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同時凈化電鍍廢水、洗滌廢水和化工有機廢水的方法,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分別過濾去除固體顆粒,保證二價離子的摩爾濃度是三價離子的摩爾濃度的2~4倍;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按體積比3∶1~5∶1混合,向混合廢水中滴加50%~70%的NaOH溶液,調節(jié)pH值至8~10為止;加入水量為洗滌廢水的1~2倍的化工有機廢水,充分攪拌混合2~4h,沉淀,分離;調節(jié)pH至7;利用水滑石的陰離子交換特性將廢水中的陰離子都吸附到層間,形成具有分配能力的有機相,將化工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都吸附到水滑石的層間,一起沉淀從水中分離,在沒有飽和的情況下,可作為水處理材料,繼續(xù)用于有機廢水治理。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環(huán)境污染控制新技術的開發(fā),尤其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電鍍工廠(或車間)排出的廢水和廢液,如鍍件漂洗水、廢槽液、設備冷卻水和沖洗地面水等,其水質因生產(chǎn)工藝而異,往往含油多種金屬離子,一般來說,常含有Cr6+、Cd2+、Ni2+、Cu2+、Zn2+、Fe2+等重金屬;電鍍廢水多有毒,危害較大。如氰可引起人畜急性中毒,致死,低濃度長期作用也能造成慢性中毒。鎘可使腎臟發(fā)生病變,并會引起痛痛病。六價鉻可引起肺癌、腸胃道疾病和貧血,并會在骨、脾和肝臟內(nèi)蓄積。因此,電鍍廢水必須嚴格控制,妥善處理。目前,廣泛采用的電鍍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7類(I)化學沉淀法,又分為中和沉淀法和硫化物沉淀法。(2)氧化還原處理,分為化學還原法、鐵氧體法和電解法。(3)溶劑萃取分離法。(4)吸附法。(5)膜分離技術。(6)離子交換法。(7)生物處理技術,包括生物絮凝法、生物吸附法、生物化學法、植物修復法。各種方法具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比如吸附法處置不當會導致污染物轉移,生物法起效慢,需要微生物幾個生長周期才可以看見效果。洗滌用品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劑以陰離子型為最重要。其中直鏈烷基苯磺酸鹽用量最大,其次為脂肪醇硫酸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鹽、烷基磺酸鹽等。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為代表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對水硬度較敏感,不易氧化,起泡力強,成本較低,合成工藝成熟,對顆粒污垢,蛋白污垢和油性污垢有顯著的去污效果,對天然纖維上顆粒污垢的洗滌作用尤佳,去污力隨洗滌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對蛋白污垢的作用高于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且泡沫豐富,是非常有效的洗滌劑,常用于洗衣粉、洗潔精和洗手液,用量非常大。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除用于洗滌用品外,也廣泛應用`于制革、紡織等工業(yè)的洗滌和脫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的生產(chǎn)排放了大量表面活性劑廢水,由于廢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含量高,如果直接排入環(huán)境,不僅影響水生生物生存,使水體自凈受阻,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對微生物細胞的活性和增殖有一定阻礙作用,對動植物和人體有慢性毒害作用,會擾亂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弓I起雌雄一體、動物免疫機能異常、胎兒發(fā)育畸形、兒童智力低下等異常現(xiàn)象。常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廢水處理工藝如混凝沉淀、催化氧化、泡沫分離、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以及它們的組合工藝實現(xiàn)其凈化處理。其中吸附法高效、簡單,但活性炭吸附劑價格昂貴。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化工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對環(huán)境的污染加劇,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也日益普遍和嚴重,其中特別是精細化工產(chǎn)品(如制藥、染料、日化等)生產(chǎn)過程中排出的有機物質,大多都是結構復雜、有毒有害和生物難以降解的物質。因此,化工廢水處理的難度較大。化工廢水的基本特征為極高的C0D、高鹽度、對微生物有毒性,是典型的難降解廢水,是目前水處理技術方面的研究重點和熱點。化工廢水的特征分析如下(1)水質成分復雜,副產(chǎn)物多,反應原料常為溶劑類物質或環(huán)狀結構的化合物,增加了廢水的處理難度;(2)廢水中污染物含量高,這是由于原料反應不完全和原料、或生產(chǎn)中使用的大量溶劑介質進入了廢水體系所引起的;(3)有毒有害物質多,精細化工廢水中有許多有機污染物對微生物是有毒有害的,如鹵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具有殺菌作用的分散劑或表面活性劑等;(4)生物難降解物質多,B/C比低,可生化性差;(5)廢水色度高。化工廢水是一種比較難處理的廢水。目前這類廢水的處理主要是分開處理,針對各種廢水的特性選用各自的方法分別處理;或者多種廢水混合起來,籠統(tǒng)的用某些工藝進行疊加,完全不考慮各自廢水的特點,耗時耗力、投資大、操作費用高。層狀雙輕基復合金屬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簡稱LDH),又稱水滑石,是一類重要的無機功能材料。