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局部大尺寸纖維絲印系統及其印刷物,它包括纖維油墨絲印單元,其單元包含孔板、油墨刮刀,纖維油墨透過孔板上的漏墨孔眼、印刷在承印材料上形成局部纖維墨塊。本發明專利技術突破了現行印刷機不能使用大尺寸纖維油墨的局限,印刷生產出了局部大尺寸纖維印刷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特殊印刷(機)系統及其印刷物,特別是一種局部大尺寸纖維絲印(機)系統及其印刷物。
技術介紹
由本專利技術專利技術人之一陳明發專利技術的“結構紋理防偽方法(CN1274453A)”獲得了中國專利、美國專利(證書號US6623041)、俄羅斯專利(證書號2202127)、韓國專利(證書號0419436)、越南專利(證書號3347)等國際專利(PCT/CN99/00102)。它選用隨機結構紋理(如紙內添加的纖維所形成的紋理)清晰的材料(載體)制作防偽標識物;并印設上具有惟一性的標識序號;將標識物上的隨機結構紋理特征信息掃描采集下來,作為防偽識別特征信息(即識別真偽的依據),和標識序號結合在一起記錄存儲到接入電話網或/和互聯網的計算機防偽查詢系統數據庫中;供公眾通過電話、手機短信、手機彩信、傳真、3G、WAP、互聯網上的電腦等通訊工具,輸入標識序號來查詢驗證標識物上的隨機結構紋理特征,是否與數據庫中記錄的防偽特征信息相符,從而驗證真偽。該專利“將古老的虎符防偽原理與現代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相嫁接”,開創了防偽新領域,被“全國防偽辦”和中國防偽行業協會,組織的國家級評審鑒定會評為“世界首創、國際領先、極難偽造、易于識別、長期有效”的防偽技術產品。經過十余年推廣,如今它已成為國內防偽市場上的主流防偽技術產品。然而應用實踐中,卻遇到了幾個難題①具有結構紋理(纖維)并符合要求的印刷或包裝用紙,由于是專用特種紙、不是通用標準紙,因此必須專門制造、專門使用,投資大、成本高、訂貨周期長、品種少,難以適應各種印刷包裝物用紙需要;且造紙時有色纖維還造成了環境污染。②所造紙張滿版分布有纖維,其纖維猶如雜質臟點破壞了設計版面,影響了印刷包裝物的美感。③向產品上粘貼不干膠紋理防偽標簽的實施方案,對于用戶來說,增加了一個貼標工序,它不僅增加了使用成本、增加了用戶麻煩;更為嚴重的是造假者可采取電吹風吹(加熱熔化)不干膠的手法,使不干膠失去粘力后,完整地揭起標簽而粘貼于假冒產品上,以假充真,致使防偽標識成了假冒產品的護身符。為此,本專利技術專利技術人之一于2008年10月27日申請了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局部紋理防偽印刷物(專利號200810091444. 5)”,以克服上述不足。在其說明書實施例七中公開了一種直接在印刷物表面上隨機粘貼纖維的技術;其纖維的隨機分布特征信息被采集下來,作為防偽識別特征信息(即識別真偽的依據),和標識序號一起存儲在接入電話網或/和互聯網的計算機防偽查詢系統數據庫中;供公眾通過電話、手機短信、手機彩信、傳真、WAP、3G、互聯上的電腦等通訊工具,去查詢驗證纖維的分布特征,是否與數據庫中記錄的防偽特征信息相符來驗證真偽。然而,實施中卻遇到了諸多技術難題,經過多年攻關研究,本申請人終于研發成功了一種撒纖印刷系統(CN202378401U)。然而,實踐中發現該撒纖印刷系統(CN202378401U)仍然不夠理想,其不足在于撒纖維的工藝印刷速度慢、殘余纖維難于清理干凈。熟悉印刷工藝的專業技術人員都知道現行印刷機只能印刷無雜質的油墨,不能印刷參雜有大尺寸纖維等顆粒物的油墨。例如向絲印油墨中摻入的金蔥粉,其寬度或直徑尺寸必須小于O. 4mm,否則,金蔥粉將無法穿過小于O. 4mm的網孔而印刷到承印材料上。換言之,現行絲網無法使大尺寸纖維穿過,無法將大尺寸纖維印刷到承印材料上去。例如中國專利技術專利CN2886732Y “一種防偽標識物”的專利技術人,在八年的實驗研究與生產實踐中,始終都沒能生產出大尺寸纖維印刷物,由此可見,大尺寸纖維印刷物的印刷生產是一個困擾了本領域十幾年的難題。與需求矛盾的是“結構紋理防偽方法(CN1274453A)”使用的纖維,要求消費者肉眼清晰可見,并能用針和刀尖挑出檢驗。換言之,符合“結構紋理防偽方法(CN1274453A)”要求的纖維,最小尺寸必須大于O. 6mm,最好是O. 8-3. 5mm長的長條,否則消費者憑肉眼就難以識別檢驗。綜上所述,現行絲網印刷機不能使用參雜有大尺寸纖維等顆粒物的油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提供一種局部大尺寸纖維絲印(機)系統及其印刷物。