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設計
,尤其涉及一種復雜。
技術介紹
現代鋼結構向著跨度大、形狀多樣、外觀輕巧的方向發展;而由建筑師、藝術家提出的種種造型,并不總是能符合結構合理傳力的需要,如仍按傳統方法設計,可能使結構受力極不合理、內力在構件之間的分布極不均勻,從而影響建筑造型的實現和結構的安全可靠及經濟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使得空間鋼結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按設計者預定的路徑傳力,從而達到結構受力均勻、明顯減小空間鋼結構用鋼量。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建立空間鋼結構三維模型,按常規方法分析空間鋼結構的內力; 步驟2 :找到實際的或確定希望的最主要的受力構件,布置所述構件形成局部結構; 步驟3 :在合適位置布置拉索,并張拉所述拉索對上述特定構件施加預應力; 步驟4:安裝剩余的構件形成完整的空間鋼結構,計算整體結構內力,如符合要求則完成預調內力設計,如不符合要求則重復步驟I至步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所述常規方法分析空間鋼結構的內力是指對所述空間鋼結構三維模型施加恒載、活載進行初步計算。進一步的,步驟2中所述實際的最主要的受力構件是指步驟I所得的分析結果,希望的最主要的受力構件是指設計者希望發揮更主要作用的構件;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預應力是指對所述特定構件施加恒載、活載作用力相反的內力。進一步的,步驟4中所述重復步驟I至步驟4時可調整變更原定構件或者剩余安裝的構件。進一步的,步驟4中所述重復步驟I至步驟4時可調整變更對所述特定構件施加預應力的順序。進一步的,所述構件也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間鋼結構的預調內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建立空間鋼結構三維模型,按常規方法分析空間鋼結構的內力;步驟2:找到實際的或確定希望的最主要的受力構件,布置所述構件形成局部結構;步驟3:在合適位置布置拉索,并張拉所述拉索對上述最主要的受力構件施加預應力;步驟?4:安裝剩余的構件形成完整的空間鋼結構,計算整體結構內力,如符合要求則完成預調內力設計,如不符合要求則重復步驟1至步驟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間鋼結構的預調內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建立空間鋼結構三維模型,按常規方法分析空間鋼結構的內力; 步驟2:找到實際的或確定希望的最主要的受力構件,布置所述構件形成局部結構; 步驟3:在合適位置布置拉索,并張拉所述拉索對上述最主要的受力構件施加預應力; 步驟4:安裝剩余的構件形成完整的空間鋼結構,計算整體結構內力,如符合要求則完成預調內力設計,如不符合要求則重復步驟I至步驟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間鋼結構的預調內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所述常規方法分析空間鋼結構的內力是指對所述空間鋼結構三維模型施加恒載、活載進行初步計算。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間鋼結構的預調內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宏康,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