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機構,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導槽且包括第一導銷。第二套筒具有第二導槽且包括第二導銷。第三套筒具有第三導槽。其中,第一套筒可轉動地套設于第三套筒外,第二套筒設于第三套筒內且其第二導銷沿第三套筒的第三導槽及第一套筒的第一導槽滑動,第一套筒的第一導銷沿第二套筒的第二導槽滑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鏡頭機構,且特別涉及一種多套筒的鏡頭機構。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碼攝像機構已廣泛應用于各種數碼產品,例如,數碼相機、數碼攝影機、移動電話、個人數碼助理(PDA)等。數碼攝像機構包含一鏡頭機構與一影像傳感器。鏡頭機構可將影像聚焦于影像傳感器,再由影像傳感器將光學影像信號轉換成電子信號。傳統的鏡頭機構包括多個套筒,該些套筒彼此之間進行相對運動,該些套筒的一直進套筒具有一溝槽,溝槽定義一光學變焦路徑。通過溝槽,直進套筒可進行一直線運動以改變焦距。然而,光學變焦路徑僅通過單個直進套筒的溝槽而定義,使得光學變焦路徑的長度有限。因此,要增加光學變焦路徑則需增加直進套筒的厚度,這樣一來又會增加數碼攝像機構的體積,降低其產品競爭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鏡頭機構,一實施例中,可在不增加套筒厚度的情況下,增加光學變焦路徑的長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鏡頭機構。鏡頭機構包括一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及一第三套筒。第一套筒具有一第一導槽且包括一第一導銷。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二導槽且包括一第二導銷。第三套筒具有一第三導槽。其中,第一套筒可轉動地套設于第三套筒夕卜,第二套筒設于第三套筒內且第二套筒的第二導銷沿第三套筒的第三導槽及第一套筒的第一導槽滑動,第一套筒的第一導銷沿第二套筒的第二導槽滑動。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附圖說明圖1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剖視圖;圖2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鏡頭機構的分解圖;圖3繪示圖2的第一套筒的展開示意圖;圖4繪示圖2的第二套筒的展開示意圖;圖5繪示圖3的第一導槽與圖4的第二導槽所定義的光學變焦路徑的示意圖;圖6A繪示圖2的鏡頭機構組裝于一收合狀態的剖視圖;圖6B繪示圖6A的第二導銷位于圖3的第一導槽的示意圖;圖7A繪示圖6A的鏡頭機構處于一廣角狀態的剖視圖;圖7B繪示圖7A的第二導銷位于圖3的第一導槽的示意圖;圖8A繪示圖7A的鏡頭機構變換至望遠狀態的中間過程的剖視圖8B繪示圖8A的第二導銷位于圖3的第一導槽的示意圖;圖8C繪示圖2的第一導銷位于圖4的第二導槽的示意圖;圖9A繪示圖8A的鏡頭機構變換至望遠狀態的剖視圖;圖9B繪示圖9A的第一導銷位于圖4的第二導槽的示意圖;圖10繪示圖2的第二套筒的立體圖;圖11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處于收合狀態的側視圖;圖12繪示圖11的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處于廣角狀態的側視圖;圖13繪示圖11的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處于望遠狀態的側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請參照圖1,其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剖視圖。影像擷取裝置100’系各種具有影像擷取功能的電子裝置,例如數碼相機、數碼攝影機、移動電話或個人數碼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影像擷取裝置100’包括鏡頭機構100及至少一透鏡140。透鏡140例如是凹透鏡或凸透鏡。如圖1所示,鏡頭機構100包括第一套筒110、第二套筒120及第三套筒130。透鏡140可配置于第二套筒120內。通過轉動第一套筒110,可帶動第二套筒120改變透鏡140的位置,使第二套筒120變 換于收合(close)位置、廣角(wide)位置與望遠(tele)位置之間。其中,第一套筒110可繞Z軸向轉動,Z軸向例如是光軸方向。此外,鏡頭機構100可包括其它多個套筒151、152、153及154,套筒151至154可進行直進與轉動運動至少一者;或者,套筒151可為固定套筒,其固定于機殼上或為機殼的一部分。相連接的二套筒各具有導槽及/或導銷,通過導槽及導銷的相對運動,使相連接的二套筒進行預定的轉動及/或直進運動。一實施例中,鏡頭機構100的運動自由度(DOF)為I。套筒151至154的運動方式可視鏡頭機構100的設計而定,本專利技術并不加以限制。此夕卜,套筒151至154可連動地或固定地連接于第一套筒110、第二套筒120與第三套筒130中至少一者。請參照圖2,其繪示圖1的鏡頭機構的分解圖。第一套筒110具有至少一第一導槽IlOr且包括至少一第一導銷110p。第二套筒120具有至少一第二導槽120r且包括至少一第二導銷120p。第三套筒130具有至少一第三導槽130r。此外,第三套筒130可固設于光學取像鏡頭裝置的機殼(未繪示)上。請參照圖3及圖4,圖3繪示圖1的第一套筒的展開示意圖,圖4繪示圖1的第二套筒的展開不意圖。第一導槽IIOr、第二導銷120p及第三導槽130r (未繪不于圖3及圖4)的數目是相對應,例如是三個或其它任意數目。此外,第一導銷IlOp及第二導槽1201■的數目系相對應,例如是三個或其它任意數目。本實施例中,位于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導槽I IOr及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導槽120r定義一連續光學變焦路徑。