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處理盒,用于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電子成像裝置內設置有旋轉力驅動頭,處理盒包括處理盒殼體、安裝在處理盒殼體內部的感光元件、與感光元件連接并為感光元件提供動力的動力受口,動力受口包括旋轉力接收端部,旋轉力接收端部用以與旋轉力驅動頭嚙合傳遞動力,動力受口上還設置有在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過程中避免旋轉力接收端部與旋轉力驅動頭的端部之間發生干涉的讓位部。解決了現有處理盒在處理盒安裝的過程中設置在動力受口上的旋轉力接收端部有可能與旋轉力驅動頭相抵觸發生干涉,從而妨礙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技術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處理盒。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的一種處理盒,該處理盒可拆卸地安裝于一種電子成像裝置中。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包括激光打印機、復印機、印刷機等電子成像設備,是一種利用電子照相原理,至少經過充電、曝光、顯影、轉印以及定影等過程,并在圖象形成介質如紙張上形成圖像的設備。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內設置有旋轉力驅動頭。所述處理盒包括用于承載圖像載體的感光元件,以及設置于所述感光元件一端的感光元件輪轂,同時感光元件輪轂上設置有可與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內的旋轉力驅動頭相嚙合將旋轉動力傳遞給所述感光元件的動力受口。中國專利CN201010585490. 8中公開一種處理盒,該處理盒包括處理盒殼體(圖中未示出),以及如圖1所示的設置在殼體內的感光元件AS,設置在感官元件AS的端部的感光元件輪轂A7,以及包括設置在感光元件輪轂A7上的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中的旋轉力驅動頭A2嚙合傳遞動力的動力受口 Al,還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動力受口 Al沿所述感光元件A8的回轉軸線方向伸縮的伸縮機構,和控制所述伸縮機構伸縮的控制機構,以及設置在處理盒殼體端部用于支撐感光元件和用于控制定位圈A6與導套A5相對轉動的輪轂All。所述輪轂All上設置有卡塊Alle,用于與設置在導套A5上的軸向限位接口(圖中未示出)配合以限制導套A5的轉動。所述伸縮機構包括動力傳遞部Ala、抵押扣A4和第二彈性元件A3,所述伸縮機構用于控制所述動力受口沿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方向縮回;控制機構包括圓盤凸臺Alb、導套A5、定位圈A6、按壓桿A9和第一彈性元件A10,所述控制機構用于控制所述動力受口沿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方向伸出;因而,通過伸縮機構與控制機構的配合控制動力受口在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方向上的移動。其中,控制機構通過控制定位圈A6相對于感光元件輪轂A7旋轉,并通過設置于其內圈的斜面A6a驅使導套A5旋轉并帶動動力受口 Al沿感光元件A8回轉軸線方向伸出并與旋轉力驅動頭A2嚙合傳遞動力。該技術方案的不足之處在于,由于定位圈A6與導套A5之間是斜面接觸的,設置在動力受口上的第二彈性元件A3始終對動力受口 Al有回彈力的作用,在動力受口 Al與旋轉力驅動頭A2在嚙合旋轉的工作過程中,容易使得動力受口 Al沿感光元件A8的軸線方向回縮,導致動力受口 Al與旋轉力驅動頭A2嚙合不穩定,甚至使得二者有脫離嚙合的危險;該技術方案的另一個不足之處在于,由于該技術方案較復雜,相互配合的零件較多,難以保證其制造或裝配的精度,有可能使得動力受口 Al與旋轉力驅動頭A2在嚙合旋轉的過程中動力受口 Al的回轉軸線與感光元件AS或感光元件輪轂A7的回轉軸線不對心而引起跳動,影響產品的品質;該技術方案的再一個不足之處在于,動力受口 Al的動力接收端部Alc呈錐形結構,其錐形結構的外表面任意一處到動力受口 Al的回轉軸線的距離都比連接部Ald的半徑大。然而在處理盒的安裝過程中,處理盒是沿著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內的導軌安裝的,該導軌具有上表面以及靠近旋轉力驅動頭A2的端部的一個側面;導軌的上表面到動力受口 Al的回轉軸線的距離為一定,并且導軌上表面距離動力受口 Al的回轉軸線的距離為等于或略大于連接部Ald的半徑。所以在處理盒安裝的過程中,由于動力受口 Al在外力的作用下只能沿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方向移動,因而在電子成像裝置內的導軌的作用下,使動力受口 Al在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方向上向靠近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內的旋轉力驅動頭A2的方向上移動后伸出。當動力受口 Al在導軌的作用下伸出后,其遠離感光元件AS的端部到導軌的側面的距離大于旋轉力驅動頭A2的端部到導軌的側面的距離,并且旋轉力驅動頭A2固定地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中,只能在電機的作用下旋轉而在其自身的回轉軸線方向上無位移。因而,在處理盒的安裝過程中,設置在動力受口 Al遠離感光元件的端部可能與旋轉力驅動頭A2靠近處理盒的端部相抵觸,并發生干涉,從而影響處理盒的安裝。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處理盒,以解決現有處理盒的動力受口與旋轉力驅動頭動力傳遞不穩定的技術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方案—種處理盒,用于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內設置有旋轉力驅動頭,所述處理盒包括處理盒殼體、安裝在處理盒殼體內部的感光元件、與感光元件連接并為感光元件提供動力的動力受口,所述動力受口包括旋轉力接收端部,所述旋轉力接收端部用以與所述旋轉力驅動頭嚙合傳遞動力,所述動力受口上還設置有在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過程中避免旋轉力接收端部與旋轉力驅動頭的端部之間發生干涉的讓位部。