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包括:筒體、第一滑桿、第二滑桿、驅動件、滑輪、連接繩、第一導向組件和第二導向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導向組件安裝在所述筒體上且所述第一導向組件的內側與所述第一滑桿接觸,所述第二導向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滑桿上且第二導向組件的內側與所述第二滑桿接觸,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組件的至少一個導向組件具有軸承且該導向組件通過該軸承與所述第一滑桿或第二滑桿接觸。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機械臂采用滾動摩擦代替傳統技術的滑動摩擦,降低了機械臂的摩擦阻力,減少了傳統技術中的卡阻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鋁電解
,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天車的機械臂。
技術介紹
天車是鋁電解車間的主體設備,主要承擔著鋁電解車間內陽極更換過程中的打殼、撈渣、添加極上料等工作。其工作的好壞將對生產產生重要影響。傳統技術的設計的天車撈渣裝置在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I)原設計結構采用矩形三級連套式升降結構,其中第一移動件通過鋼繩繞過固定在第二移動件上的滑輪后固定在固定件下部。當油缸帶動第二移動件升降時,第一移動件也跟隨其做升降運動。固定件與第一移動件以及第一移動件與第二移動件之間相對移動采用滑塊式結構,升降過程中摩擦阻力較大,經常出現卡阻不能升降,無法實現陽極更換過程中的撈渣作業。2)電解槽溫度為950度左右,在天車撈渣裝置不能使用的情況下只能通過人工打撈方式進行陽極坑清理工作,熱輻射較強,人員易疲勞,存在燙傷等諸多不安全因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種有用的商業選擇。為此,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可降低天車的故障率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包括筒體,所述筒體內具有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具有開口 ;第一滑桿,所述第一滑桿的一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并沿所述筒體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一通道內,所述第一滑桿內具有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具有開口 ;第二滑桿,所述第二滑桿的一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并沿所述第一滑桿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二通道內;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滑桿沿所述筒體的軸線方向移動的驅動件;滑輪和連接繩,所述滑輪設在所述第一滑桿上,所述連接繩的一端與所述筒體的第一端相連且另一端繞過所述滑輪與所述第二滑桿相連;第一和第二導向組件,所述第一導向組件安裝在所述筒體上且所述第一導向組件的內側與所述第一滑桿接觸,所述第二導向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滑桿上且第二導向組件的內側與所述第二滑桿接觸,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組件的至少一個導向組件具有軸承且該導向組件通過該軸承的外圈與所述第一滑桿或第二滑桿接觸。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在第一滑桿沿筒體的軸線方向移動時,在滑輪和連接繩的帶動作用下,第二滑桿與第一滑桿同向移動,且第二滑桿的移動速度為第一滑桿的移動速度的兩倍,可以使機械臂快速伸縮,提高了機械臂的伸縮效率,此外,第一導向組件和第二導向組件中的至少一個具有軸承,使本專利技術的機械臂采用滾動摩擦代替傳統技術的滑動摩擦,降低了機械臂的摩擦阻力,使機械臂可以快速穩定的伸縮,減少了傳統技術中的卡阻現象。此外,滾動摩擦的摩擦力小,降低了機械臂的能耗,節能環保。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上述實施例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導向組件具有第一軸承且第二導向組件具有第二軸承,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圈與所述第一滑桿接觸,所述第二軸承的外圈與所述第二滑桿接觸。由此,極大地提高了該機械臂的穩定性,且降低了機械臂伸縮過程中的摩擦力,進一步地避免了機械臂運行過程中出現卡阻現象,降低了機械臂的維護成本。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軸承包括沿所述第一滑桿的周向間隔布置并分別與所述第一滑桿的外周壁接觸的多個,所述第二軸承包括沿所述第二滑桿的周向間隔布置并分別與所述第一滑桿的外周壁接觸的多個。由此,提高了第一滑桿和第二滑桿的穩定性,使其穩定的滑動,提高了該機械臂運行的穩定性,降低了第一滑桿和第二滑桿移動過程中的阻力。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筒體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滑桿的橫截面均為矩形,所述第一導向組件包括分別設在所述筒體的四個側壁上的四個第一軸承座,所述第二導向組件包括分別設在所述第一滑桿的四個側壁上的四個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一和第二軸承分別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軸承座上。由此,提高了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的穩定性,使第一軸承與第一滑桿以及第二軸承和第二滑桿穩定的配合,提高了該機械臂的穩定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軸承座包括第一安裝座和設在第一安裝座上的第一裝配軸,所述第一軸承設在所述第一裝配軸上,所述第二軸承座包括第二安裝座和設在第二安裝座上的第二裝配軸,所述第二軸承設在第二裝配軸上。由此,使第一導向組件和第二導向組件的結構簡單,裝配方便,提高了第一導向組件和第二導向組件的裝配效率,降低成本。