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隧道工程領域,特別是一種能夠幫助工程施工人員理解的隧道結構的模型。
技術介紹
隧道是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結構中挖出來的通道,供交通立體化、穿山越嶺、地下通道、越江、過海、管道運輸、電纜地下化、水利工程等使用。隧道工程與其它建筑物施工不同,非本專業和無隧道施工經驗的人員很少了解隧道施工的結構及流程。因此在施工前隧道的設計人員或者其它技術人員需要將隧道的結構及施工方法向施工人員作出詳細的說明,俗稱交底。以往進行交底隧道施工前進行交底是采用紙筆勾勒二維平面圖進行交底,只能通過文字描述和圖紙審閱來抽象的理解隧道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因理解失誤造成材料及人工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方便的模擬出隧道不同位置處的結構、便于施工人員理解隧道交底用模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隧道交底用模型,由底板和具有可塑性材料制成的模仿隧道截面結構的骨架絲構成,所述骨架絲按照隧道截面的結構彎折成型后依次固定設置在底板上。本技術的改進在于所述底板為泡沫板,所述骨架絲為隧道施工過程中捆綁混凝土鋼筋用的金屬綁絲。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取得的技術進步是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隧道交底用模型,在底板上穿插骨架絲,用骨架絲來直觀反應隧道的鋼架結構,有效避免以往用文字描述和圖紙審閱交底造成人員理解困難的問題。采用本技術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不僅可以減少交底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有助于施工人員看到隧道交底用模型后在腦海中直接浮現出隧道的詳細結構和完成后的效果,進一步考慮到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危險點,從而達到良好的交底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隧道交 ...
【技術保護點】
隧道交底用模型,其特征在于:由底板(1)和具有可塑性材料制成的模仿隧道截面結構的骨架絲(2)構成,所述骨架絲(2)按照隧道截面的結構彎折成型后依次固定設置在底板(1)上。
【技術特征摘要】
1.隧道交底用模型,其特征在于由底板(I)和具有可塑性材料制成的模仿隧道截面結構的骨架絲(2)構成,所述骨架絲(2)按照隧道截面的結構彎折成型后依次固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立豐,田生財,劉宏健,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電網公司,河北省電力公司,河北省送變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