所述動力受口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感光元件的軸線方向伸縮。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內設置有導軌,所述導軌具有上表面以及側面,所述處理盒沿著所述導軌的上表面安裝,所述動力受口的回轉軸線與所述導軌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一定值,所述旋轉力驅動頭在其自身回轉軸線方向上無位移,其端部到所述導軌的側面的距離為一定值。所述處理盒還包括控制所述動力受口沿感光元件的軸線方向上伸出的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包括導套與定位圈,還包括限制所述導套相對于所述感光元件軸線旋轉的卡塊,所述控制機構可控制所述定位圈相對于感光元件的軸線旋轉,并且所述定位圈帶動所述導套移動。所述控制機構還包括與所述定位圈連接的按壓桿和第一彈性元件,所述第一彈性元件一端與按壓桿連接,另一端與處理盒殼體連接。所述處理盒殼體端部設置有輪轂,所述導套上設置有軸向限位接口,所述卡塊設置在所述輪轂上并與所述軸向限位接口嚙合,限制所述導套的旋轉運動。所述讓位部至少具有兩個讓位面,分別為徑向讓位面和軸向讓位面。所述徑向讓位面上的點到動力受口的回轉軸線及與其垂直的X軸相交所形成的面的距離小于或等于導軌的上表面到動力受口的回轉軸線的距離。所述旋轉力接收端部設置有與所述旋轉力驅動頭嚙合傳遞動力的嚙合部,所述嚙合部的端部到所述軸向讓位面的距離小于或等于所述旋轉力驅動頭靠近所述側面的端部到所述側面的距離。所述讓位部至少具有第一徑向讓位面和第二徑向讓位面,所述第一徑向讓位面與第二徑向讓位面所形成的角度為大于或等于180度。所述旋轉力接收端部設置有與所述旋轉力驅動頭嚙合傳遞動力的嚙合部,所述嚙合部為一對卡爪,所述讓位部有兩個,并設置在所述一對卡爪中心連線的兩側。在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由于旋轉力接收端部上還設置有使在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過程中旋轉力接收端部與旋轉力驅動頭的端部之間讓位而不發生干涉的讓位部。解決了現有處理盒在處理盒安裝的過程中設置在動力受口的旋轉力接收端部有可能與旋轉力驅動頭發生干涉,從而妨礙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設備中的技術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
技術介紹
方案的分解圖圖2為本技術方案的分解圖圖3為感光元件輪轂的立體視圖圖4為定位圈的立體視圖圖5為導套的立體視圖圖6為導套的剖面視圖圖7為動力受口的立體視圖圖8為動力受口另一方向的立體視圖圖9a為動力受口上沒有設置讓位部時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的狀態示意圖圖9b為圖9a沿圖示C方向的視圖圖9c為動力受口設置有讓位部時安裝處理盒的狀態圖9d為圖9c沿圖示C方向的視圖圖9e為動力受口設置有讓位部時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的另一種狀態示意圖圖9f為圖9e沿圖示C方向的視圖圖1Oa為當動力受口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處理盒,用于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內設置有旋轉力驅動頭,所述處理盒包括處理盒殼體、安裝在處理盒殼體內部的感光元件、與感光元件連接并為感光元件提供動力的動力受口,所述動力受口包括旋轉力接收端部,所述旋轉力接收端部用以與所述旋轉力驅動頭嚙合傳遞動力,其特征是:所述動力受口上還設置有在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過程中避免旋轉力接收端部與旋轉力驅動頭的端部之間發生干涉的讓位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處理盒,用于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內設置有旋轉力驅動頭,所述處理盒包括處理盒殼體、安裝在處理盒殼體內部的感光元件、與感光元件連接并為感光元件提供動力的動力受口,所述動力受口包括旋轉力接收端部,所述旋轉力接收端部用以與所述旋轉力驅動頭嚙合傳遞動力,其特征是所述動力受口上還設置有在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過程中避免旋轉力接收端部與旋轉力驅動頭的端部之間發生干涉的讓位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動力受口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感光元件的軸線方向伸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是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內設置有導軌,所述導軌具有上表面以及側面,所述處理盒沿著所述導軌的上表面安裝,所述動力受口的回轉軸線與所述導軌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一定值,所述旋轉力驅動頭在其自身回轉軸線方向上無位移,其端部到所述導軌的側面的距離為一定值。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是所述處理盒還包括控制所述動力受口沿感光元件的軸線方向上伸出的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包括導套與定位圈,還包括限制所述導套相對于所述感光元件軸線旋轉的卡塊,所述控制機構可控制所述定位圈相對于感光元件的軸線旋轉,并且所述定位圈帶動所述導套移動。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機構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永紅,戴曙春,曹建新,吳連俊,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賽納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