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軌對正裝置,包括輔助支撐、提軌裝置、拉軌對正裝置,其拉軌對正裝置的垂直支腿經(jīng)水平活動支腿、固定支腿與車體連接,固定支腿經(jīng)水平油缸與水平活動支腿連接,垂直支腿油缸一端與水平活動支腿連接,另一端與垂直支腿連接;垂直支腿上裝有兩個帶滾輪的卡鉗和滾輪,通過拉軌對正裝置的垂直支腿油缸、水平油缸的伸縮調(diào)整兩段待焊鋼軌對正。帶滾輪的卡鉗夾緊鋼軌后鋼軌可縱向移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相對于車體左右對稱布置,每側(cè)的裝置組成一組,用于一側(cè)鋼軌的對正。具有可實現(xiàn)兩段鋼軌的縱向拉動、機械對正、固定,裝置左右側(cè)可分別作業(yè)、工作效率高等優(yōu)點。(*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鐵路鋼軌現(xiàn)場焊接時將兩段鋼軌拉動并使軌端對正的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采用移動焊軌車對鐵路無縫線路鋼軌現(xiàn)場焊接時,待焊的兩段鋼軌軌端在焊接前,均采用人工對正,使之達到能使用焊機進行焊接的要求。由于鋼軌長度較長,特別是在線路兩邊進行線下焊時,因線路上的道碴不規(guī)則,需要的人工多,人工輔助作業(yè)時間長,嚴重影響了鋼軌焊接效率。在現(xiàn)場焊接鋼軌時使兩段鋼軌對正的難點在于如何方便地使鋼軌在一定范圍內(nèi)上下、左右、縱向移動并使之對正、固定。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將待焊的兩段鋼軌拉動并使軌端在焊接前對正、固定的鋼軌對正裝置。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在于由輔助支撐、提軌裝置、拉軌對正裝置組成鋼軌對正裝置,其拉軌對正裝置的垂直支腿經(jīng)水平活動支腿、固定支腿與車體連接,固定支腿經(jīng)水平油缸與水平活動支腿連接,垂直支腿油缸一端與水平活動支腿連接,另一端與垂直支腿連接;垂直支腿上裝有兩個帶滾輪的卡鉗和滾輪,兩個帶滾輪的卡鉗間有夾持卡鉗;夾持卡鉗中部與垂直支腿的滑槽相裝配,使夾持卡鉗可沿此滑道滑動,夾持卡鉗下端經(jīng)銷、拉伸油缸、銷與垂直支腿連接,帶滾輪的卡鉗下端有托軌機構(gòu)。通過拉軌對正裝置的垂直支腿油缸、水平油缸的伸縮調(diào)整兩段待焊鋼軌對正。所述拉軌對正裝置的帶滾輪的卡鉗,其油缸經(jīng)杠桿與用于夾鋼軌的一對滾輪連接。所述拉軌對正裝置的夾持卡鉗的油缸兩端分別連有兩杠桿,兩杠桿下端為用于夾鋼軌的鉗口,杠桿之間有拉桿。本技術的特征還在于輔助支撐的垂直外滑套經(jīng)垂直滑道與水平油缸相連接,水平油缸與固定于車體的水平滑道相連接,垂直滑道有垂直油缸,垂直外滑套上裝有軌擋升降油缸及其滑道,軌擋升降油缸與用于夾緊鋼軌的軌擋連接,垂直外滑套下端有與軌擋對應設置的托輥。本技術的特征還在于提軌裝置其拉伸裝置經(jīng)鋼絲繩與抓軌鉗連接。所述提軌裝置其拉伸裝置為液壓油缸、液壓卷筒或電動卷筒。由液壓油缸帶動鋼絲繩、抓軌鉗,也可以由液壓卷筒或電動卷筒帶動鋼絲繩、抓軌鉗。本技術的提軌裝置可以為1-8個。本技術的鋼軌對正裝置,相對于車體左右對稱布置,車體左右兩側(cè)各設有一套鋼軌對正裝置,每套鋼軌對正裝置分別由設于車體的前后布置的兩個鋼軌對正裝置組成,每側(cè)的一套裝置組成一組,用于一側(cè)鋼軌的對正。本技術作業(yè)時,左右兩側(cè)裝置成組作業(yè),分別作用于一側(cè)的鋼軌,可分別作業(yè),也可同時作業(yè)。