進一步地說,第一導槽IlOr與第二導槽120r為彼此獨立的二曲線導槽。在變焦過程中、第一套筒110與第二套筒120會相對旋轉及/或直進。在第一套筒110與第二套筒120處于一預定的角度與位置下,第一導槽IlOr及第二導槽120r可連接成一連續曲線導槽,以形成光學變焦路徑。請參照圖5,其繪示圖3的第一導槽與圖4的第二導槽所定義的光學變焦路徑的示意圖。當把第一套筒110的第一面IlOsl連接于第二套筒120的第一面120sl時,第一導槽IlOr可連接于第二導槽120r而定義出光學變焦路徑。較佳但非限定地,第一導槽IlOr與第二導槽120r的連接處是平順地(smoothly)連接,即第一導槽IlOr與第二導槽120r的連接處非劇烈轉折處,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由于該連續光學變焦路徑可由不同套筒的導槽所定義,使連續光學變焦路徑的長度增長。此外,由于連續光學變焦路徑可由不同套筒的導槽所定義,可在增長或維持原光學變焦路徑的情況下,設計厚度更薄的第一套筒110、第二套筒120及第三套筒130,使鏡頭機構100的體積縮小且重量減輕。請參照圖6A,其繪示圖2的鏡頭機構組裝于一收合狀態的剖視圖。第一套筒110可轉動地套設于第三套筒130外側。通過第二套筒120設于第三套筒130內且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導銷120p可沿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導槽IlOr與第三套筒130的第三導槽130r滑動。如圖6A所示,第一套筒110包括一旋轉部111,第三套筒130包括一旋轉部131,旋轉部111可轉動地連接于旋轉部131,使第一套筒110與第三套筒130可繞Z軸向相對轉動。本實施例中,旋轉部111例如是滑槽,而旋轉部131例如是滑軌。另一實施例中,旋轉部111可以是滑軌,而旋轉部131可以是滑槽。通過旋轉部111與旋轉部131的卡合,使第一套筒110與第三套筒130無法沿Z軸向相對平移。此外,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導銷120p可沿第三套筒130的第三導槽130r及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導槽IlOr滑動,故當第一套筒110繞Z軸向轉動時,第二套筒120可沿Z軸向直進。如圖6A所示,第二套筒120具有至少一缺口 121。當鏡頭機構處于收合狀態時,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導銷IlOp可位于缺口 121內。由于缺口 121的設計,可使第二套筒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鏡頭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套筒,具有一第一導槽及一第一導銷;一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二導槽及一第二導銷;以及一第三套筒,具有一第三導槽;其中,該第一套筒轉動地套設于該第三套筒外,該第二套筒設于第三套筒內,且該第二套筒的該第二導銷沿該第三套筒的該第三導槽及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一導槽滑動,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一導銷沿該第二套筒的該第二導槽滑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鏡頭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套筒,具有一第一導槽及一第一導銷; 一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二導槽及一第二導銷;以及 一第三套筒,具有一第三導槽; 其中,該第一套筒轉動地套設于該第三套筒外,該第二套筒設于第三套筒內,且該第二套筒的該第二導銷沿該第三套筒的該第三導槽及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一導槽滑動,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一導銷沿該第二套筒的該第二導槽滑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一導槽及該第二套筒的該第二導槽定義一光學變焦路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機構,其特征在于,當該第二套筒的該第二導銷脫離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一導槽,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一導銷進入該第二套筒的該第二導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套筒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面與一第二面,該第一導槽從該第一面延伸至該第二面,且該第一導槽包括一第一直進槽及一第一轉動槽,該第一直進槽從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二面延伸至該第一轉動槽,該第一轉動槽延伸至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一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鏡頭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轉動槽包括一第一子轉動槽及一第二子轉動槽,該第一直進槽從該第一套筒的該第二面延伸至該第一子轉動槽,該第一子轉動槽連接于該第二子轉動槽,該第二子轉動槽延伸至該第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政南,
申請(專利權)人: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