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涉及科學與教育技術領域,旨在解決現有成品地球儀缺乏相應的高精度快速標準檢測設備等技術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之半瓜形透明球殼片(1)上印有經度為20°、緯度為90°的經緯網,并標注有經線(2)、緯線(3)、極點(4)、赤道線(5)、極圈線(6)和回歸線(7);半瓜形透明球殼片(1)凹面所在球的半徑為R,R與需要檢測經緯度的地球儀半徑相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科學與教育
,特別是一種應用于地球儀制造廠及其監管部門檢驗球面地球儀產品質量中與經緯度相關的地理信息和中小學地理與數學教學與活動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
技術介紹
地球儀是指人們為了便于認識地球,也便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其縮小,制作類似于地球的模型,這種模型的通用名稱叫做地球儀,其表面是一個規則的球面,具有球的幾何特征。按照數學空間思維觀念,把地球看作一個球體,假設地球沿著一根軸旋轉,這根軸叫做地軸,地軸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叫做北極點,簡稱北極;地軸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叫做南極點,簡稱南極。地球表面與南北極的球面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形成的大圓圈,是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個大圓圈叫做赤道。在地球儀的球面上,連結南北兩極的半圓,叫做經線,又稱子午線,子午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為了區別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標注了度數,這就是經度。國際上規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為0°經線,也稱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向東、向西各180°,分別屬于東經和西經。東經的度數用E標注,西經的度數用W標注。譬如,在地球儀球面上,到南北兩個極點的球面距離都相等的點的集合形成赤道,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從赤道到兩極,緯線的長逐漸縮短。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注了度數,這就是緯度。赤道是劃分緯度的起始線,從赤道到南極和從赤道到北極各分為90° ,赤道以北稱北緯,赤道以南稱南緯,北緯的度數用N標注,南緯的度數用S標注。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經緯網。在經緯網上,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都有與其對應的一條經線和一條緯線,這個地點的位置就是這兩條線的交點。目前市售的地球儀上均將地球近似地看作一個球體,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做成地球的空間模型。在地球儀球面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文字、符號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流、平原、沙漠、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及特征,形象直觀,一目了然。但現有市售地球儀在加工制作過程中,受工人勞動態度和工人素質制約,還受工廠機器設備、生產工藝和技術工人技能各個方面的影響,導致絕大數成品地球儀都不同程度在經線、緯線、經度和緯度等的標注方面存在與標準地理出版物不相適應的一些問題。目前,在地球儀的生產過程中,通常應用平面半球地圖沖壓成型技術,以生產由兩個半球合成的地球儀,其方法為首先把南半球、北半球各印在平面塑膠材質上,再放在半球沖壓機上,沖壓成半球地球儀,最后再合成為成品地球儀。現在包括發達國家如英國、美國、德國、法國、韓國等在內,都不能解決地球儀生產過程中存在拉伸受力不均擠壓不勻等問題,導致把某些緯度壓低了,把某些緯度拉高了,因此,很難得到合格標準水平的地球儀,同時,生產出的成品地球儀也缺乏相應的檢測設備,難于發現地球儀產成品是否存在標注偏差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解決現有成品地球儀缺乏相應的高精度快速標準檢測設備等技術問題,以提供能夠實現高精度、準確和快速地檢測出市售地球儀是否存在標注偏差、成本低和應用廣泛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專利技術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半瓜形透明球殼片I上印有經度為20°、緯度為90°的經緯網,并標注有經線2、緯線3、極點4、赤道線5、極圈線6和回歸線7;半瓜形透明球殼片I凹面所在球的半徑為R,R與需要檢測經緯度的地球儀半徑相同。本專利技術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所述赤道線5到極點4之間標注有9條局部緯線,分別為 0°、10。、20。、30。、40。、50。、60。、70。、80。,在極點處標注 90° ;每條經線 2長度為HR /2,每條經線均被90條緯線等分成90份,每一份的長均為jiR/180;赤道線5長度為n R/9,被20條經線等分成20份,每一份的長均為JiR/180。本專利技術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所述半瓜形透明球殼片I的下端經緯網兩側分別鉆有小孔,每個小孔上可安裝一個呈L型的把手9。 