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復脫色技術用于大豆堿煉油脫色的方法,涉及一種脫色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油脂脫色過程中油脂和維生素E損失嚴重,游離脂肪酸滯留造成脫臭難度大,以及白土用量多的問題。首先對堿煉后大豆油進行一次白土脫色,不過濾再次加入少量白土,進行二次脫色,過濾得成品脫色油。本發明專利技術減少白土用量至1.5%以下,白土吸附油脂比例降至10~16%,攪拌過程中游離脂肪酸會趨向于存在于堿煉油上層,而由于維生素E極易溶于油脂會均勻存在于油脂中,兩次加入提高了白土優先吸附游離脂肪酸的概率,使游離脂肪酸的吸附率達到16%以上,減少維生素E的損失30~50%。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食用油脂脫色精煉領域,具體是一種新型的油脂脫色技術即首先對堿煉后大豆油進行一次白土脫色,在不過濾的情況下再次加入少量白土,在一定時間內進行二次脫色,然后過濾得到成品脫色油,該專利技術減少了白土用量和維生素E的損失,顯著減少大豆油在脫色過程中的損失,最大程度的除去游離脂肪酸,降低脫臭難度。
技術介紹
:油脂是人類食品原料之一,是人類生命能源和機體代謝不可或缺的物質,油脂的制取精煉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對油脂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油脂的精煉加工特別是大豆油脂加工過程中,脫色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發展到今天主要采用酸性白土進行脫色,但在采用白土脫色過程中會造成大量油脂損失,白土在吸附色素和雜質的同時吸附了大量油脂吸附比例高達20 30% ;并且吸附了大量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堿煉油中的維生素E減少了 40 65% ;本應該被除去的游離脂肪酸反而會大量滯留在脫色油中,傳統脫色只能除去2 16%的游離脂肪酸,這樣就加重了脫臭難度,造成資源的不必要損耗。 本專利技術首先對堿煉后大豆油進行一次白土脫色,在不過濾的情況下再次加入少量白土,在一定時間內進行二次脫色,然后過濾得到成品脫色油。這樣通過兩次少量白土加入,增加了單位白土與堿煉油的接觸面積,提高了白土脫色效率,減少了白土的使用量;兩次加入等于是兩次對游離脂肪酸進行吸附,在白土加入過程中白土對油脂和脂肪酸的吸附機會是均等的,但在攪拌過程中游離脂肪酸會趨向于存在于堿煉油上層,而由于維生素E極易溶于油脂會均勻存在于油脂中,所以兩次加入提高了白土優先吸附游離脂肪酸的概率,提高了游離脂肪酸的吸附率,減少了維生素E的損失;同時由于減少了過濾次數和白土用量,所以油脂損失會顯著減少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油脂脫色技術即首先對堿煉后大豆油進行一次白土脫色,在不過濾的情況下再次加入少量白土,在一定時間內進行二次脫色,然后過濾得到成品脫色油,減少了白土用量和維生素E的損失,顯著減少大豆堿煉油在脫色過程中的損失,最大程度的除去游離脂肪酸,降低脫臭難度。本專利技術的步驟如下:步驟一:在大豆堿煉油加入占油重0.4 3%的活性白土,在90 120°C的溫度,攪拌槳直徑為3 100cm,反應釜直徑為20 500cm的反應釜中以20 60r/min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脫色5 20min ;步驟二:對步驟一中所得物料再次加入占原堿煉油重0.1 2%的活性白土,在50 100°C的溫度下,攪拌槳直徑為3 100cm,反應釜直徑為20 500cm的反應釜中以20 60r/min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脫色5 20min ;步驟三:將步驟二收集的物料冷卻至40 50°C后進行過濾,既得大豆脫色油。本專利技術的有益點是:本專利技術對堿煉后大豆油進行一次白土脫色,在不過濾的情況下再次加入少量白土,在一定時間內進行二次脫色,然后過濾得到成品脫色油。通過兩次少量白土加入,增加了單位白土與堿煉油的接觸面積,提高了白土脫色效率,減少了白土的使用量;兩次對游離脂肪酸進行吸附,提高了白土優先吸附游離脂肪酸的概率,提高了游離脂肪酸的吸附率,減少了維生素E的損失,顯著減少了油脂損失。