其獨特的層狀結構及層板元素和層間陰離子的可調變性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經(jīng)離子交換向層間引入新的客體陰離子可使層狀結構和組成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因而可以制備一大類具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材料。水滑石材料屬于陰離子型層狀化合物。層狀化合物是指具有層狀結構、層間離子具有可交換性的一類化合物,利用層狀化合物主體在強極性分子作用下所具有的可插層性和層間離子的可交換性,將一些功能性客體物質引入層間空隙并將層板距離撐開從而形成層柱化合物。水滑石化學結構通式為[M2YxM3+X(OH)2]χ+ [(Αη_ )χ/η·πιΗ20],其中M2+為Mg2+,Ni2+,Mn2+,Zn2+,Ca2+,F(xiàn)e2+,Cu2+ 等二價金屬陰離子;M3+ 為 Al3+,Cr3+,F(xiàn)e3+,Co3+ 等三價金屬陰離子;A11—為陰離子,如⑶廣,NO3' CF, OH—,S042—,PO,,C6H4 (COO) 22-等無機和有機離子以及絡合離子,當層間無機陰離子不同,水滑石的層間距不同,同時在水滑石吸附污染物之后,層間距也會增大,以容納更多的污染物。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處理凈化電鍍廢水、洗滌廢水和化工有機廢水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1)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分別過濾去除固體顆粒,根據(jù)電鍍生產(chǎn)工藝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添加適當?shù)慕饘訇栯x子,或將多種電鍍廢水混合,保證二價離子的摩爾濃度是三價離子的摩爾濃度的2 4倍; 2)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按體積比3Γ5 1混合,向混合廢水中滴加50°/Γ70%的NaOH溶液,調節(jié)pH值至8 10為止,滴加時在300 400 rpm下攪拌60 120分鐘; 3)加入水量為洗滌廢水的f2倍的化工有機廢水,充分攪拌混合2 4 h,沉淀,分離; 4)加入鹽酸或硫酸,調節(jié)pH至7。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點是 (I)利用電鍍廢水中的金屬離子在堿性條件下可以生成水滑石,利用水滑石的陰離子交換特性將廢水中的陰離子(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聚磷酸離子等)都吸附到層間。在陰離子染料被吸附到層間后,又形成了具有分配能力的有機相,將化工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都吸附到水滑石的層間,一起沉淀從水中分離。 (2)沉淀得到的水滑石是有機水滑石,根據(jù)其吸附有機污染物的量的大小,在沒有飽和的情況下,可作為水處理材料,繼續(xù)用于有機廢水治理。具體實施例方式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分別過濾去除固體顆粒,根據(jù)電鍍生產(chǎn)工藝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添加適當?shù)慕饘訇栯x子,或將多種電鍍廢水混合,保證二價離子的摩爾濃度是三價離子的摩爾濃度的2 4倍;如果只有二價金屬陽離子,則加入少量三價金屬陽離子(如比較便宜的Al3+、Fe3+),如果只有三價金屬陽離子,則加入少量二價金屬陽離子(如比較便宜的Mg2+、Fe2+),如果已經(jīng)有二價金屬陽離子和三價金屬陽離子,則考察一下濃度,確保二者的濃度比符合二價離子的摩爾濃度是三價離子的摩爾濃度的2 4倍。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按體積比為3 Γ5 1混合,向混合廢水中快速滴加50% 70%的NaOH溶液,調節(jié)pH值,直至pH值為8 10為止,滴加時在300 400 rpm下快速攪拌60 120分鐘。然后,加入化工有機廢水,水量為洗滌廢水的Γ2倍,化工廢水加入后,和之前混合廢水充分攪拌混合2 4 h,沉淀,分離,混合廢水中的污染物會隨著沉淀被去除,最后加入鹽酸或硫酸,調節(jié)PH至7左右。以下進一步提供本專利技術的3個實施例 實施例1 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分別過濾去除固體顆粒,根據(jù)生產(chǎn)工藝分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同時凈化電鍍廢水、洗滌廢水和化工有機廢水的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驟:1)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分別過濾去除固體顆粒,根據(jù)電鍍生產(chǎn)工藝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添加適當?shù)慕饘訇栯x子,或將多種電鍍廢水混合,保證二價離子的摩爾濃度是三價離子的摩爾濃度的2~4倍;2)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按體積比3:1~5:1混合,向混合廢水中滴加50%~70%?的NaOH?溶液,調節(jié)pH值至8~10為止,滴加時在300~400?rpm下攪拌60~120分鐘;3)加入水量為洗滌廢水的1~2倍的化工有機廢水,充分攪拌混合2~4?h,沉淀,分離;4)加入鹽酸或硫酸,調節(jié)pH至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同時凈化電鍍廢水、洗滌廢水和化工有機廢水的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1)將電鍍廢水和洗滌廢水分別過濾去除固體顆粒,根據(jù)電鍍生產(chǎn)工藝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添加適當?shù)慕饘訇栯x子,或將多種電鍍廢水混合,保證二價離子的摩爾濃度是三價離子的摩爾濃度的2 4倍; 2)將電鍍廢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馬建鋒,張振香,姚超,李定龍,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