本專利技術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所述的經緯網印制于半瓜形透明球殼片I的內凹面。 本專利技術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的有益效果: 如球體球面的直徑為30cm的地球儀,使用本專利技術專利技術半徑為R=15cm的半瓜形透明球殼片,把半瓜形透明球殼片上的極點跟地球儀的北極重合,或跟地球儀的南極重合,且把赤道線跟地球儀上的赤道線重合,就可以直接看出工廠生產的地球儀球面上經緯網地理信息是否準確無誤。應用本專利技術技術,可以分別制作半徑R為5cm、10cm、15cm、20cm等規格和尺寸不相同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更簡便地,可以直接把經緯網的信息印刷或沖壓在透明膠片上,制成學生文具盒中的學習工具,用來測量地球儀上某點的經緯度,更加方便。本專利技術可用于研制地球儀的科研院所,生產制造地球儀的大型企業,本專利技術的通用產品用中小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態度。對于應用瓜形粘貼技術制作的地球儀,如果應用本專利技術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檢測發現有經緯線重復、緯線錯位、極點內移等情形,則可以快速發現地球儀存在產品質量問題。本專利技術可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可形象直觀的演示經緯度,把十分抽象的地理經緯度概念轉化為360等分赤道和180等分經線,并解釋了經緯網的形成和闡述了經緯網空間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球與空間觀念。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半瓜形透明球殼片的示意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之左把手示意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之右把手示意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 I半瓜形透明球殼片、2經線、3緯線、4極點、5赤道線、6極圈線、7回歸線、8把手孔、9把手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詳細結構、應用原理、作用與功效,參照附圖1-5,通過如下實施方式予以說明。 本專利技術的基本目的在于應用數學基本原理,將本專利技術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之凹面和凸面都做成球面的一部分,凹面所在球面的半徑,與地球儀球面的半徑相同,凸面所在球面的半徑,比地球儀球面的半徑大些。本專利的基本原理是檢測器的凹面所在球面半徑與地球儀球面半徑相同,如果把本專利技術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之凹面北極與地球儀北極重合,那么當檢測器附著在地球儀上時,任一重合的點經緯度必相同。本專利技術專利技術創新的目的,在于應用數學對立體幾何球面的精密的計算方法、技術和結論,生產符合數學科學標準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用來檢測相同球半徑的地球儀。如果地球儀球面上標注的某些地理信息,譬如,地球儀上的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極圈等,與《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凹面上印刷的標準的地理信息不對應,那就可以判定被檢測的地球儀為不合格產品,判定的依據是地球儀球面上標準的經緯度地理信息缺乏科學性。由于中小學廣泛使用地球儀學習地理和數學科學知識,在地球儀為合格產品的情況下,由于地球儀球面僅印刷了 24至36條經線和20至36條緯線,人們使用地球儀時,不能直接讀出任一位置的經緯度。這是地球儀應用性唯一的一個弱點。把經線、緯線多印刷一些,使地球儀上經緯網過密,影響了人們觀察地球儀上其它重要的地理信息。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克服地球儀應用性的這個弱點。中小學師生廣泛應用《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學習地理,特別是對那些初學地理的學生,有利于在活動中對地球儀產生興趣,應用本專利直接測量地球儀球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其特征在于:半瓜形透明球殼片(1)上印有經度為20°、緯度為90°的經緯網,?并標注有經線(2)、緯線(3)、極點(4)、赤道線(5)、極圈線(6)和回歸線(7);半瓜形透明球殼片(1)凹面所在球的半徑為R,R與需要檢測經緯度的地球儀球面半徑相同。
【技術特征摘要】
1.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其特征在于:半瓜形透明球殼片(I)上印有經度為20°、緯度為90°的經緯網,并標注有經線(2)、緯線(3)、極點(4)、赤道線(5)、極圈線(6)和回歸線(7);半瓜形透明球殼片(I)凹面所在球的半徑為R,R與需要檢測經緯度的地球儀球面半徑相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儀經緯度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道線(5)到極點(4)之間標注有 9 條局部緯線,分別為 0°、10。、20。、30。、40。、50。、60。、70。、80。,在極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龐鴻宇,
申請(專利權)人:李中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