具體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的步驟如下:步驟一:在大豆堿煉油加入占油重I %的活性白土,在100°C的溫度,攪拌槳直徑為3cm,反應爸直徑為20cm的反應爸中以20r/min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脫色15min ;步驟二:對步驟一中所得物料再次加入占原堿煉油重0.5%的活性白土,在90°C的溫度,攪拌槳直徑為3cm,反應釜直徑為20cm的反應釜中以30r/min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脫色IOmin ;步驟三:將步驟二收集的物料冷卻至45°C后進行過濾,既得大豆脫色油。具體實施方法二:本實施方法與具體實施方法一不同點在于步驟一中活性白土添加量為1.5%,所述溫度為105°C,所述脫色時間為20min,所述攪拌速度為50r/min。其它組成和步驟與具體實施方法一相同;具體實施方法三:本實施方法與具體實施方法一不同點在于步驟二中活性白土添加量為1%,所述溫度為95°c,所述脫色時間為5min所述攪拌速度為lOr/min。其它組成和步驟與具體實施方法一相同;具體實施方法四:本實施方`法與具體實施方法一不同點在于步驟三中所述冷卻溫度為48°C。其它組成和步驟與具體實施方法一相同;具體實施方法五:本實施方法與具體實施方法一不同點在于所有步驟都在真空中進行。其它組成和步驟與具體實施方法一相同。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在50g大豆堿煉油中加入0.5g活性白土,在100°C的溫度,在攪拌槳直徑為3cm,反應釜直徑為20cm的反應釜中以20r/min的攪拌速度對大豆堿煉油脫色15min ;再在所得物料中加入0.25g活性白土在90°C的溫度,在攪拌槳直徑為3cm,反應釜直徑為20cm的反應爸中以30r/min的攪拌速度對大豆堿煉油脫色IOmin ;對所得物料冷卻至45°C后過濾,既得大豆脫色油;檢測其中游離脂肪酸含量和維生素E含量以及油脂吸附率。實施例二:在50g大豆堿煉油中加入1.5g活性白土,在100°C的溫度,在攪拌槳直徑為3cm,反應釜直徑為20cm的反應釜中以20r/min的攪拌速度對大豆堿煉油脫色15min ;再對所得物料冷卻過濾,得到大豆脫色油;檢測其中游離脂肪酸含量和維生素E含量以及油脂吸附率。對比以上專利技術實例采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相較實施例二白土用量減少50%,游離脂肪酸的吸附率達到16%以上,減少維生素E的損失30 50%,白土吸附油脂比例降至10 1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復脫色技術用于大豆堿煉油脫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驟如下:步驟一:在大豆堿煉油加入占油重0.4~3%的活性白土,在90~120℃的溫度,攪拌槳直徑為3~100cm,反應釜直徑為20~500cm的反應釜中以20~60r/min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脫色5~20min;步驟二:對步驟一中所得物料再次加入占原堿煉油重0.1~2%的活性白土,在50~100℃的溫度,攪拌槳直徑為3~100cm,反應釜直徑為20~500cm的反應釜中以20~60r/min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脫色5~20min;步驟三:將步驟二收集的物料冷卻至40~50℃后進行過濾,既得大豆脫色油。
【技術特征摘要】
1.復脫色技術用于大豆堿煉油脫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驟如下:步驟一:在大豆堿煉油加入占油重0.4 3%的活性白土,在90 120°C的溫度,攪拌槳直徑為3 100cm,反應釜直徑為20 500cm的反應釜中以20 60r/min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脫色5 20min ;步驟二:對步驟一中所得物料再次加入占原堿煉油重0.1 2%的活性白土,在50 100℃的溫度,攪拌槳直徑為3 100cm,反應釜直徑為20 500cm的反應釜中以20 60r/min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脫色5 20min ;步驟三:將步驟二收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立琦,石彥國,江連洲,于殿宇,潘文哲,常云鶴,王俊國,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商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