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孔檢測方法及裝置。在將末端上具備廣角鏡(15)的插入軸(11)插入到孔內,基于通過廣角鏡(15)獲得的圖像對孔壁面進行檢測時,通過氣體噴出機構(19)將氣體沿插入軸(11)的外周表面噴向孔的深處。氣體噴出機構(19)由導向件(13)和氣體供給部(14c)構成,導向件(13)包圍插入軸(11)的末端側的部分,在導向件(13)的內周表面和插入軸(11)的外周表面之間形成沿該插入軸(11)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氣體噴出通道(R);氣體供給部(14c)向導向件(13)的內部空間供給氣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孔檢測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利用工業用內窺鏡對孔狀的被檢測物(以下,稱為檢測孔。)的內壁壁面 (以下,稱為孔壁面。)進行拍攝,由此來檢測孔壁面有無缺陷等。進行這種檢測時,將末端 具備廣角鏡的細長的插入軸插入到檢測孔中。這時,如果鏡頭或孔壁面上附著有水滴、切屑 及異物等附著物時,根據由內窺鏡拍攝到的圖像無法正確地檢查出有無缺陷。所以,在日本特開平08 - 050207號公報中,被揭示有一種在光纜的末端端面上裝 設清洗裝置的光纖視鏡,該清洗裝置噴射出空氣,除去附著在末端端面上的異物。在該光纖 視鏡上配置包覆光纜外周的撓性管,在撓性管的內周表面和光纜的外周表面之間構成空氣 通路,使撓性管的末端部向內側彎折,從而構成空氣噴出部。然而,在日本特開平08 — 050207號公報中揭示的技術中,即使能夠除去附著在光 纜末端端面上的異物,也不能除去附著在孔壁面上的附著物。附著在孔壁面上的附著物會 妨礙檢測,從而導致不能進行準確的檢測作業。另外,在現有方法中,當通過光纖視鏡判明檢測孔中有異物時,將清掃工具插入到 孔內,從而去除異物。但是,在孔較細的情況下,將清掃工具插入到孔內時,會有很大的負荷 作用于光纜,所以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在孔更加細小的情況下,需要臨時拔出光纜,而僅將 清掃工具插入到孔中。因此,必須在不依賴圖像的情況下將清掃工具按壓到需要清掃的位 置上,操作相當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鑒于以上的問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是細孔的場合也能夠容易地除去 孔壁面上的附著物的孔檢測方法及裝置。本專利技術的孔檢測方法是檢測孔的壁面的方法,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將末端上具 備廣角鏡的插入軸插入到所述孔內,并基于通過所述廣角鏡獲得的圖像,對所述孔的壁面 進行檢測時,使氣體沿所述插入軸的外周表面噴向所述孔的深處。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孔檢測方法,通過使氣體沿插入軸的外周表面噴向孔的深處,能夠 去除附著在孔的壁面上的水滴、切屑、異物等附著物。而且,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去除鏡頭 表面上的霧氣、水滴等。所以,能夠提高檢測精度。其中,孔例如是一種用于配置燃料噴射 裝置的孔。本專利技術的孔檢測裝置是檢測孔的壁面的裝置,該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插入軸和 氣體噴出機構,所述插入軸插入到所述孔內,該插入軸的末端上具備廣角鏡;所述氣體噴出 機構使氣體沿所述插入軸的外周表面噴向所述孔的深處。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孔檢測裝置,氣體噴出機構使氣體沿插入軸的外周表面噴向孔的深 處。由此,能夠去除附著在孔的壁面上的水滴、切屑、異物等附著物。而且,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去除鏡頭表面上的霧氣、水滴等。所以,能夠提高檢測精度。其中,孔例如是一種用 于配置燃料噴射裝置的孔。另外,在本專利技術的孔檢測裝置中,所述氣體噴出機構優選為由導向件和氣體供給 部構成,所述導向件包圍所述插入軸末端側的部分,在所述導向件和所述插入軸的外周表 面之間形成有沿該插入軸的長度(軸)方向延伸的氣體噴出通道;所述氣體供給部向所述 導向件的內部空間供給氣體。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氣體噴出通道的氣壓,使得插入軸的末端側的部分以不與導 向件接觸的形式被支承在導向件的內部空間的中心。所以,能夠使插入軸的末端側的部分 以與軸心相一致的狀態被很好地支承。而且,能夠將具備氣體噴出機構的孔檢測裝置的末 端部分設為細且簡單的結構。另外,本專利技術的孔檢測裝置優選為具備支承體,該支承體具有氣室,該氣室與所 述導向件的內部空間連通,并容納有所述導向件的基端側的凸緣部,所述氣體供給部向該 氣室供給氣體,所述插入軸被配置成在其長度(軸)方向上貫穿所述導向件和所述氣室,并 且所述插入軸的基端側的部分被所述支承體支承。在這種情況下,插入軸的基端側受支承體支承,插入軸的末端側受氣壓支承。