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機保護技術,具體是一種變頻器輸出端毛刺電壓吸收裝置。
技術介紹
采用低壓變頻器驅動三相異步電機時,變頻器的輸出電壓通常會出現突變現象,導致電機繞組發熱,進而造成電機損壞。對此,目前普遍采用的電機保護技術是通過加裝輸入濾波器和輸出電抗器來降低電壓諧波含量。然而實踐表明,采用此種電機保護技術后,仍會出現因變頻器輸出過壓(即輸出電壓過高)而造成電機損壞的情形。換言之,此種電機保護技術由于自身結構原理所限,存在無法全面有效地保護電機的問題。為此有必要專利技術一種全新的電機保護技術,以解決現有電機保護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電機保護技術無法全面有效地保護電機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變頻器輸出端毛刺電壓吸收裝置。本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變頻器輸出端毛刺電壓吸收裝置,包括第一-第三毛刺電壓吸收支路;所述第一毛刺電壓吸收支路包括第一壓敏電阻、第一電容、以及第一電阻;第一壓敏電阻的一端作為第一毛刺電壓吸收支路的輸入端;第一壓敏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一電容的一端連接;第一電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電阻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電容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二毛刺電壓吸收支路包括第二壓敏電阻、第二電容、以及第二電阻;第二壓敏電阻的一端作為第二毛刺電壓吸收支路的輸入端;第二壓敏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二電容的一端連接;第二電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電阻的兩端分別與第二電容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三毛刺電壓吸收支路包括第三壓敏電阻、第三電容、以及第三電阻;第三壓敏電阻的一端作為第三毛刺電壓吸收支路的輸入端;第三壓敏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三電容的一端連接;第三電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電阻的兩端分別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變頻器輸出端毛刺電壓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三毛刺電壓吸收支路;所述第一毛刺電壓吸收支路包括第一壓敏電阻(R1)、第一電容(C1)、以及第一電阻(R2);第一壓敏電阻(R1)的一端作為第一毛刺電壓吸收支路的輸入端;第一壓敏電阻(R1)的另一端與第一電容(C1)的一端連接;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電阻(R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電容(C1)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二毛刺電壓吸收支路包括第二壓敏電阻(R3)、第二電容(C2)、以及第二電阻(R4);第二壓敏電阻(R3)的一端作為第二毛刺電壓吸收支路的輸入端;第二壓敏電阻(R3)的另一端與第二電容(C2)的一端連接;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電阻(R4)的兩端分別與第二電容(C2)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三毛刺電壓吸收支路包括第三壓敏電阻(R5)、第三電容(C3)、以及第三電阻(R6);第三壓敏電阻(R5)的一端作為第三毛刺電壓吸收支路的輸入端;第三壓敏電阻(R5)的另一端與第三電容(C3)的一端連接;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三電阻(R6)的兩端分別與第三電容(C3)的兩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變頻器輸出端毛刺電壓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三毛刺電壓吸收支路;所述第一毛刺電壓吸收支路包括第一壓敏電阻(R1)、第一電容(Cl)、以及第一電阻 (R2);第一壓敏電阻(Rl)的一端作為第一毛刺電壓吸收支路的輸入端;第一壓敏電阻(Rl) 的另一端與第一電容(Cl)的一端連接;第一電容(Cl)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電阻(R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電容(Cl)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二毛刺電壓吸收支路包括第二壓敏電阻(R3)、 第二電容(C2)、以及第二電阻(R4);第二壓敏電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國,樊永寧,
申請(專利權)人:原平市興勝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