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批量生產鱔魚苗種開口活餌料水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養池的大小為20~30m×8~12m×0.2~0.25m;所用飼料為育肥豬的未腐熟的新鮮豬糞;引種時間為4月或11月為宜,引種用量為0.25~0.5kg/m2;第二天全池均勻潑灑新鮮豬糞,并灌3~5cm的水,以后每隔8~10天補充豬糞一次;培養期間要進行擂池翻動池底、維持培養池合適的水溫、水深;培養池接種30天后開始采收水蚯蚓,以后每隔30天采收一次,一年采收10次;采收在夜晚進行。按照本方法,可使水蚯蚓的產量提高20%~30%左右,年產量可達2500~3500kg/667m2,可滿足規模化生產鱔魚種苗對鮮活餌料的需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漁業科學應用
技術介紹
鱔魚是我國近年養殖發展十分迅速的名優魚類之一,其主要養殖產區遍布于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鱔魚養殖已成為這些區域水產養殖業的主導產業之一。在鱔魚規模化人工養殖過程中,人工繁育的苗種十分短缺,目前投入的種苗以野生鱔魚苗種資源為主。養殖野生鱔魚種苗,在生產上存在著養殖存活率低,野生種苗的數量以及來源等方面也均不能滿足鱔魚養殖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的要求。鱔魚種苗的人工繁育技術在近期雖有所突破,但在人工孵化出鱔苗后,從稚鱔培育到鱔種的過程中苗種的生長速度慢、成活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大量的適口性好、營養豐富的鮮活動物餌料,不能滿足規模化生產鱔魚種苗對鮮活餌料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使水蚯蚓的產量提高20% 30%左右,以滿足規模化生產鱔魚種苗對鮮活餌料的需要。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1)、活餌料水蚯蚓培養池的建造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淤泥淺的稻田作為水蚯蚓培養池來修建;培養池的長為20 30m,寬為8 12m,深為O. 2 O. 25m ;將培養池的池底修整平,在培養池的較高一端設有進水口、在較低一端設有排水口 ;并在培養池的沿池四周挖有深20cm的排水溝。(2)、培育飼料的選擇與貯存選用未腐熟發酵的新鮮豬糞為培育水蚯蚓的飼料;為防止豬糞在存放過程中發酵腐熟,豬糞應放在高于地面的土池中貯存,土池頂用塑料薄膜覆蓋,以防止雨水淋入,并且土池底面要滲水強,以保證豬糞內水能正常滲出,以防豬糞長期被水浸泡而發酵腐熟。(3)、水蚯蚓的引種和接種水蚯蚓種苗可以采集污水溝、排污口以及碼頭河灣等處的天然水蚯蚓,也可從市場上購買鮮活水蚯蚓;引種時間選擇在氣溫低于20°C的10 11月或3 4月;引種前將培養池內的水放干,然后將水蚯蚓種苗以O. 25 O. 5kg/m2的用種量均勻地撒布在培養池的池底上,并灌水3 5cm。(4)、水蚯蚓的生長管理接種之后,日常管理工作是獲取高產的極為重要環節之一,其管理措施為①、培育飼料的施用水蚯蚓引種后,第二天開始施用培育飼料,每畝80 100kg,全培養池均勻潑灑,將池底均勻覆蓋一薄層,保證全池水蚯蚓吃食均勻;在以后的整個養殖過程中,每隔8 10天補充施用一次培育飼料,每次每畝80 100kg。②、擂池用“T ”形木耙將培養池池底全面擂動,將青苔、雜草埋入培養池的培養基質中,其作用是防止培養基板結、驅除水蚯蚓的代謝廢物以及飼料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雜草的繁生,以及保持培養基表面平整及培養基表面水流的平穩暢通;擂池的時間間隔,視培養池的具體情況,如水溫、水流、水蚯蚓生長以及采收情況等而定,通常在5 8月生產旺季每隔8 10天攪動一次,其他季節15天攪動一次。