本專利技術局部大尺寸纖維凸印(機)系統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局部大尺寸纖維絲印系統,包括放料單元(19)、收料單元(20),承印材料從放料單元(19)送出至收料單元(20)收起,其特征在于,包括 ①纖維油墨絲印單元(1),該單元設置在放料單元(19)與收料單元(20)之間,用于在承印材料(10)上印刷出纖維墨塊(2); ②所述纖維油墨絲印單元(I)包含孔板(3)、油墨刮刀(15)、壓印墊輥(11)以及烘干箱(18)等絲印構件; ③所述孔板(3)上開設有眾多用以漏過部分纖維油墨(6)的、孔徑>2倍纖維(12)長度的漏墨孔眼(5);該漏墨孔眼(5)可以是任意適合的幾何形狀,其孔徑泛指漏墨孔眼(5)的最大長度或寬度; ④所述纖維(12)是長度>O. 6mm的大尺寸有色纖維; ⑤所述孔板(3)壓向承印材料(10),油墨刮刀(15)在孔板(3)上刮動纖維油墨(6),使纖維油墨(6)漏過漏墨孔眼(5)、粘附到承印材料(10)上形成纖維墨塊(2);在這里,孔板(3)的厚度將決定纖維墨塊(2)的厚度。為了能夠將纖維油墨(6)中的纖維(12)印到承印材料(10)上去,所述纖維油墨(6)最好是(粘稠的)膏狀油墨、粘度為4000-12000厘泊,且纖維(12)與纖維油墨(6)之比值彡5. 18%。為了能夠實現連線生產,在所述放料單元(19)與收料單元(20)之間,還設置有噴碼單元(16)和攝錄單元(17),用于拍攝采集纖維墨塊(2)內纖維(12)的隨機分布特征信息。所述纖維(12)是1. 2-2. 6mm長的長條或是粒徑為O. 8-1. 5mm的薄片,且是高溫或UV膨脹纖維,經烘干箱(18)干燥膨脹后纖維(12)厚度> 60 μ m。綜上所述,所述的局部大尺寸纖維絲印系統,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下列之一 ①所述纖維油墨(6)是膏狀油墨、粘度為4000-12000厘泊,纖維(12)與纖維油墨(6)之份量比彡5. 18% ; ②所述孔板(3)上粘貼有一層網孔尺寸> 2倍纖維(12 )長度的絲網(4); ③所述放料單元(19)與收料單元(20)之間,還設置有噴碼單元(16)和攝錄單元(17),用于拍攝采集纖維墨塊(2)內纖維(12)的隨機分布特征信息; ④所述纖維(12)是1.2-2. 6mm長的長條或是粒徑為O. 8-1. 5mm的薄片;⑤所述承印材料(10)沿著圓筒形的孔板(3)繞出一段弧長>2倍纖維(12)長度的弧,從而形成一個包角(7),以堵住孔板(3)上的漏墨孔眼(5),防止墨腔(13)中的纖維油墨(6)滴漏。本專利技術所述孔板(3)是一種很薄的板材,例如金屬薄板、塑料薄板、復合材料薄板等板或膜或片。該孔板(3)作用相當于現行絲印機上的網版,既可以是平版,也可以是圓版,因為現行網版的最大網孔極限尺寸仍然很小(小于O. 4_),無法滿足大尺寸纖維(O. 6-3. 5mm)穿過的需要,因此,本申請人才首創地設計了孔板(3)。其上因開設有漏墨孔眼(5 ),故而本申請人將其命名為孔板。本專利技術局部大尺寸纖維印刷物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大尺寸纖維絲印系統,包括放料單元(19)、收料單元(20),承印材料(10)從放料單元(19)送出至收料單元(20)收起,其特征在于,包括:?①纖維油墨絲印單元(1),該單元設置在放料單元(19)與收料單元(20)之間,用于在承印材料(10)上印刷出纖維墨塊(2);②所述纖維油墨絲印單元(1)包含孔板(3)、油墨刮刀(15)、壓印墊輥(11)以及烘干箱(18);?③所述孔板(3)上開設有眾多用以漏過部分纖維油墨(6)的、孔徑≥2倍纖維(12)長度的漏墨孔眼(5);④所述纖維(12)是長度≥0.6mm的大尺寸有色纖維;⑤所述孔板(3)壓向承印材料(10),油墨刮刀(15)在孔板(3)上刮動纖維油墨(6),使纖維油墨(6)漏過漏墨孔眼(5)、粘附到承印材料(10)上形成纖維墨塊(2)。
【技術特征摘要】
2012.11.05 CN 201210435605.4;2013.01.16 CN 2013101.大尺寸纖維絲印系統,包括放料單元(19)、收料單元(20),承印材料(10)從放料單元(19)送出至收料單元(20)收起,其特征在于,包括①纖維油墨絲印單元(1),該單元設置在放料單元(19)與收料單元(20)之間,用于在承印材料(10)上印刷出纖維墨塊(2);②所述纖維油墨絲印單元(I)包含孔板(3)、油墨刮刀(15)、壓印墊輥(11)以及烘干箱(18);③所述孔板(3)上開設有眾多用以漏過部分纖維油墨(6)的、孔徑>2倍纖維(12)長度的漏墨孔眼(5);④所述纖維(12)是長度>O. 6mm的大尺寸有色纖維;⑤所述孔板(3)壓向承印材料(10),油墨刮刀(15)在孔板(3)上刮動纖維油墨(6),使纖維油墨(6)漏過漏墨孔眼(5)、粘附到承印材料(10)上形成纖維墨塊(2)。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纖維絲印系統,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下列之一①所述纖維油墨(6)是膏狀油墨、粘度為4000-12000厘泊,纖維(12)占纖維油墨(6) 的百分比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簡鎮明,張棟,陳明發,
申請(專利權)人:海南亞元防偽技術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