓輸出端(EARBIAS);所述耳機插座(21)設有第二連接端(212);所述第二匹配電路(222)分別與所述第二連接端(212)、第一音頻信號輸入端(MICN1)、第二音頻信號輸入端(MICP1)、MIC偏置電壓輸出端(EARBIAS)、電源管理單元及所述電池相電路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ADC_HEADSET_VIBRATE_ID接口、VDD18接口和EINT_HP接口 ;所述第一匹配電路(221)與所述耳機插座(21)的第四連接端、ADC_HEADSET_VIBRATE_ID 接口、VDD18 接口及 EINT_HP 接口分別電路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匹配電路(222)包括控制電路(2221)和驅動電路(2222);所述控制電路(2221)分別與所述第一音頻信號輸入端(MICN1)、所述第二音頻信號輸入端(MICP1)、所述MIC偏置電壓輸出端(EARBIAS)電路連接及所述驅動電路(2222)電路連接;所述驅動電路(2222)分別與所述電源管理單元(PWM)、電池(VBAT)、所述第二連接端(212)及所述控制電路(2221)相電路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路(2222)包括第一晶體管(Q101)、第二晶體管(Q102)、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和第五電阻(R5);所述第一電阻(Rl)串接在所述第二晶體管(Q102)的基極與所述電源管理單元(PWM)之間;所述第二電阻(R2)連接在所述第二晶體管(Q102)的基極與所述第二晶體管(Q102)的發射極之間;所述第三電阻(R3)串接在所述第一晶體管(QlOl)的基極與所述第二晶體管(Q102)的集電極之間;所述第四電阻(R4)連接在所述第一晶體管(QlOl)的基極與所述第一晶體管(QlOl)的發射極之間;所述第五電阻(R5)串接在所述第一晶體管(QlOl)的發射極與 所述電池之間;所述第一晶體管(QlOl)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二連接端(212)相電路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Q102)的基極與所述控制電路(2221)相電路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路(2221)包括第一二極管(D101)、第一至第八電容(Cl至C8)及第六、第七電阻(R6、R7);所述第一二極管(D101)的負極連接在所述第一晶體管(QlOl)的集電極;所述第三電容(C3)串接在所述第一二極管(DlOl)的正極與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安喜,聶華哲,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摩軟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