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一定角度放置的如鋼筋一樣的型鋼的端部形成具有預定角度的斜面。型鋼端部固定在導向元件內,該元件有一向前延伸的接頭及導向邊部分,該部分從接頭底部相對的側邊開始并自距被型鋼焊接的表面一定距離處向后延伸,但突出物比斜面更向外,導向邊部分端部的軸向形成一縫。根據與型鋼焊的表面,修剪接頭的端部成適宜的形狀并頂著該表面。焊珠被有順序地從接頭的內表面開始堆集并在被型鋼焊接的表面和型鋼的端部斜面之間進行,以形成整體焊接。(*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將一根型鋼的端表面(如鋼筋)與一扁平表面(如圓柱鋼的表面)形成T型連接的電弧焊對頭焊接的方法,以及利用該方法的裝置。近來,鋼筋混凝土建筑及其類似建筑物變得更高更大,在這些建筑中鋼筋的使用數量也相應地大量增加,使用大直徑超長度的型鋼也變得很普及了。當鋼筋被焊到如圓鋼柱的表面上時,鋼筋的端表面被對頭焊接到圓鋼柱的側表面(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曲面)。在采用傳統方法完成這種焊接時,如附附圖說明圖14所示,一平面鋼片2被暫時地焊在垂直豎立的圓鋼柱1的側表面上,鋼筋3的斜面4的端部借助鋼片2的保持而固定,焊珠W在斜面4和圓柱1之間由電弧焊產生,從而將鋼筋3與圓鋼柱1焊接到一起。在這種情況下,鋼筋3的側表面也與鋼片2焊接到一起了。使用這種焊接方法的結果,鋼柱1和型鋼3之間的角度θ為90°,并且如果型鋼3的上端是樓層面,型鋼3作為樓面的支撐者,應能抵抗由于樓面承載引起的彎曲和剪切應力。值得注意的是角度θ可能在45°至90°的范圍內變化。在混凝土建筑現場的改建或擴建過程中,也需要將鋼筋與現存的鋼柱焊接,可以在鋼柱的規定位置鉆個洞(如其側表面上),將鋼筋的端部插入洞中并保持住,然后在洞的位置進行焊接,以將鋼筋和鋼柱焊接成一體結構。也可以換一種方法,在圓鋼柱的側表面鉆個螺紋孔,將鋼筋的端部制出陽螺紋并擰入與螺紋孔嚙合,無需焊接也可以將鋼筋固定到鋼柱上。可是,如上面提到的第一種方法所述,鋼片2先暫時地焊到鋼圓柱的側面上,然后再用電弧焊將型鋼3固定在那,現場工作需要這種鋼片2的暫時性焊接大量增加,而建筑物通常很高和很大,需要焊接鋼筋的地方的數量也大量增加,所以這種工作就不那么簡單了。還存在著另外的問題是,在將鋼筋3的斜面4焊接到圓鋼柱1上時,鋼筋3的端部熔化并開始流動,這樣鋼筋端部的厚度減少了,這樣保證其原有的強度就很困難。對于第二種方法,先在圓鋼柱上開一個洞,然后將鋼筋插入其中并固定焊接,也會產生問題,隨著建筑物變大,鋼柱的厚度增加,不僅在現場鉆這些洞變得十分困難,而且圓柱的橫截面被破壞,也會產生強度上的問題。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這些問題,正是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對頭電弧焊接型鋼的方法和裝置,它們既可以用于在如鋼筋一樣的型鋼和如圓鋼柱一樣的被焊接表面之間的T型連接的對頭焊接,也可用于鋼筋之間彼此相對的電弧焊接。作為解決現有技術中上述問題的措施,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借助對頭電弧焊接形成鋼筋T型連接的方法,其中如鋼筋一樣的型鋼的端部被削成一定角度,以形成斜面。一導向元件具有向前延伸的接頭,導向邊部分從接頭底部完全相對的側邊開始并自距被型鋼焊接的表面一定距離的位置向后延伸,但突出物比斜面更向外,而且在導向邊部分的端部的軸線方向上構成一縫隙,該導向邊部分適合于圍著鋼筋端部的外側。接頭的端部的形狀隨著被焊接的表面而改變,如果是鋼圓柱的表面,那么接頭就正頂著這表面。在被焊接的表面和鋼筋端部的斜面之間的間隙中借助產生的焊珠,使焊接從接頭的內表面上開始。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借助對頭電弧焊接形成T型連接的裝置,它提供一種套筒狀的有預定長度的導向元件,它適于圍繞著鋼筋端部的外側。這種導向元件具有一個舌形的接頭,它從其外端向前延伸,導向邊部分從接頭底部相對的側邊開始,并且自距被型鋼焊接的表面(如鋼圓柱表面)一定距離的位置逐漸向后延伸,但突出物比鋼筋端部的斜面更向外,并且在導向邊部分的端部的軸線方向上構成一縫隙。根據本專利技術,如鋼筋一樣的型鋼的端部被削成一定角度,以形成斜面,包括斜面的鋼筋的端部被裝入導向元件中,接頭的前端正頂著被型鋼焊接的表面(如鋼柱的表面),焊條通過導向元件中的縫插入,焊珠的堆集從接頭處開始,然后完成電焊。在鋼筋端部形成的熔化的金屬被防止從導向元件的導向邊部分流出來,產生的焊縫超出鋼筋直徑對應的位置,最終形成增強角焊縫。這樣,鋼筋的端部與被鋼筋焊接的表面之間,包括導向元件都被焊在了一起,這就形成了T型連接的對頭電弧焊接。