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扶梯臺階及其制造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扶梯臺階,其通過在臺階/托板的不同部件中使用合適的材料來提高用戶安全性并減小運動質量。本專利技術還具有如下的優點:1.拆卸這些元件更容易。2.減小了操作噪音。3.提高了臺階強度。4.提供了剛度更大的裙板來抵抗側載荷。
技術介紹
目前的人行道和扶梯是由彼此連接的連續的金屬元件組構成的,比如臺階和托板。人行道和扶梯的不同的驅動系統的目的是驅動該連續的金屬元件組。該金屬元件組通常構成了必須由驅動系統驅動的系統的大部分重量。因此,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減小由驅動系統驅動的運動元件的重量。由金屬架構成的扶梯/移動人行道的臺階/托板是公知的,其中利用螺釘或其它連接裝置將可腳踏的表面連接到所述金屬架。其中所述金屬架進一步構成了所述臺階的平滑梯級板的設計是普遍的;然而所述可腳踏的表面具有帶槽的表面,便于在上客區和下客區中運動部件與固定部件之間的過渡。在已知的系統中,可腳踏的帶槽表面由木頭、鋁或不銹鋼制成。由許多部件構成的臺階也是公知的,其中可腳踏的部件和梯級板具有由不銹鋼或鋁構成的帶槽表面。目前最常見的臺階/托板是由鑄鋁部件構造的。具有塑料材料、具有用于獲得對于扶梯/移動人行道的操作必要的剛度的金屬插件的臺階/托板也是公知的。在一些構造中,可腳踏的表面的邊緣具有黃色標記。所述線可以用具有相同標記功能的黃色塑料部件代替。一些臺階/托板設計連接側鋼板或側鋁板,或者具有傾斜的邊緣用于將在扶梯/移動人行道的運動臺階/托板與固定裙部之間橫向陷入的風險降到最低的目的。所有這些臺階設計在扶梯的傾斜部分與水平部分之間的過渡區域中存在陷入臺階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扶梯臺階,包括:在可腳踏區域中的第一表面(1),其中第一表面(1)包括具有第一受控摩擦系數的第一材料,用于增加乘客穩定性;支承結構(2),具有:配置成用于支撐第一表面(1)的支撐表面;配置成容納第一連接裝置(3)的連接表面,所述第一連接裝置(3)配置成連接到驅動裝置(30);配置成在第一軌道上滾動的驅動滾輪(31),所述第一軌道限定了所述臺階隨動的路徑;配置成在第二軌道上滾動的支撐滾輪(31’),所述第二軌道限定了所述臺階隨動的路徑;在梯級板區域中的第二表面(4),包括具有第二受控摩擦系數的第二材料,用于減小在臺階之間存在相對運動的水平運動與傾斜平面運動區域之間的過渡中在臺階之間陷入的風險;第二表面(4)的框架(5),其配置成:支撐第二表面(4);容納用于連接到第一表面(1)的連接裝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滾輪(31)布置在支承結構(2)與驅動裝置(30)之間;所述框架(5)容納配置成連接到驅動裝置(30)的第二連接裝置(7);所述驅動滾輪(31)關于根據所述臺階/托盤的運動方向的縱向中間平面對稱布置;所述驅動滾輪(31)彼此分開的寬度大于支承結構(2)的寬度;所述驅動滾輪( ...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6.24 ES 2011310641.一種扶梯臺階,包括:在可腳踏區域中的第一表面(1),其中第一表面(1)包括具有第一受控摩擦系數的第一材料,用于增加乘客穩定性,第一受控摩擦系數具有0.3至0.8之間的值;支承結構(2),具有:配置成用于支撐第一表面(1)的支撐表面;配置成容納第一連接裝置(3)的連接表面,所述第一連接裝置(3)配置成連接到驅動裝置(30);配置成在第一軌道上滾動的驅動滾輪(31),所述第一軌道限定了所述臺階隨動的路徑;配置成在第二軌道上滾動的支撐滾輪(31’),所述第二軌道限定了所述臺階隨動的路徑;在梯級板區域中的第二表面(4),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具有第二受控摩擦系數的第二材料,用于減小在臺階之間存在相對運動的水平運動與傾斜平面運動區域之間的過渡中在臺階之間陷入的風險,第二受控摩擦系數具有0.1至0.4之間的值;第二表面(4)的框架(5),該框架配置成:支撐第二表面(4);容納用于連接到第一表面(1)的連接裝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滾輪(31)布置在支承結構(2)與驅動裝置(30)之間;所述框架(5)容納配置成連接到驅動裝置(30)的第二連接裝置(7);所述驅動滾輪(31)關于所述臺階的運動方向的縱向中間平面對稱地布置;所述驅動滾輪(31)彼此分開的寬度大于支承結構(2)的寬度;所述驅動滾輪(31)的轉動軸包含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的驅動平面內;所述驅動平面處于相對于連接表面的第一較低高度上;所述驅動滾輪(31)配置成繞由第一連接裝置(3)支撐的軸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扶梯臺階,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梯臺階包括連接到所述臺階且配置成與所述臺階同時運動的裙板(32);所述裙板(32)包括一個接一個地連接以形成連續側帶的多塊板(32’,32”);所述多塊板中的第一板(32’)與第一表面(1)形成一體;所述多塊板中的第二板(32”)與第二表面(4)形成一體;所述多塊板(32’,32”)具有前邊緣和后邊緣,其中:第一板(32’)的前邊緣具有與第二板(32”)的后邊緣配合的形狀;第一板(32’)的后邊緣具有與第二板(32”)的前邊緣配合的形狀;前邊緣和后邊緣的配合形狀配置成允許第一板(32’)與第二板(32”)之間的相對運動;所述配合形狀成形為中心在第一連接裝置(3)上的弧形形狀。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扶梯臺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滾輪(31’)布置在支承結構(2)與驅動裝置(30)之間;所述支撐滾輪(31’)關于所述臺階的運動方向的縱向中間平面對稱地布置;所述支撐滾輪(31’)彼此分開的寬度大于支承結構(2)的寬度;所述支撐滾輪(31’)的轉動軸包含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的支撐平面內;所述支撐平面處于相對于所述連接表面的第二較低高度上;所述第二較低高度在第一較低高度之下。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扶梯臺階,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梯臺階包括:在第一表面(1)上的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配置成允許臺階在下客區中進入具有梳板(10’)的固定板(10)/允許臺階在上客區中從具有梳板(10’)的固定板(10)出來;在第二表面(4)上的第二凹槽(44),所述第二凹槽配置成允許臺階在臺階之間存在相對運動的水平運動與傾斜平面運動區域之間的過渡中進入另一個臺階/從另一個臺階出來。5.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扶梯臺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結構(2)包括結構增強件,所述結構增強件為:平行于扶梯的運動方向的多個第一縱向構件(20)和/或垂直于扶梯的運動方向的多個第一交叉件,所述框架(5)包括結構增強件,所述框架(5)的結構增強件為:平行于扶梯的運動方向的多個第二縱向構件(50)和/或垂直于扶梯的運動方向的多個第二交叉件。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扶梯臺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縱向構件(20)是具有U形截面的金屬型材;具有U形截面的所述第一縱向構件(20)的端部分支垂直于第一表面(1)定位;具有U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M·A·岡薩雷斯阿萊馬尼,J·奧赫達阿雷納斯,D·埃爾南德斯費爾南德斯,
申請(專利權)人:蒂森克虜伯電梯創新中心私人控股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