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磁性防盜閥門,包括閥桿,所述磁性防盜閥門還包括:閥帽、壓蓋和鑰匙。閥帽上端面上均勻分布有閥帽槽,閥帽槽內安裝有銷釘和第一永磁體。壓蓋內設置有閥桿配合件,閥桿配合件的下端面上設置有閥桿配合槽和凹槽,壓蓋的上端面對稱分布有第一盲孔槽和第二盲孔槽。鑰匙內嵌入第二永磁體,第二永磁體的磁性大于第一永磁體。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的磁性防盜閥門為分體式結構,便于零部件的加工與裝配,使用時維修成本低,只需更換相應損壞的零部件即可。其取消了現有磁性閥門的彈簧,杜絕了因彈簧失效而引起的閥門無法工作的問題。其無需專人看管和維護,使用方便,非常適合生活小區、野外等場合安裝與使用,實施效果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閥門,尤其是一種防盜閥門,采用磁性工具來進行解鎖。
技術介紹
閥門是流體輸送系統中的關鍵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調節、導流、防止逆流、穩壓、分流或溢流泄壓等功能。用于流體控制系統的閥門,從最簡單的截止閥到極為復雜的自控系統中所用的各種閥門,其品種和規格相當繁多。閥門可用于控制空氣、水、蒸汽、各種腐蝕性介質、泥漿、油品、液態金屬和放射性介質等各種類型流體的流動。現有的閥門結構,一般由手輪旋轉帶動閥板上下運動,這樣實現閥門的關閉或開啟。但是,這樣的閥門,很多安裝在生活小區,有的甚至安裝在野外,處于無人看管的狀態。閥門一方面很容易被誤操作,輕微旋轉手輪,都導致閥門開閉狀態不穩定;另一方面手輪很容易丟失,一旦丟失手輪,將很難調整閥門的工作狀態。因此人們提出了防盜閥門。中國專利CN200520068586.1公開了一種側壁上安裝磁性銷的結構,但是側壁加工孔位時,不僅裝夾困難,加工精度受到限制;而且側壁留有孔位,暴露在野外易受沙塵、雨水損壞,有時還發生人為損壞,反而起不到實質性作用。因此,CN200820114934. 8提出了一種不暴露在野外的磁性閥門,但其卻并未考慮零件加工和產品裝配的工藝性。中國專利CN201020198963. 4、CN200910152632. 9、CN200910102385.1 和CN200920313315.6也都公開了一種磁性防盜閥門,其主要原理是由彈簧受壓縮,頂出銷釘來鎖緊,再利用磁性鑰匙克服彈簧的阻力來解鎖。類似這種結構還有很多,但是這樣的結構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彈簧在長時間時候后,其彈簧系數易發生變化,容易失效;二是磁鐵材質較脆,機械強度低,操作不當或長時間使用也會導致磁鐵斷裂,使鎖緊機構失靈;三是鑰匙主要用來是克服彈簧的阻力,由于采用兩個磁體,由其磁性相斥后克服彈簧的阻力來實現解鎖,但是由于鑰匙保存不當,導致磁性減弱,無法克服彈簧阻力,最終導致解鎖失效時有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正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磁性防盜閥門。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磁性防盜閥門,包括閥桿,所述磁性防盜閥門還包括 閥帽,閥帽的上端口部設有臺階孔,臺階孔內安裝與閥桿嚙合的T型件,所述閥帽上端面臺階孔圓周上均勻分布有閥帽槽,閥帽槽內安裝有銷釘和第一永磁體,且第一永磁體在銷釘上方,閥帽槽的深度大于銷釘高度,且第一永磁體凸出閥帽的上端面; 壓蓋,壓蓋安裝在閥帽的上方,壓蓋內設置有閥桿配合件,閥桿配合件的下端面上設置有容納閥桿的閥桿配合槽和容納第一永磁體的凹槽,凹槽的數量與閥帽槽相同,且位置一一對應,壓蓋的上端面對稱分布有第一盲孔槽和第二盲孔槽; 鑰匙,鑰匙內嵌入第二永磁體,第二永磁體的磁性大于第一永磁體,且第二永磁體的位置在凹槽的旋轉圓周的正上方,鑰匙的下端面設置有與第一盲孔槽和第二盲孔槽相互配合的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壓蓋上的第一盲孔槽和第二盲孔槽的一側為敞開□。