③、培養池水深及池溫的調控培養池的水深調控在3 5cm ;早春的晴好天氣,白天池水可淺些,以利用太陽能提高池溫;夜晚則適當加深,以保溫防凍;盛夏高溫期池水可深些,以減少陽光輻射,可預先在培養池的上空搭架種植藤蔓類作物遮蔭。 (5)、水蚯蚓的采收新建的培養池接種30天后便進入繁殖高峰期,及時采收是獲得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采收方法為采收在夜晚進行;采收前先向培養池中加注低溫井水,待水蚯蚓大部分在水面群集成團后,此時乘機采收;用“!'”形木耙將群集在水面的水蚯蚓集攏后,用40目的乙綸網布做成的網袋將其捕出,迅速放入用水泥修建的暫養池中。由于捕出的水蚯蚓帶有大量泥和糞,還需要進一步分離;分離方法是保持暫養池的池水長期流動,每隔I小時將群集成團在水表面的水蚯蚓用手撈出,5 6次可全部收獲完畢;培養池在水溫25°C 28°C的自然條件下,接種30天后日產水蚯蚓可達O. 5kg/m2。每個培養池每隔30天收獲一次,一年收獲10次,鮮活水蚯蚓的總產量可達2500 3500kg/667m2。本專利技術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育肥豬的未腐熟的新鮮豬糞為培養水蚯蚓的培育飼料以及新的培育和采收水蚯蚓的方法,使水蚯蚓的產量提高20% 30%左右,可滿足規模化生產鱔魚種苗對鮮活餌料的需要。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本專利技術,以江漢平原地區為例,可按以下步驟進行(I)、活餌料水蚯蚓培養池的建造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淤泥淺的稻田作為水蚯蚓培養池來修建;將稻田分隔成長為20 30m,寬為8 12m,深為O. 2 O. 25m的若干個培養池;將培養池的池底用機械翻耕后,用“T”形木耙盡量推平,在培養池的較高一端設有進水口、在較低一端設有排水口 ;并在培養池的沿池四周挖有深20cm的排水溝。(2)、培育飼料的選擇與貯存選用大型養豬場育肥豬的未腐熟發酵的新鮮豬糞為培育水蚯蚓的飼料;為防止豬糞在存放過程中發酵腐熟,在水蚯蚓培養池附近先修建豬糞存放土池,豬糞放在高于地面的土池中貯存,土池頂用塑料薄膜覆蓋,以防止雨水淋入,并且土池底面要滲水強,以保證豬糞內水能正常滲出,以防豬糞長期被水浸泡而發酵腐熟。(3)、水蚯蚓的引種和接種水蚯蚓種苗從市場上購買鮮活水蚯蚓;引種時間選擇在氣溫低于20°C的10 11月或3 4月;引種前將培養池內的水放干,然后將水蚯蚓種苗以O. 25 O. 5kg/m2的用種量均勻地撒布在培養池的池底上,并灌水3 5cm。(4)、水蚯蚓的生長管理接種之后,日常管理工作是獲取高產的極為重要環節之一,其管理措施為①、培育飼料的施用水蚯蚓引種后,第二天開始施用培育飼料,每畝80 100kg,全培養池均勻潑灑,將池底均勻覆蓋一薄層,保證全池水蚯蚓吃食均勻;在以后的整個養殖過程中,每隔8 10天補充施用一次培育飼料,每次每畝80 100kg,保證水蚯蚓能長時間均勻攝食。②、擂池用“T”形木耙將培養池池底全面擂動,有意識地將青苔、雜草埋入培養池的培養基質中,其作用是防止培養基板結、驅除水蚯蚓的代謝廢物以及飼料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雜草的繁生,以及保持培養基表面平整及培養基表面水流的平穩暢通;擂池的時間間隔,視培養池的具體情況,如水溫、水流、水蚯蚓生長以及采收情況等而定,通常在5 8月生產旺季每隔8 10天攪動一次,其他季節15天攪動一次。③、培養池水深及池溫的調控培養池的水深調控在3 5cm ;早春的晴好天氣,白天池水可淺些,以利用太陽能提高池溫;夜晚則適當加深,以保溫防凍;盛夏高溫期池水可深些,以減少陽光輻射,可預先在培養池的上空搭架種植藤蔓類作物遮蔭。(5)、水蚯蚓的采收新建的培養池接種30天后進行采收,采收方法為采收在夜晚進行;采收前先向培養池中加注低溫井水,待水蚯蚓大部分在水面群集成團后,此時乘機采收;用“T”形木耙將群集在水面的水蚯蚓集攏后,用40目的乙綸網布做成的網袋將其捕出,迅速放入用水泥修建的暫養池中。