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包括延伸筒、進風筒和排風筒,所述進風筒和排風筒的軸線相交,延伸筒位于進風筒、排風筒的連通處,延伸筒的軸線與排風筒的軸線相重合,所述延伸筒內設有導風構件,所述導風構件包括導風端面和與所述延伸筒的筒內側面相貼合的裝置側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對到達排風筒與進風筒的連通處的氣流實施導向,協助從進風筒被吸入的氣流順利流向排風筒,減少氣流在排風筒與進風筒的連通處的動能損失,降低因設置排風筒與進風筒的連通部導致的排風效率降低和有利于節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軸流風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
技術介紹
一種進、排風異向的易維護軸流油煙風機,給出了一種進、排風方向不同,電機外置方便維護的軸流油煙風機技術,實現了對傳統軸流風機進、排風方向相同固有特征的改變,推動軸流風機風量大結構簡單的優勢在抽油煙領域獲得發揮。特別是其電機外置,不受油煙氣薰侵,電機和扇體方便裝拆,方便維護和方便扇體清潔的新增應用優勢,更強化了其在抽油煙機領域的應用價值和競爭力。但因其所設曲管風筒由連通的進風筒和排風筒構建,排風筒于與進風筒的連通處設有與所述排風筒共軸的延伸筒,尤其在進風筒和排風筒的軸線為正交情況,自進風筒的吸入氣流必須在延伸筒處完成氣流折向才能進入排風筒,導致氣流在該處有無效的動能損失,不利于抽油煙風機排風效率的保持和不利于節能。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包括相連通的延伸筒、進風筒和排風筒,所述進風筒和排風筒的軸線相交,所述延伸筒位于所述進風筒、排風筒的連通處,所述延伸筒的軸線與所述排風筒的軸線相重合,所述延伸筒內設有導風構件,所述導風構件包括導風端面和與所述延伸筒的筒內側面相貼合的裝置側面。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風端面與所述進風筒的軸線的夾角等于所述導風端面與所述排風筒的軸線的夾角。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風構件設有軸通孔,所述軸通孔的軸線與所述排風筒的軸線相重合。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風構件設有軸承安裝座,所述軸承安裝座上設有軸承安裝孔,所述軸承安裝孔的軸線與所述排風筒的軸線相重合。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軸承安裝座設置在導風構件的導風端面的背面。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風筒的進風端、排風筒的排風端以及所述延伸筒的端部分別設有接口結構。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風端面為平面。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風端面為弧面。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風端面為雙弧面。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風構件與所述延伸筒為一體化結構。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導風構件為導風塞,所述導風端面為導風塞的迎風端面,所述裝置側面為所述導風塞的側面。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風端面沿所述進風筒軸線的垂直投影的面積大于或等于所述進風筒的內側橫截面輪廓的面積,所述導風構件可以為獨立的導風塞,即所述導風構件為獨立的導風塞,所述導風塞的導風端面的裝置側面為與構成所述延伸筒內表適配的結構,所述導風塞的導風端面的非導流端設有與所述延伸筒端口所設接口結構適配的接口結構,所述導風構件也可以為片狀結構,所述片狀結構沿延伸筒軸向的投影與所述延伸筒的內周重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方案,對到達排風筒與進風筒的連通處的氣流實施導向,協助從進風筒被吸入的氣流順利流向排風筒,減少氣流在排風筒與進風筒的連通處的動能損失,降低因設置排風筒與進風筒的連通部導致的排風效率降低和有利于節倉泛。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的導風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所述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的導風構件的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至圖3中的附圖標號為曲管軸流風筒I ;進風筒11 ;排風筒12 ;延伸筒13 ;延伸筒接口結構131 ;導風構件2 ;導風端面21 ;裝置側面22 ;軸通孔23 ;軸承安裝座24 ;軸承安裝孔25 ;導風塞接口結構26。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I,包括相連通的延伸筒13、進風筒11和排風筒12,所述進風筒11和排風筒12的軸線相交,所述延伸筒13位于所述進風筒11、排風筒12的連通處,所述延伸筒13的軸線與所述排風筒12的軸線相重合,所述延伸筒13內設有導風構件2,所述導風構件2包括導風端面21和與所述延伸筒13的筒內側面相貼合的裝置側面22,所述導風端面21與所述進風筒11的軸線的夾角等于所述導風端面21與所述排風筒12的軸線的夾角,其中,本技術優選地將所述進風筒11和排風筒12的軸線設置為相垂直,可進一步減少對空間的占用,所述導風構件2優選為圓柱狀,其中,所述導風端面21優選為平面或單弧面或是雙弧面。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導風構件2與所述延伸筒13為一體化結構。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導風構件2為導風塞,所述導風端面21為導風塞的迎風端面,所述裝置側面22為所述導風塞的側面,所述導風塞的另端設有與延伸筒13端口所設延伸筒接口結構相匹配的導風塞接口結構,導風塞可拆裝地裝置于延伸筒13內;導風塞還設置有保證其導風端面21方向的定位結構(附圖末標出)。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導風構件2設有軸通孔23,所述軸通孔23的軸線與所述排風筒12的軸線相重合。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導風構件2設有軸承安裝座24,所述軸承安裝座24上設有軸承安裝孔25,所述軸承安裝孔25的軸線與所述排風筒12的軸線相重合。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延伸筒13遠離所述進風筒11、排風筒12的連通處的一端設有延伸筒接口結構131,所述導風構件2設有導風塞接口結構26,所述延伸筒接口結構131與所述導風塞接口結構26連接,所述延伸筒13的端部設置的延伸筒接口結構131為與所述電機座所設安裝結構適配的接口結構。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導風端面21優選為平面,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排風效率。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導風端面21優選為弧面,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排風效率。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延伸筒13、進風筒11和排風筒12的內筒表面均為光滑表面,有利于進一步提聞排風效率。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及具有該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的抽油煙機,對到達排風筒12與進風筒11的連通處的氣流實施導向,協助從進風筒被吸入的氣流順利流向排風筒12,減少氣流在排風筒12與進風筒11的連通處的動能損失,降低因設置排風筒12與進風筒11的連通部導致的排風效率降低和有利于節能。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技術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連通的延伸筒、進風筒和排風筒,所述進風筒和排風筒的軸線相交,所述延伸筒位于所述進風筒、排風筒的連通處,所述延伸筒的軸線與所述排風筒的軸線相重合,所述延伸筒內設有導風構件,所述導風構件包括導風端面和與所述延伸筒的筒內側面相貼合的裝置側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連通的延伸筒、進風筒和排風筒,所述進風筒和排風筒的軸線相交,所述延伸筒位于所述進風筒、排風筒的連通處,所述延伸筒的軸線與所述排風筒的軸線相重合,所述延伸筒內設有導風構件,所述導風構件包括導風端面和與所述延伸筒的筒內側面相貼合的裝置側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端面為平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端面為弧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端面為雙弧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構件與所述延伸筒為一體化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氣流導向功能的曲管軸流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構件為導風塞,所述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德鄰,謝小蓮,
申請(專利權)人:曾德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