作業(yè)過程為一側(cè)的前后兩套輔助支撐裝置水平和垂向伸出,托輥置于碴肩,軌擋升降油缸伸出;拉軌對正裝置水平垂直伸出,滾輪卡鉗和夾持卡鉗在油缸回縮的作用下張開,托軌機構(gòu)的油缸伸出,托輪降到最低位置;提軌裝置油缸伸出,抓住鋼軌,操縱油缸縮回,將鋼軌提起并拉到輔助支撐裝置的托輥和拉軌對正裝置的托輪上,托軌機構(gòu)的油缸縮回,使鋼軌頂部與滾輪接觸,滾輪卡鉗和夾持卡鉗的油缸伸出,夾住待焊的鋼軌,伸縮拉伸油缸,使鋼軌縱向移動,直到兩待焊鋼軌端面之間達到合適的間隙,然后保持前面或后面的拉軌對正裝置不動,另一套拉軌對正裝置夾持住一段鋼軌相對于它在上下左右方向移動,調(diào)整相對位置,使兩段鋼軌對正。在焊機夾持住兩端待焊鋼軌后,夾持卡鉗松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可實現(xiàn)兩段鋼軌的縱向拉動、機械對正、固定,裝置左右側(cè)可分別作業(yè)、工作效率高的優(yōu)點。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提供的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詳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安裝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輔助支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軌裝置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拉軌對正裝置的示意圖。圖6為圖5的俯視圖。圖7為拉軌對正裝置帶滾輪的卡鉗及托軌機構(gòu)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8為拉軌對正裝置夾持卡鉗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9為對正兩段鋼軌的作業(yè)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中,輔助支撐1、提軌裝置2、拉軌對正裝置3組成一個鋼軌對正裝置,圖中為一側(cè)的前后兩個成組作業(yè)的鋼軌對正裝置,分別作用于一側(cè)的鋼軌對正。圖2中,輔助支撐1、提軌裝置2、拉軌對正裝置3組成一個鋼軌對正裝置,相對于車體前后左右對稱布置,即左右兩側(cè)各設有一套鋼軌對正裝置,每套鋼軌對正裝置分別由設于車體前后布置的兩個鋼軌對正裝置組成,每側(cè)的裝置組成一組,用于一側(cè)鋼軌的對正。圖3中,輔助支撐包括水平油缸4及水平滑道5、垂直滑道6及垂直油缸7、托輥10、軌擋12及軌擋升降油缸9。垂直外滑套8經(jīng)垂直滑道6與水平油缸4相連接,水平油缸4與固定于車體的水平滑道5相連接,垂直滑道6有垂直油缸7,垂直外滑套8上裝有軌擋升降油缸9及其滑道13,軌擋升降油缸9與用于夾緊鋼軌的軌擋12連接,垂直外滑套8下端有與軌擋12對應設置的托輥10。水平油缸4驅(qū)動整個裝置沿水平滑道5水平移動,6為垂直滑道,垂直油缸7驅(qū)動垂直外滑套8及軌擋升降油缸9、托輥10、鋼軌11、軌擋12一起上下升降,軌擋升降油缸9驅(qū)動軌擋12沿滑道13升降,防止鋼軌11跑偏。圖4中,提軌裝置的液壓油缸14經(jīng)鋼絲繩15和滑輪與抓軌鉗16連接,油缸14通過鋼絲繩15帶動抓軌鉗16升降。