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結構包括平移下軌道基礎、下軌道混凝土梁和滾軸,滾軸上鋪設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的頂面和側面放置有預埋鋼板,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內設有鋼絞線,預埋鋼板與立柱相連,立柱設置在墻體兩側,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側面的預埋鋼板與H型鋼下弦桿相連,立柱的頂端通過H型鋼上弦桿相連,H型鋼上弦桿端頭穿過墻體上的洞將墻體兩側的立柱也連接起來。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強度高、剛度大,適用于大跨度建筑和要求嚴格的文物保護建筑平移托換,其中的H型鋼回收利用價值高于混凝土,利于節約能源、減少建筑垃圾的排放。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建筑整體平移用到的空間桁架托換結構。
技術介紹
由于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許多新建建筑、歷史建筑、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建筑等因為道路拓寬、地鐵修建需要遷移。建筑平移一般采用混凝土結構托盤、托梁,將上部結構托換,在千斤頂的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動。對于建造年代較久的建筑,由于強度較低、建筑剛度差,對托換結構的強度、剛度要求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建筑平移機構的強度和剛度差,提供一種,其強度、剛度能滿足大跨度、要求高的平移建筑。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包括平移下軌道基礎、下軌道混凝土梁和滾軸,滾軸上鋪設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的頂面和側面放置有預埋鋼板,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內設有鋼絞線,預埋鋼板與立柱相連,立柱設置在墻體兩側,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側面的預埋鋼板與H型鋼下弦桿相連,立柱的頂端通過H型鋼上弦桿相連,H型鋼上弦桿端頭穿過墻體上的洞將墻體兩側的立柱也連接起來。H型鋼上弦桿和H型鋼下弦桿之間通過腹桿相連。所述立柱與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側面或者頂面的預埋鋼板相連。所述立柱為H型鋼桁架。一種空間桁架托換結構施工方法,是按照下述步驟進行的 (1)先在原有建筑基礎位置施工平移下軌道基礎、下軌道混凝土梁,并在混凝土梁上鋪設鋼板、安放滾軸; (2)在滾軸之上鋪設鋼板、支模、綁扎鋼筋澆筑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在其頂面、側面縱向間隔放置預埋鋼板,布置預應力鋼絞線預留孔道; (3)雙梁托換時在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梁頂面的預埋鋼板上焊接H型鋼桁架立柱,單梁托換時在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梁側面的預埋鋼板上焊接H型鋼桁架立柱; (4)H型鋼下弦桿與預應力混凝土梁側面的預埋鋼板焊接,預應力混凝土梁、H型鋼下弦桿形成平面桁架受力體系; (5)H型鋼上弦桿將立柱連接為整體,墻體兩側的立柱通過墻體上開洞連接, (6)在上下弦桿之間焊接H型腹桿,最終形成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體系; (7)預應力混凝土梁達到設計強度后開始張拉預應力鋼絞線; (8)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完成后在預應力孔道內壓力注入素水泥漿,待素水泥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即完成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將滾軸位置的墻體、柱進行切割分離,建筑荷載轉移至托換結構,此時即可開始平移推進。本專利技術為建筑平移空間托換結構,通過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的空間桁架結構體系托換平移建筑的墻體、框架柱,它的強度高、剛度大,不同于一般混凝土梁式托換,適用于大跨度建筑和要求嚴格的文物保護建筑平移托換,其中的H型鋼回收利用價值高于混凝土,利于節約能源、減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橫向剖面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透視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縱向立面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縱向立面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如圖1、2、3和5所示,一種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包括平移下軌道基礎3、下軌道混凝土梁4和滾軸5,滾軸5上鋪設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的頂面和側面放置有預埋鋼板8,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內設有鋼絞線7,預埋鋼板8與立柱9相連,立柱9設置在墻體2兩側,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側面的預埋鋼板8與H型鋼下弦桿10相連,立柱9的頂端通過H型鋼上弦桿11相連,H型鋼上弦桿11端頭穿過墻體2上的洞13將墻體兩側的立柱9也連接起來。H型鋼上弦桿11和H型鋼下弦桿10之間通過腹桿12相連。可以增加H型鋼上弦桿11和H型鋼下弦桿10之間的強度,使得整個托換結構更穩固。所述立柱9與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頂面的預埋鋼板8相連。所述立柱9為H型鋼桁架。