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產養殖領域,確切地說是指。技術背景藻類是水環境中的初級生產者,對維持水環境的生態平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它們通過光合作用為水中生物提供氧氣;其次,它們可分解水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 而成為水環境中的清潔工;另外,由于許多藻可以固氮或含有豐富的營養,可作為水生生物的優良餌料,也可以作為輪蟲等小型浮游動物的開口餌料,而輪蟲等又可以作為蝦苗優質的蛋白原之一。但是任何生命都有形成、生長、衰老、死亡的規律。當蝦苗放養后,如果前期培養藻類使用的是無機肥,肥效短暫,使得營養鹽短時間內升高,藻類大量繁殖,后期營養鹽的補充跟不上,導致部分以至全部藻類死亡。死亡的藻類沉積在底部,腐敗,不但產生有毒有害的氨氮和亞硝酸鹽,而且還為弧菌的繁殖創造了一個有利的環境;有些藻類還會釋放毒素出來。蝦苗早期攝食范圍比較小,如果剛好攝食到含有大量弧菌、釋放藻毒素的死藻,對蝦的肝胰臟就會被感染發病。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防止對蝦養殖中倒藻的方法,能夠有效防止對蝦養殖中倒藻。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防止對蝦養殖中倒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將池塘整理好,消毒處理好后,使用尿素、復合肥、磷酸二氫鈣等肥水,第一天要補充碳源10g/m3,次日減半,使用Γ7天,蛋白質含量在50%的蝦片為碳源的1/3,曝氣;(2)、水透明度在50cm即可試水放苗;(3)、放苗后,根據水的透明度調節碳氮比,水透明度在5(T70cm,添加碳源的量可以為投喂飼料量的廣1.5倍;水透明度在4(T50cm,添加碳源的量可以為投喂飼料量的 O. 5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有效防止對蝦養殖中倒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將池塘整理好,消毒處理好后,使用尿素、復合肥、磷酸二氫鈣等肥水,第一天要補充碳源10g/m3,次日減半,使用4~7天,蛋白質含量在50%的蝦片為碳源的1/3,曝氣;(2)、水透明度在50cm即可試水放苗;(3)、放苗后,根據水的透明度調節碳氮比,水透明度在50~70cm,添加碳源的量可以為投喂飼料量的1~1.5倍;水透明度在40~50cm,添加碳源的量可以為投喂飼料量的0.5~1倍;水透明度小于40cm,添加碳源的量可以為投喂飼料量的0~0.5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有效防止對蝦養殖中倒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池塘整理好,消毒處理好后,使用尿素、復合肥、磷酸二氫鈣等肥水,第一天要補充碳源10g/m3,次日減半,使用Γ7天,蛋白質含量在50%的蝦片為碳源的1/3,曝氣; (2)、水透明度在50cm即可試水放苗; (3)、放苗后,根據水的透明度調節碳氮比,水透明度在5(T70cm,添加碳源的量可以為投喂飼料量的廣1. 5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士從,劉棟輝,江謝武,李輝,陳榮堅,黎宏宇,章太卓,王勝,陳錨,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海興農集團有限公司,海南海興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湛江海興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