將捕出的水蚯蚓與其附帶的泥糞分離,方法是保持暫養池的池水長期流動,每隔I小時將群集成團在水表面的水蚯蚓用手撈出,5 6次可全部收獲完畢;培養池在水溫25V 28°C的自然條件下,接種30天后日產水蚯 蚓可達O. 5kg/m2。具體日產蚓量的高低與接種量的大小、飼料的質量、日常管理以及距第一次采收日期的長短相關。每個培養池每隔30天收獲一次,一年收獲10次,鮮活水蚯蚓的總產量可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批量生產鱔魚苗種開口活餌料水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活餌料水蚯蚓培養池的建造: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淤泥淺的稻田作為水蚯蚓培養池來修建;培養池的長為20~30m,寬為8~12m,深為0.2~0.25m;將培養池的池底修整平;(2)、培育飼料的選擇與貯存:選用未腐熟發酵的新鮮豬糞為培育水蚯蚓的飼料;為防止豬糞在存放過程中發酵腐熟,豬糞應放在高于地面的土池中貯存;(3)、水蚯蚓的引種和接種:水蚯蚓的引種時間選擇在氣溫低于20℃的10~11月或3~4月;引種前將培養池內的水放干,然后將水蚯蚓種苗以0.25~0.5kg/m2的用種量均勻地撒布在培養池的池底上,并灌水3~5cm;(4)、水蚯蚓的生長管理:①、培育飼料的施用:水蚯蚓引種后,第二天開始施用培育飼料,每畝80~100kg,全培養池均勻潑灑,將池底均勻覆蓋一薄層,保證全池水蚯蚓吃食均勻;在以后的整個養殖過程中,每隔8~10天補充施用一次培育飼料,每次每畝80~100kg;②、擂池:用“T”形木耙將培養池池底全面擂動,將青苔、雜草埋入培養池的培養基質中;擂池的時間間隔,在5~8月生產旺季每隔8~10天攪動一次,其他季節15天攪動一次;③、培養池水深及池溫的調控:培養池的水深調控在3~5cm;早春的晴好天氣,白天池水可淺些,以利用太陽能提高池溫;夜晚則適當加深,以保溫防凍;盛夏高溫期池水可深些,以減少陽光輻射;(5)、水蚯蚓的采收:新建的培養池接種30天后可進行采收,采收在夜晚進行;采收前先向培養池中加注低溫井水,待水蚯蚓大部分在水面群集成團后,此時乘機采收;用“T”形木耙將群集在水面的水蚯蚓集攏后,用40目的乙綸網布做成的網袋將其捕出,迅速放入用水泥修建的暫養池中;將捕出的水蚯蚓與其附帶的泥糞分離,方法是:保持暫養池的池水長期流動,每隔1小時將群集成團在水表面的水蚯蚓用手撈出,5~6次可全部收獲完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批量生產鱔魚苗種開口活餌料水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活餌料水蚯蚓培養池的建造 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淤泥淺的稻田作為水蚯蚓培養池來修建;培養池的長為20 30m,寬為8 12m,深為0. 2 0. 25m ;將培養池的池底修整平; (2)、培育飼料的選擇與貯存 選用未腐熟發酵的新鮮豬糞為培育水蚯蚓的飼料;為防止豬糞在存放過程中發酵腐熟,豬糞應放在高于地面的土池中貯存; (3)、水蚯蚓的引種和接種 水蚯蚓的引種時間選擇在氣溫低于20°C的10 11月或3 4月;引種前將培養池內的水放干,然后將水蚯蚓種苗以0. 25 0. 5kg/m2的用種量均勻地撒布在培養池的池底上,并灌水3 5cm ; (4)、水蚯蚓的生長管理 ①、培育飼料的施用 水蚯蚓引種后,第二天開始施用培育飼料,每畝80 100kg,全培養池均勻潑灑,將池底均勻覆蓋一薄層,保證全池水蚯蚓吃食均勻;在以后的整個養殖過程中,每隔8 10天補充施用一次培育飼料,每次每畝80 IOOkg ; ②、擂池 用“T”形木耙將培養池池底全面擂動,將青苔、雜草埋入培養池的培養基質中;擂池的時間間隔,在5 8月生產旺季每隔8 1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阮國良,楊代勤,袁漢文,陳芳,蘇應兵,楊小林,
申請(專利權)人:長江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