本實施例是雙梁托換,是按照下述方式施工的 (1)采用通常的作法,先在原有建筑基礎I位置施工平移下軌道基礎3、下軌道混凝土梁4,并在混凝土梁4上鋪設鋼板,按照適當的間距安放滾軸5,雙梁之間每隔一定間距用逝籃混凝土H5 ; (2)在滾軸5之上鋪設鋼板、支模、綁扎鋼筋澆筑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在其頂面、側面縱向間隔放置預埋鋼板8,布置預應力鋼絞線7預留孔道; (3)在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梁6頂面的預埋鋼板8上焊接H型鋼桁架立柱9; (4)H型鋼下弦桿10與預應力混凝土梁6側面的預埋鋼板8焊接,預應力混凝土梁6、H型鋼下弦桿10形成平面桁架受力體系; (5)H型鋼上弦桿11將立柱9連接為整體,墻體2兩側的立柱9通過墻體上開洞13連接,被托換柱子14兩側的上弦桿11用H型鋼連接,上弦桿11在柱子14縱向方向通長的,使用H型鋼拉接可以使上弦桿成為整體; (6)在上下弦桿之間焊接H型腹桿12,最終形成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體系; (7)預應力混凝土梁6達到設計強度后開始張拉預應力鋼絞線7; (8)預應力鋼絞線7張拉完成后在預應力孔道內壓力注入素水泥漿,待素水泥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即完成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將滾軸位置的墻體、柱進行切割分離,建筑荷載轉移至托換結構,此時即可開始平移推進。實施例2 :如圖4所示,一種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包括平移下軌道基礎3、下軌道混凝土梁4和滾軸5,滾軸5上鋪設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的頂面和側面放置有預埋鋼板8,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內設有鋼絞線7,預埋鋼板8與立柱9相連,立柱9設置在墻體2兩側,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側面的預埋鋼板8與H型鋼下弦桿10相連,立柱9的頂端通過H型鋼上弦桿11相連,H型鋼上弦桿11端頭穿過墻體2上的洞13將墻體兩側的立柱9也連接起來。H型鋼上弦桿11和H型鋼上弦桿11之間通過腹桿12相連。所述立柱9與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側面的預埋鋼板8相連。所述立柱9為H型鋼桁架。本實施例所述的單梁空間桁架托換結構,是按照下述步驟進行的 (1)先在原有建筑基礎I位置施工平移下軌道基礎3、下軌道混凝土梁4,并在混凝土梁4上鋪設鋼板、安放滾軸5 ; (2)在滾軸5之上鋪設鋼板、支模、綁扎鋼筋澆筑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在其頂面、側面縱向間隔放置預埋鋼板8,布置預應力鋼絞線7預留孔道; (3)在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梁6側面的預埋鋼板8上焊接H型鋼桁架立柱9; (4)H型鋼下弦桿10與預應力混凝土梁6側面的預埋鋼板8焊接,預應力混凝土梁6、H型鋼下弦桿10形成平面桁架受力體系; (5)H型鋼上弦桿11將立柱9連接為整體,墻體兩側的立柱通過墻體上開洞13連接,被托換柱子14兩側的上弦桿11通過H型鋼連接; (6)在上下弦桿之間焊接H型腹桿12,最形成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體系; (7)預應力混凝土梁6達到設計強度后開始張拉預應力鋼絞線7; (8)預應力鋼絞線7張拉完成后在預應力孔道內壓力注入素水泥漿,待素水泥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即完成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將滾軸位置的墻體、柱進行切割分離,建筑荷載轉移至托換結構,此時即可開始平移推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包括平移下軌道基礎(3)、下軌道混凝土梁(4)和滾軸(5),其特征在于:滾軸(5)上鋪設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的頂面和側面放置有預埋鋼板(8),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內設有鋼絞線(7),預埋鋼板(8)與立柱(9)相連,立柱(9)設置在墻體(2)兩側,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側面的預埋鋼板(8)與H型鋼下弦桿(10)相連,立柱(9)的頂端通過H型鋼上弦桿(11)相連,H型鋼上弦桿(11)端頭穿過墻體(2)上的洞(13)將墻體兩側的立柱(9)也連接起來。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包括平移下軌道基礎(3)、下軌道混凝土梁(4)和滾軸(5),其特征在于:滾軸(5)上鋪設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的頂面和側面放置有預埋鋼板(8),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內設有鋼絞線(7),預埋鋼板(8)與立柱(9)相連,立柱(9)設置在墻體(2)兩側,上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側面的預埋鋼板(8)與H型鋼下弦桿(10)相連,立柱(9)的頂端通過H型鋼上弦桿(11)相連,H型鋼上弦桿(11)端頭穿過墻體(2)上的洞(13)將墻體兩側的立柱(9)也連接起來。2.根據權利要I所述的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其特征在于:H型鋼上弦桿(11)和H型鋼下弦桿(10)之間通過腹桿(12)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9)與預應力混凝土托換梁(6)側面或者頂面的預埋鋼板(8)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空間桁架托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9)為H型鋼桁架。5.一種空間桁架托換結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按照下述步驟進行的: (1)先在原有建筑基礎(I)位置施工平移下軌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向東,肖勝利,谷洪勛,夏琪,郭躍棟,李文謙,陳志偉,馬學領,陳惠芳,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