圖5中,拉伸油缸25一端通過銷24與垂直支腿20相連,另一端通過銷26與夾持卡鉗18下端相連,拉軌對正裝置的垂直支腿20經(jīng)水平活動支腿21、固定支腿與車體連接,固定支腿經(jīng)水平油缸與水平活動支腿21連接,垂直支腿油缸19一端與水平活動支腿21連接,另一端與垂直支腿20連接,垂直支腿油缸19驅(qū)動垂直支腿20在水平活動支腿21內(nèi)上下升降;垂直支腿20上裝有兩個帶滾輪的卡鉗17和滾輪22、可調(diào)整高度的滾輪27,兩個帶滾輪的卡鉗17間有夾持卡鉗18;夾持卡鉗18中部裝于垂直支腿20的滑槽中,拉伸油缸25一端通過銷24與垂直支腿20相連,另一端通過銷26與夾持卡鉗18下端相連,帶滾輪的卡鉗17下端有托軌機構(gòu)23。圖6中,水平油缸28驅(qū)動水平活動支腿21在固定支腿29內(nèi)水平滑動。圖7中,拉軌對正裝置的帶滾輪卡鉗由油缸30、杠桿31、銷軸、滾輪32組成,油缸30經(jīng)杠桿31與一對滾輪32連接。油缸30伸縮,通過杠桿31使?jié)L輪32夾緊鋼軌或松開鋼軌,帶滾輪卡鉗夾緊鋼軌后鋼軌可縱向移動。拉軌對正裝置的托軌機構(gòu)由托輪35、油缸33、滑道34組成,油缸33伸縮,使托輪35沿滑道34上下滑動。圖8中,拉軌對正裝置夾持卡鉗由油缸36、杠桿37、38、銷軸、鉗口40等組成,油缸36兩端分別連有杠桿37和杠桿38,杠桿37和杠桿38之間連有拉桿39,通過鉗口40夾緊鋼軌。圖9中,前后輔助支撐1和前后拉軌對正裝置3伸出后,提軌裝置2分別抓起鋼軌41和鋼軌42,分別放置到前后輔助支撐1的托輥和前后拉軌對正裝置的托輪上,在帶滾輪的卡鉗和夾持卡鉗夾緊后,根據(jù)需要縱向拉動鋼軌,并左右上下調(diào)整,使鋼軌41和鋼軌42對正。權利要求1.一種鋼軌對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輔助支撐(1)、提軌裝置(2)、拉軌對正裝置(3);其拉軌對正裝置(3)的垂直支腿(20)經(jīng)水平活動支腿(21)、固定支腿(29)與車體連接,固定支腿(29)經(jīng)水平油缸(28)與水平活動支腿(21)連接;垂直支腿油缸(19)一端與水平活動支腿(21)連接,另一端與垂直支腿(20)連接;垂直支腿(20)上裝有兩個帶滾輪的卡鉗(17)和滾輪(22)、滾輪(27),兩個帶滾輪的卡鉗(17)中間有夾持卡鉗(18);夾持卡鉗(18)中部與垂直支腿(20)的滑槽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軌對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輔助支撐(1)、提軌裝置(2)、拉軌對正裝置(3);其拉軌對正裝置(3)的垂直支腿(20)經(jīng)水平活動支腿(21)、固定支腿(29)與車體連接,固定支腿(29)經(jīng)水平油缸(28)與水平活動支腿(21)連接;垂直支腿油缸(19)一端與水平活動支腿(21)連接,另一端與垂直支腿(20)連接;垂直支腿(20)上裝有兩個帶滾輪的卡鉗(17)和滾輪(22)、滾輪(27),兩個帶滾輪的卡鉗(17)中間有夾持卡鉗(18);夾持卡鉗(18)中部與垂直支腿(20)的滑槽相裝配,下端經(jīng)銷(26)、拉伸油缸(25)、銷(24)與垂直支腿(20)連接;帶滾輪的卡鉗(17)下端有托軌機構(gòu)(2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華棟,楊林勇,陳斌,韓高月,陳華進,易紅,何干,
申請(專利權)人:襄樊金鷹軌道車輛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2[中國|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