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內燃機啟動電源,其包括:外殼、設于外殼內的電池組及伸出于外殼設置的正負接線柱,所述外殼內還設有電池保護模塊、導電片及連接端子;所述電池組由不少于四串的功率型磷酸亞鐵鋰電芯組成,電池保護模塊通過導電片與該電池組電性連接,該電池保護模塊還通過連接端子與單個電芯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內燃機啟動電源,具有較高的啟動效率,充放電系統能量消耗較低,可以達到節油和環保的目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內燃機啟動電源
本技術涉及電池
,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內燃機的磷酸亞鐵鋰啟動電源。
技術介紹
現有的大多數汽車仍采用鉛酸電池作為汽車啟動電源,鉛酸電池是用一種高污染和具有毒性的金屬鉛作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電池。鉛酸電池具有循環壽命低(約300-500 次)、污染嚴重、需要維護、充放電效率低和自放電高的缺點,電池在內燃機上安裝幾個月不使用就會虧電,造成內燃機無法啟動,從而需要將電池取下補電或更換新電池。眾所周知,鋰電池在能量密度、比能量、記憶效果、充放電循環壽命以及環保等方面,均有著其它電池無可比擬的優勢,應用鋰電池制成的便攜式產品,重量輕、體積小、使用壽命長,特別是對環境沒有污染,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磷酸亞鐵鋰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環保,高效、瞬間能大電流放電的動力電池,其獨特的性能逐漸被市場接受,越來越多的汽車開始使用磷酸亞鐵鋰電池作為啟動電池。使用磷酸亞鐵鋰電池作為啟動電源,需要解決鋰電池高功率密度放電問題,以及鋰電池過充電、過放電和均衡管理的問題。一個2. 5kff的內燃機在啟動的IS 2S的時間內需要提供12V電流峰值接近1000A,而現有的鋰電池管理系統則無法滿足其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內燃機啟動電源,其具有較高的啟動效率,充放電系統能量消耗較低,可以達到節油和環保的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內燃機啟動電源,其包括外殼、設于外殼內的電池組及伸出于外殼設置的正負接線柱,所述外殼內還設有電池保護模塊、導電片及連接端子;所述電池組由不少于四串的功率型磷酸亞鐵鋰電芯組成,電池保護模塊通過導電片與該電池組電性連接,該電池保護模塊還通過連接端子與單個電芯相連接。其中,所述外殼包括上殼及下殼,該上、下殼采用ABS、PC或PP防火材料注塑而成。所述上、下殼之間可以通過超聲焊接、熱板焊接或螺釘固定。本技術的正負接線柱通過注塑嵌入上殼內,該正負接線柱一端伸出于上殼設置,其另一端設于外殼內且分別與電池組的正負極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外殼上與正負接線柱相對應處分別設有一正、負極標志,該正、負極標志采用環氧樹脂材料澆灌而成。本技術中,所述導電片設有防止電池電流過載二次保護的過載保護器。再者,本技術的電池保護模塊內包括有控制芯片、分別與該控制芯片電性連接的數據采集接口、開關元件、電流選擇開關、時間`調節元件及平衡控制模塊。具體的,所述所述控制芯片包括IC芯片或者MCU,該控制芯片可以采用日本精工或美上美的電池保護IC芯片或MCU。此外,所述IC芯片或MCU分別與一時間調節元件、兩組開關元件及一電流選擇開關電性連接,該時間調節元件、兩組開關元件及電流選擇開關電性連接后通過一電流檢測電阻與電源輸出負極端電性連接。所述時間調節元件可以為一可變電容,兩組開關元件內包括相互并聯連接的一放電開關及一充電開關。本技術的內燃機啟動電源,其使用磷酸亞鐵鋰高功率長壽命電芯結合電池保護模塊,循環壽命超過3000次循環,其電池的瞬間放電電流可達100C以上,電池充放電效率達98%以上,且電池充滿電后會自動關閉不存在浮充耗電的問題;此外,其電池具有更好的溫度適應性和約3%每月的自放電率,可以保證電池具有更高的啟動效率和充放電系統較低的能量消耗,從而達到節油和環保的目的。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內燃機啟動電源一種具體實施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內燃機啟動電源一種具體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內燃機啟動電源一種具體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內燃機啟動電源一種具體實施例的電路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3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內燃機啟動電源,其包括外殼10、設于外殼 10內的電池組20及伸出于外殼10設置的正負接線柱30、40,所述外殼10內還設有電池保護模塊50、導電片52及連接端子54 ;所述電池組20由不少于四串的功率型磷酸亞鐵鋰電芯組成,電池保護模塊50通過導電片52與該電池組20電性連接,該電池保護模塊50還通過連接端子54與單個電芯相連接。