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壓蓋內側有一圈凹槽,凹槽內強行壓入密封圈。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鑰匙上端面設置有凸頭,通孔橫向貫穿凸頭。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閥桿與閥桿配合槽配合部位的截面形狀為腰圓形。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效果如下 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磁性防盜閥門,利用第一永磁體和銷釘配合,實現了閥門的鎖緊,利用第二永磁體與第一永磁體的相互吸附,實現了閥門的解鎖,從而最終實現了閥門開啟與關閉。其為分體式結構,便于零部件的加工與裝配,使用時維修成本低,只需更換相應損壞的零部件即可。其取消了現有磁性閥門的彈簧,杜絕了因彈簧失效而引起的閥門無法工作的問題。其還在壓蓋上設置有一側敞開的盲孔槽,無需專人看管和維護,使用方便,非常適合生活小區、野外等場合安裝與使用,實施效果好,是現有閥門的理想替代產品。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主視 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俯視 圖3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的壓蓋主視 圖4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的壓蓋俯視 圖5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的壓蓋左視 圖6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的鑰匙主視 圖7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的鑰匙俯視 圖8為本專利技術所述鑰匙、壓蓋與磁性防盜閥門安裝配合結構示意 圖9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的閥桿結構示意 圖10為圖9中的A-A視 圖1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正確安裝的鑰匙解鎖結構示意 圖12為本專利技術所述錯誤鑰匙解鎖結構示意圖。圖中 I一閥體、2 —閥蓋、3 —閥體密封圈、4一閥帽、4a—閥帽槽、5 —閥板、6 —閥板密封圈、7—閥桿、8—T型件、9一壓蓋、9a—第一盲孔槽、9b—第二盲孔槽、10一閥桿配合件、IOa一閥桿配合槽、IOb—凹槽、11一密封圈、12—銷釘、13—第一永磁體、14一鑰匙、14a—第一凸柱、14b—第二凸柱、14' 一錯誤鑰匙、15—凸頭、15a—通孔、16—第二永磁體。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內容。如圖1所示,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主視圖,圖2為其俯視圖。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包括閥體1、閥蓋2、閥體密封圈3、閥帽4、閥板5、閥板密封圈6、閥桿7、T型件8、壓蓋9。閥體I的內部設有較大的腔體,且兩端有敞開的開口,這樣便于流體的進入和流出。閥蓋2安裝在閥體I的上方,閥蓋2內部設置有一定的腔體,且該腔體與閥體I內部的腔體相互匹配。閥蓋2和閥體I之間設置有閥體密封圈3以防流體泄露,利用鎖緊螺母(圖中未示出)將三者緊緊鎖緊在一起。閥蓋2上設置有閥帽4,利用鎖緊螺母(圖中未示出)將閥帽4與閥蓋2固定在一起。閥帽4的上端口部設有臺階孔,臺階孔內安裝T型件8,且T型件8內設置有內螺紋。