鋼筋不必一定要垂直于表面。它可以以任何選定的角度焊接,在這種情況下,導向元件的接頭的前端被裁成相應的角度,剩下要完成的對頭電弧焊的工藝如前所述。如果鋼圓柱是環形表面或是曲面,則導向元件的接頭前端要修剪成適宜被型鋼焊接的曲面的曲線,剩下要完成的對頭電弧焊工藝如前所述。本專利技術如前所述,導向元件是圍繞著如鋼筋一樣的型鋼的端部,舌形接頭從導向元件向前突出,并正頂著被型鋼焊接的表面(如圓柱的表面),焊條通過導向元件上的縫插入到斜面和被型鋼焊接的表面之間的間隙中(這個斜面被導向元件的導向邊部分所防護,接頭的前端的位置與被型鋼焊接的表面相接觸),并且由電弧焊所生成的焊珠按順序排列。在焊接時所產生的熔化金屬不會從導向元件中流出,不會有被浪費的焊條,型鋼端部的尺寸也沒有減少,由焊接所產生的不被接受的削弱也被防止了。由于焊接點是被上述導向元件封閉的,因此取得既減少焊接量又得到了可靠的對頭焊接的效果。本專利技術的實現,省去了現場必須做的準備工作,如預先焊接用于支撐型鋼的鋼片或鉆孔,這些在現有技術中是必須的,焊接操作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特別是,在大型鋼筋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和改建時,對于鋼筋和鋼柱之間T型連接的對頭焊接,本專利技術具有極強的優點。圖1為用于本專利技術的型鋼對頭電弧焊接的導向元件的透視圖;圖2為力1中導向元件的側視圖;圖3為圖1中導向元件的正視圖;圖4為用于本專利技術的導向元件的半成品的平面展開視圖;圖5為在導向元件上開有縫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6為在導向元件上開有縫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7為導向元件、鋼筋的一端和要焊接上鋼筋的表面(鋼柱)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側視圖;圖8為導向元件中的焊接狀態的示意圖;圖9為用于圖解導向元件和焊條的運行方向的示意圖;圖10為一型鋼相對于要焊接型鋼的表面成一規定角度并形成對頭焊接情況下的示意圖;圖11為焊接型鋼表面為曲面時的焊接狀態示意圖;圖12為兩型鋼被水平頭對頭焊接情況下的側視圖;圖13為兩型鋼被垂直地頭對頭焊接情況下的側視圖;圖14為型鋼對頭電弧焊接的傳統方法的示意圖。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進行描述。用于本專利技術T型連接的對頭電弧焊接的導向元件5的透視圖如附圖1所示,其側視圖為圖2,正視圖為圖3。如這些附圖所示,導向元件5由鋼制成并具有套筒的形狀,如鋼筋一樣的型鋼3(圓鋼或異形棒鋼,如符合JISSR235標準的)的一端可以盡可能緊地固定在其中。導向元件5是以這樣的方式構成的;其具有從一端向前延伸的接頭6,兩個導向邊部分9從接頭底部完成相對的側邊開始(其間有部分垂直表面7)并從距一表面一定距離的位置逐漸向后延伸,該表面為焊接型鋼的表面8(見圖7),帶表面8的構件為一由高強度鋼制成的鋼柱,縫10在導向邊部分9的端部軸線方向上形成。導向邊部分9所成的角度β(約30°)小于角度α(通常為35°),該角度α為與型鋼焊接到一起的構件8的表面與自型鋼3的頂端傾斜形成的斜面4之間的角度,還可以以這樣方式保持型鋼3;即使斜面4從與型鋼焊接到一起的構件的表面8稍微離開一點,如圖7中所示。用于導向元件5的半成品的平面展開圖如圖4所示。這種導向元件5的半成品是由低碳鋼板沖壓而成(如符合JISG3101,SS400,F3106,SM400,SM490或其它等同物)并形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型鋼對頭焊接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在如鋼筋一樣的型鋼的端部形成一個具有預定角度的斜面;將所述型鋼的端部固定在導向元件內,該元件包括一向前延伸的接頭及導向邊部分,該部分從接頭底部相對的側邊開始并自距被型鋼焊接的表面一定距離的位置向后延伸,還包括比所述的斜面還向外的突出物,及在導向邊部分的端部的軸線方向上形成的縫;根據被型鋼焊接的表面,修剪所述接頭的端部成適宜的端部形狀關頂著所述的表面;和將焊珠順序地從所述接頭的內表面開始堆集并在被型鋼焊接的表面和所述型鋼端部斜面之間進行以形成整體焊接。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有安久,相川洋一,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托阿茨,有安久,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