因 此,能夠以較高的精度穩定地對插入軸進行支承,能夠降低插入軸末端部的偏位。所以,無 須采用高價且大型的高精度襯套機構,就能夠實現支承體的小型化及低成本。而且,由于導向件的凸緣部被氣壓推壓向氣室的底面,在導向件上作用超過氣壓 的外力時,導向件會發生移動。所以,導向件即使接觸到孔的壁面,也能夠瞬間向上移動,因 此能夠最小限度地抑制孔壁面的損傷。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中的孔檢測裝置的概略剖面圖。圖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的孔檢測裝置的概略剖面圖。符號說明10,50 :孔檢測裝置;11 :插入軸;12 :支承架(支承體);13 :導向件;13a :導向件主體;13b :凸緣部;14 :氣體供給設備;14a :軟管;14b 連接器;14c :氣體供給部;15 :廣角鏡;16 :支承架主體;16a :第一支承部;16b :第二支承 部;16c :聯結部;16d :氣室;16e :氣體供給口 ;17,52 :第一支承襯套(bush) ;18,53 :第二 支承襯套(bush) ;19 :氣體噴出機構;30 :控制裝置;40 :圖像顯示裝置;51 :渦輪葉片;54 旋轉編碼器;R :氣體噴出通道。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中的孔檢測裝置10。孔檢測裝置10例如用于檢 測孔狀的被檢測物(以下,稱為檢測孔。)的內壁壁面(以下,稱為孔壁面。)上是否存在 孔眼等缺陷。另外,檢測孔例如可以是用于配置直噴發動機的燃料噴射裝置(injector)而形 成的孔。但是,針對該檢測孔,并不限定其用途、形狀、孔徑及深度等。例如,檢測孔可以是 貫穿孔,也可以是有底壁的孔。另外,檢測孔可以是孔徑為固定的直孔,也可以是孔徑逐漸發生變化的圓錐孔。孔檢測裝置10具備插入軸11、支承架(支承體)12、導向件13以及氣體供給設 備14。插入軸11整體外觀呈細長的棒狀,其長度方向(圖1中的上下方向。以下也稱上 下方向)上的末端部分(下端部分)在進行檢測時,被插入于檢測孔內。插入軸11在其最 末端部分具備魚眼鏡頭等廣角鏡頭15。這里,插入軸11構成內窺鏡。具體來說,插入軸11具有由不銹鋼等硬質材料形成 的圓筒狀的外殼。并且,雖然未圖示,插入軸11的末端部內藏有包括廣角鏡頭15的透鏡機 構以及由CCD、CMOS等構成的攝像元件等。但是,插入軸11并不僅僅限定于內藏有攝像元件等的插入軸。例如,也可以是下 述一種插入軸通過內藏于插入軸11中的透鏡機構或/和光纖并經由廣角鏡頭15而獲取 的孔壁面的圖像在配置于孔檢測裝置10的外部的攝像元件的攝像面上成像。通過攝像元件進行光電變換后的孔壁面圖像的圖像信號經由信號線被傳送給位 于插入軸11內或孔檢測裝置10外部的未被圖示的圖像信號處理部,從而生成影像信號。并 且,生成的影像信號被輸出到孔檢測裝置10外部的圖像顯示裝置40上,在圖像顯示裝置40 的顯示畫面上顯示孔壁面的圖像。檢查人員通過目視該圖像,來檢測孔壁面是否存在缺陷。或者,雖然未被圖示,但 可以將生成的影像信號發送給影像解析裝置,自動判定有無缺陷等。支承架12由支承架主體16和兩個支承襯套17、18構成。支承架主體16由不銹 鋼等硬質材料構成,其由第一支承部16a和第二支承部16b借助聯結部16c聯結而一體地 形成。第一支承部16a位于末端側(下方側)且在內部形成有氣室16d,該氣室16d由圓 柱狀的空間構成。氣室16d的上方開放。并且,第一支承部16a的側壁上形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孔檢測方法,其是檢測孔的壁面的方法,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將末端上具備廣角鏡的插入軸插入到所述孔內,并基于通過所述廣角鏡獲得的圖像對所述孔的壁面進行檢測時,使氣體沿所述插入軸的外周表面噴向所述孔的深處。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13 JP 2011-2259471.一種孔檢測方法,其是檢測孔的壁面的方法,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將末端上具備廣角鏡的插入軸插入到所述孔內,并基于通過所述廣角鏡獲得的圖像對所述孔的壁面進行檢測時,使氣體沿所述插入軸的外周表面噴向所述孔的深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孔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用于配置燃料噴射裝置。3.—種孔檢測裝置,其是檢測孔的壁面的裝置,該孔檢測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插入軸和氣體噴出機構,所述插入軸插入到所述孔內,該插入軸的末端上具備廣角鏡;所述氣體噴出機構使氣體沿所述插入軸的外周表面噴向所述孔的深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噴出機構由導向件和氣體供給部構成,所述導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塚康孝,及川聰,大久保巖謙,大野政一,
申請(專利權)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