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軸承座和所述筒體之間設有第一調節墊片,所述第二軸承座和所述第一滑桿之間設有第二調節墊片。由此,可以調節第一軸承座以及第二軸承座的位置,使第一軸承與第一滑桿以及第二軸承與第二滑桿配合穩定。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和第二軸承座分別與所述筒體和所述第一滑桿螺栓連接。由此,便于第一導向組件和第二導向組件的安裝,提高了第一導向組件和第二導向組件的安裝效率。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和第二軸承分別為滾柱球軸承。由此,降低了本專利技術的軸承的成本,提高了該機械臂的穩定性,結構簡單,效果好。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導向組件包括沿所述筒體的軸向延伸的兩個且所述第二導向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滑桿的軸向延伸的兩個。由此,進一步地提高了該機械臂伸縮過程中的穩定性,避免第一滑桿和第二滑桿晃動,此外,還可以減小每個軸承的受力,提聞了軸承的使用壽命。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驅動件為液壓驅動件,所述液壓驅動件包括油缸和活塞桿,所述油缸與所述筒體相連且所述活塞桿的自由端與所述第一滑桿相連。由此,結構簡單,移動平穩,效果好。本專利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專利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的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的第一導向組件、筒體以及第一滑桿配合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的第一軸承座和第一軸承配合的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專利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天車的機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所述筒體內具有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具有開口;?第一滑桿,所述第一滑桿的一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并沿所述筒體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一通道內,所述第一滑桿內具有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具有開口;?第二滑桿,所述第二滑桿的一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并沿所述第一滑桿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二通道內;?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滑桿沿所述筒體的軸線方向移動的驅動件;?滑輪和連接繩,所述滑輪設在所述第一滑桿上,所述連接繩的一端與所述筒體的第一端相連且另一端繞過所述滑輪與所述第二滑桿相連;和?第一和第二導向組件,所述第一導向組件安裝在所述筒體上且所述第一導向組件的內側與所述第一滑桿接觸,所述第二導向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滑桿上且第二導向組件的內側與所述第二滑桿接觸,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組件的至少一個導向組件具有軸承且該導向組件通過該軸承的外圈與所述第一滑桿或第二滑桿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天車的機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所述筒體內具有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具有開口 ;第一滑桿,所述第一滑桿的一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并沿所述筒體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一通道內,所述第一滑桿內具有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具有開口 ;第二滑桿,所述第二滑桿的一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并沿所述第一滑桿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二通道內;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滑桿沿所述筒體的軸線方向移動的驅動件;滑輪和連接繩,所述滑輪設在所述第一滑桿上,所述連接繩的一端與所述筒體的第一端相連且另一端繞過所述滑輪與所述第二滑桿相連;和第一和第二導向組件,所述第一導向組件安裝在所述筒體上且所述第一導向組件的內側與所述第一滑桿接觸,所述第二導向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滑桿上且第二導向組件的內側與所述第二滑桿接觸,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組件的至少一個導向組件具有軸承且該導向組件通過該軸承的外圈與所述第一滑桿或第二滑桿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組件具有第一軸承且第二導向組件具有第二軸承,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圈與所述第一滑桿接觸,所述第二軸承的外圈與所述第二滑桿接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天車的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承包括沿所述第一滑桿的周向間隔布置并分別與所述第一滑桿的外周壁接觸的多個,所述第二軸承包括沿所述第二滑桿的周向間隔布置并分別與所述第一滑桿的外周壁接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葉偉,王偉,熊自勇,賀永吉,易吉龍,普俊彪,楊斌,李鑫鴻,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云鋁涌鑫鋁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