本技術使用磷酸亞鐵鋰高功率長壽命電芯,結合電池保護模塊50,具有超過3000次的循環壽命,且電池保護模塊50具有防止電池過放電、過充電、短路保護、限制電流調節及時間調節功能,使得本技術的內燃機啟動電源瞬間放電電流可達100C以上,電池充放電效率可達98%以上。本技術中,所述外殼10包括上殼12及下殼14,該上、下殼12、14均可以采用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或聚丙烯(PP)等防火材料注塑而成。作為本技術的選擇性實施例,該上、下殼12、14之間可以通過超聲焊接、熱板焊接或螺釘固定。本技術的這種外殼10設置方式,不僅結構較為牢靠,且具有較佳的防火散熱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 池使用時的安全隱患,提高安全性能。本技術的正負接線柱30、40通過注塑嵌入上殼12內,該正負接線柱30、40 — 端伸出于上殼12設置,其另一端設于外殼12內且分別與電池組20的正負極相連接。進一步地,本技術的外殼10上與正負接線柱30、40相對應處分別設有一正、負極標志32、 42,該正、負極標志32、42采用不同顏色的環氧樹脂材料澆灌而成。作為本技術的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所述正極標志32可以采用紅色的環氧樹脂,負極標志42可以采用藍色的環氧樹脂澆灌以明確區分,這樣即可有效避免正負接線柱30、40接反的情況發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電池起到保護作用。特別的,本技術中的導電片52設有防止電池電流過載二次保護的過載保護器(未圖示)。該過載保護器的設置,使得導電片52具有防止電池電流過載二次保護的功能, 從而可以對電池組20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如圖4所示,本技術的電池保護模塊50內包括有控制芯片、分別與該控制芯片電性連接的數據采集接口、開關元件(未圖示)、電流選擇開關55、時間調節元件56及平衡控制模塊(未圖示),數據采集接口實時采集電芯57電壓,控制芯片根據當前電芯57的電壓,通過控制開關元件、電流選擇開關55、時間調節元件56及平衡控制模塊,以對電池組20 進行充放電保護及均衡管理。在本技術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電池組20內包括四串功率型磷酸亞鐵鋰電芯57,該電池保護模塊50通過連接端子54與單個電芯57相連接,從而對電池組20內的每一電芯57的充、放電進行均衡管理,不僅可以保證內燃機的高效啟動,且可以延長該內燃機啟動電源的使用壽命,解決使用時的安全問題,當電池充滿電后會自動關閉,不存在浮充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燃機啟動電源,包括:外殼、設于外殼內的電池組及伸出于外殼設置的正負接線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內還設有電池保護模塊、導電片及連接端子;所述電池組由不少于四串的功率型磷酸亞鐵鋰電芯組成,電池保護模塊通過導電片與該電池組電性連接,該電池保護模塊還通過連接端子與單個電芯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燃機啟動電源,包括外殼、設于外殼內的電池組及伸出于外殼設置的正負接線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內還設有電池保護模塊、導電片及連接端子;所述電池組由不少于四串的功率型磷酸亞鐵鋰電芯組成,電池保護模塊通過導電片與該電池組電性連接,該電池保護模塊還通過連接端子與單個電芯相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啟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上殼及下殼,該上、下殼采用ABS、PC或PP防火材料注塑而成。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啟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殼之間通過超聲焊接、熱板焊接或螺釘固定。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燃機啟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負接線柱通過注塑嵌入上殼內,該正負接線柱一端伸出于上殼設置,其另一端設于外殼內且分別與電池組的正負極相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燃機啟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上與正負接線柱相對應處分別設有一正、負極標志,該正、負極標志采用環氧樹脂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哲,楊金林,馮勇,李恒洲,吳吉強,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永通信息工程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