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本體,固定本體包括由兩翼邊和底邊構成并用來將硬膜外導管固定于人體的U形結構粘性固定部和與U形結構粘性固定部固定連接并與人體皮膚表面形成用于引導和放置硬膜外導管的通道空間的導向部;本發明專利技術根據人體脊柱彎曲幅度,固定本體中間采用中空設計,在放置導管時,把導管往穿刺孔方向多放一段距離,這樣當患者脊柱活動時,可以根據需要延長硬膜外導管長度,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形成張力把導管從硬膜外腔拔出,確保術后鎮痛效果,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期就能在無明顯痛苦的情況下進行活動,而且對需較長時期鎮痛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穿刺部位被污染,甚至感染的可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具,特別涉及一種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硬膜外間隙神經阻滯麻醉是目前國內比較廣泛應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使用該方法麻醉,必須有一根導管置入硬膜外間隙,隨著科學的發展,導管置入從麻醉使用已延伸到了術后鎮痛使用?,F有技術中,一般是將硬膜外導管從穿刺孔引出體外,并通過固定物(一般為醫用膠布)將其固定于體外。目前,硬膜外導管固定物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正常人從直立到脊柱完全前屈,脊柱的長度可增加8 10cm左右,因此患者在活動過程中,將會牽拉硬膜外導管,甚至會將其拔出來;2.目前硬膜外導管固定物所采用的材料透氣性差,由于固定在背部,患者大部分時間是平躺,出汗多,粘貼物很容易因汗水潮濕而脫落;3.由于硬膜外導管是與穿刺孔固定在一起,在調整硬膜外導管深度,以及觀察導管的刻度,或消毒穿刺孔時,需要把整個粘貼物撕下來,這樣就為操作者帶來了使用上的困難,稍有不慎,甚至會造成病人麻醉或術后鎮痛的失敗。因此,需要對硬膜外導管固定物進行改進,采用獨特的設計,可使患者脊柱活動時,可以根據需要延長硬膜外導管長度,防止形成張力把導管從硬膜外腔拔出。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采用獨特的設計,使其利于皮膚散熱和排汗,避免汗水蓄積而引起潮濕脫落,同時便于觀察穿刺孔和導管深度等操作,并且可使患者脊柱活動時,可以根據需要延長硬膜外導管長度,防止形成張力把導管從硬膜外腔拔出。進一步,本專利技術的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包括用于將硬膜外導管固定于人體的固定本體,所述固定本體包括一體成型的粘性固定部和非粘性導向部,所述非粘性導向部與人體皮膚表面形成用于引導和放置硬膜外導管的管狀通道空間。進一步,所述固定本體為方形結構,所述粘性固定部為由兩翼邊和底邊構成的U形結構,所述非粘性導向部橫截面為拱形結構,其一端與所述粘性固定部底邊內邊緣封閉相連,兩側邊一一對應與所述粘性固定部兩翼邊內側邊緣相連并延伸至所述粘性固定部兩翼邊頂端。進一步,所述非粘性導向部由透明材料制成。進一步,所述粘性固定部底邊對應人體穿刺孔設置有用于觀察穿刺孔和硬膜外導管深度的觀察孔。進一步,所述粘性固定部為網格狀結構,其兩翼邊和底邊均設置有用于皮膚散熱和排汗的網格孔。進一步,所述網格孔為菱形。 進一步,所述固定本體由彈性材料制成。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根據人體脊柱彎曲幅度,固定本體中間采用中空設計,在放置導管時,把導管往回多放一段距離,這樣當患者脊柱活動時,可以根據需要延長硬膜外導管長度,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形成張力把導管從硬膜外腔拔出,確保術后鎮痛效果,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期就能在無明顯痛苦的情況下進行活動,而且對需較長時期鎮痛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穿刺部位被污染,甚至感染的可能;粘性固定本體采用網格狀設計,這樣利于皮膚散熱和排汗,避免汗水蓄積而引起潮濕脫落,還設置有觀察孔,便于觀察穿刺孔和導管深度等操作;同時該裝置結構還可減少在術后鎮痛技術過程中可能造成的一些醫療糾紛。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使用示意圖;圖2為圖1B-B向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B-B向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包括用于 將硬膜外導管固定于人體的固定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體包括一體成型的粘性固定部I和非粘性導向部2,所述非粘性導向部2與人體皮膚8表面形成用于引導和放置硬膜外導管5的管狀通道空間7 ;在放置硬膜外導管時,可把硬膜外導管在通道空間內往穿刺孔方向多放一段距離,這樣當患者脊柱活動時,可以根據需要延長硬膜外導管長度,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形成張力把導管從硬膜外腔拔出。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本體為方形結構,所述粘性固定部I為由兩翼邊和底邊構成的U形結構,所述非粘性導向部2橫截面為拱形結構,其一端與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邊內邊緣封閉相連,兩側邊一一對應與所述粘性固定部I兩翼邊內側邊緣相連并延伸至所述粘性固定部I兩翼邊頂端;U形結構可加大粘性固定部的固定面積,將硬膜外導管緊緊固定于人體皮膚表面,并且結構簡單,易于操作,透明材料制成的導向部可很容易的觀察硬膜外導管往回放的距離,易于控制導管回放長度;當然,導向部與粘性固定部固定連接還可為其它方式,如粘接或其它可拆卸式連接方式,只要能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即可。本實施例中,所述非粘性導向部2由透明材料制成;易于觀察和控制導管放回長度。本實施例中,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邊對應人體穿刺孔6設置有用于觀察穿刺孔6和硬膜外導管5深度的觀察孔3 ;在觀察硬膜外導管深度或穿刺孔感染情況時不再需要將固定本體整個揭開,易于調整硬膜外導管深度,方便觀察硬膜外導管的刻度,并可及時且方便的處理穿刺孔的感染情況。本實施例中,所述粘性固定部I為網格狀結構,其兩翼邊和底邊均設置有用于皮膚散熱和排汗的網格孔4 ;粘性固定部I采用網格狀設計,這樣利于皮膚散熱和排汗,避免汗水蓄積而引起潮濕脫落。本實施例中,所述網格孔5為菱形;菱形的網格孔的拉伸性更大,延展的范圍更廣,隨粘性固定部變形卻不易撕裂;當然,網格孔也可為圓形或其它多邊形結構,只要能實現利于皮膚散熱和排汗的目的即可。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本體由彈性材料制成;可隨患者脊柱的彎曲進行彈性變形,防止硬膜外導管從硬膜外腔拔出,確保術后鎮痛效果。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 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包括用于將硬膜外導管固定于人體的固定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體包括一體成型的粘性固定部(1)和非粘性導向部(2),所述非粘性導向部(2)與人體皮膚表面形成用于引導和放置硬膜外導管的管狀通道空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包括用于將硬膜外導管固定于人體的固定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體包括一體成型的粘性固定部(I)和非粘性導向部(2),所述非粘性導向部(2)與人體皮膚表面形成用于引導和放置硬膜外導管的管狀通道空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體為方形結構,所述粘性固定部(I)為由兩翼邊和底邊構成的U形結構,所述非粘性導向部(2)橫截面為拱形結構,其一端與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邊內邊緣封閉相連,兩側邊一一對應與所述粘性固定部(I)兩翼邊內側邊緣相連并延伸至所述粘性固定部(I)兩翼邊頂端。3.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洪,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