在閥帽4上端面上,在其臺階孔圓周上均勻分布有閥帽槽4a,閥帽槽4a為盲孔,閥帽槽4a內安裝有銷釘12和第一永磁體13,且第一永磁體13在銷釘12上方。閥帽槽4a的深度大于銷釘12高度,且第一永磁體13凸出閥帽4的上端面。在閥體I的較大的腔體中心位置,安裝有閥板5,閥板5的兩側與閥體I之間安裝有閥板密封圈6,閥板5為扁平的板狀,其大小比閥體I中的腔體稍大,正好可以阻止流體在閥體I中流動。閥板5的正上方安裝有閥桿7,閥桿7上設置有外螺紋。閥桿7穿過閥蓋2的腔體和T型件8,且閥桿7上的外螺紋與T型件8的內螺紋相互嚙合。為了實現閥門的開啟與關閉,旋轉閥桿7,在T型件8螺紋配合下,閥桿7上下移動,這樣通過閥桿7的上下移動帶動閥板5的上下移動,最終實現閥門的開啟與關閉。為了實現輕松省力地旋轉閥桿7,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設置有壓蓋9和鑰匙14。如圖3所示,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磁性防盜閥門的壓蓋9主視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圖5為圖3的左視圖。 壓蓋9為圓柱形的殼體,其內部具有較大的腔體。在腔體內安裝閥桿配合件10,在壓蓋9與閥桿配合件10之間安裝有密封圈11,壓蓋9內側有一圈凹槽,將密封圈11強行壓入凹槽內,這樣使壓蓋9、閥桿配合件10和密封圈11固定在一起。壓蓋9的上端面對稱分布有第一盲孔槽9a和第二盲孔槽9b。由于壓蓋9暴露在野外,因此第一盲孔槽9a和第二盲孔槽9b的一側為敞開口,這樣雨水、樹葉、沙土等落在第一盲孔槽9a和第二盲孔槽9b時,可以自然的流出或方便地去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磁性防盜閥門,包括閥桿(7),其特征是,所述磁性防盜閥門還包括:閥帽(4),閥帽(4)的上端口部設有臺階孔,臺階孔內安裝與閥桿(7)嚙合的T型件(8),所述閥帽(4)上端面臺階孔圓周上均勻分布有閥帽槽(4a),閥帽槽(4a)內安裝有銷釘(12)和第一永磁體(13),且第一永磁體(13)在銷釘(12)上方,閥帽槽(4a)的深度大于銷釘(12)高度,且第一永磁體(13)凸出閥帽(4)的上端面;壓蓋(9),壓蓋(9)安裝在閥帽(4)的上方,壓蓋(9)內設置有閥桿配合件(10),閥桿配合件(10)的下端面上設置有容納閥桿(7)的閥桿配合槽(10a)和容納第一永磁體(13)的凹槽(10b),凹槽(10b)的數量與閥帽槽(4a)相同,且位置一一對應,壓蓋(9)的上端面對稱分布有第一盲孔槽(9a)和第二盲孔槽(9b);鑰匙(14),鑰匙(14)內嵌入第二永磁體(16),第二永磁體(16)的磁性大于第一永磁體(13),且第二永磁體(16)的位置在凹槽(10b)的旋轉圓周的正上方,鑰匙(14)的下端面設置有與第一盲孔槽(9a)和第二盲孔槽(9b)相互配合的第一凸柱(14a)和第二凸柱(14b)。
【技術特征摘要】
1.磁性防盜閥門,包括閥桿(7),其特征是,所述磁性防盜閥門還包括: 閥帽(4),閥帽(4)的上端口部設有臺階孔,臺階孔內安裝與閥桿(7)嚙合的T型件(8),所述閥帽(4)上端面臺階孔圓周上均勻分布有閥帽槽(4a),閥帽槽(4a)內安裝有銷釘(12)和第一永磁體(13),且第一永磁體(13)在銷釘(12)上方,閥帽槽(4a)的深度大于銷釘(12)高度,且第一永磁體(13)凸出閥帽(4)的上端面; 壓蓋(9),壓蓋(9)安裝在閥帽(4)的上方,壓蓋(9)內設置有閥桿配合件(10),閥桿配合件(10)的下端面上設置有容納閥桿(7)的閥桿配合槽(IOa)和容納第一永磁體(13)的凹槽(IOb),凹槽(IOb)的數量與閥帽槽(4a)相同,且位置一一對應,壓蓋(9)的上端面對稱分布有第一盲孔槽(9a)和第二盲孔槽(9b); 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軍平,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銅陵科力閥門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