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包括:安裝支架1;與安裝支架1垂直固定相連的第一固定支架2;與第一固定支架2可旋轉連接的第一杠桿3;支撐第一杠桿3的第一復位裝置4;第二固定支架5;與第二固定支架5可旋轉連接的第二杠桿6;支撐第二杠桿6的第二復位裝置7;分別與第一杠桿3的第一連接端和第二杠桿6的第二連接端相連的柔性連接件8。第二杠桿6在被測件的推力作用下轉動,并通過柔性連接件8帶動第一杠桿3轉動,使得第一杠桿3的感應端靠近接近開關。由于柔性連接件8的柔性作用使得傳遞到接近開關處的震動很小,接近開關不會因此而產生震動,使得接近開關的使用壽命增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屬于自動控制
,尤其涉及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
技術介紹
接近開關是一種利用位移傳感器對接近物體的敏感特性達到控制通斷目的的開關。目前,接近開關的應用十分廣泛,常用于機械移動位置的檢測?,F有技術中,如圖1所示,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包括安裝支架001、固定支架002、接近件003和扭力彈簧004。接近開關安裝在安裝支架001上,安裝支架001垂直固定在固定支架002上,接近件003也垂直固定在固定支架002上,接近件003與安裝支架001平行并相隔一定距離,接近件003和固定支架002相連的位置設置有扭力彈簧004。當被測件從左向右移動,當接觸到接近件003時,由于物體的推力,接近件003靠近接近開關,接近開關導通;被測件離開接近件003后,接近件003在扭力彈簧004的作用下返回原位。但是,采用這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被測件和接近件003接觸時,固定接近件003的固定支架002會產生相應的震動,而安裝支架001和固定支架002固定在一起,該震動傳輸到安裝支架001,使得安裝支架001也產生相應的震動,固定接近開關的螺栓會因為震動而松弛,進而導致預緊力下降,隨著震動次數的增加,螺栓損失的預緊力緩慢增多,最終將會導致螺母松脫,螺紋連接失效,造成接近開關與被測件之間的檢測距離發生變化,導致檢測失靈或撞壞接近開關的故障出現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將被測件與該安裝系統中的接觸部分接觸時產生的震動減弱,使得接近開關處不會因此而產生震動。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包括固定所述接近開關的安裝支架I ;與所述安裝支架I垂直固定相連的第一固定支架2 ;與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可旋轉連接的第一杠桿3 ;所述第一杠桿3的感應端與所述接近開關相配合;對所述第一杠桿3進行支撐的第一復位裝置4 ;第二固定支架5;與所述第二固定支架5可旋轉連接的第二杠桿6 ;所述第二杠桿6的接觸端用于與被測件相接觸;對所述第二杠桿6進行支撐的第二復位裝置7 ;分別與所述第一杠桿3的第一連接端和第二杠桿6的第二連接端相連的柔性連接件8。上述的安裝系統,優選的,所述第一復位裝置4包括第一扭力彈簧41和第一擋板42,所述第一扭力彈簧41位于所述第一杠桿3 —側,與所述安裝支架I同側,所述第一擋板42位于所述第一杠桿3的另一側。上述的安裝系統,優選的,所述第二復位裝置7包括第二扭力彈簧71和第二擋板72,所述第二扭力彈簧71位于所述第二杠桿6 —側,與所述安裝支架I同側,所述第二擋板72位于所述第二杠桿6的另一側。上述的安裝系統,優選的,所述柔性連接件8包括閘線,所述閘線包括芯線和外層套管。上述的安裝系統,優選的,所述閘線和所述第一杠桿3和所述第二杠桿6分別采用螺栓連接。上述的安裝系統,優選的,所述柔性連接件8包括第一剛性管壁段84、第二剛性管壁段85和柔性管壁段86,所述第一剛性管壁段84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杠桿3相連,所述第二剛性管壁段85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杠桿6相連,所述柔性管壁段86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剛性管壁段8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剛性管壁段85的第二端相連。上述的安裝系統,優選的,所述安裝支架I與所述接近開關螺栓連接。上述的安裝系統,優選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與所述第一杠桿3的第一接近端相對應的位置還設置有第一固定板21,所述第一固定板21設置有第一穿線孔,所述柔性連接件8通過所述第一穿線與所述第一杠桿3相連;所述第二固定支架5與所述第二杠桿6的第二接近端相對應的位置還設置有第二固定板51,所述第二固定板51設置有第二穿線孔,所述柔性連接件8通過所述第二穿線與所述第二杠桿6相連。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包括固定所述接近開關的安裝支架I ;與所述安裝支架I垂直固定相連的第一固定支架2 ;與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可旋轉連接的第一杠桿3 ;所述第一杠桿3的感應端與所述接近開關相配合;對所述第一杠桿3進行支撐的第一復位裝置4 ;第二固定支架5 ;與所述第二固定支架5可旋轉連接的第二杠桿6 ;所述第二杠桿6的接觸端用于與被測件相接觸;對所述第二杠桿6進行支撐的第二復位裝置7 ;分別與所述第一杠桿3的第一連接端和第二杠桿6的第二連接端相連的柔性連接件8。采用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第二杠桿6的接觸端與被測件接觸,該第二杠桿6在被測件推力作用下轉動,并通過柔性連接件8帶動第一杠桿3轉動,使得第一杠桿3的感應端靠近接近開關,而由于柔性連接件8的柔性作用使得傳遞到接近開關處的震動很小,進而接近開關不會因此而產生震動。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現有技術中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實施例中柔性連接件8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實施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實施例的另一種結構中第一固定板51的結構不意圖;圖6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實施例中柔性連接件8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參見圖2示出了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安裝支架1、第一固定支架2、第一杠桿3、第一復位裝置4、第二固定支架5、第二杠桿6、第二復位裝置7和柔性連接件8 ;其中,所述安裝支架I用于固定所述接近開關;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與所述安裝支架I垂直固定相連;所述第一杠桿3與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可旋轉連接;所述第一復位裝置4對所述第一杠桿3進行支撐;第二固定支架5 ;所述第二杠桿6與所述第二固定支架5可旋轉連接;對所述第二杠桿6進行支撐的第二復位裝置7 ;分別與所述第一杠桿3的第一連接端和第二杠桿6的第二連接端相連的柔性連接件8。接近開關安裝由螺栓固定在安裝支架I上,安裝支架I固定安裝在第一固定支架2的第一表面并且和接近開關之間相隔預設的距離,第一杠桿3和第一固定支架2可旋轉連接,該第一杠桿3的支點位置和第一固定支架2的第二表面相連,該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鄰,該第一杠桿3能夠以與第一固定支架2第二表面相連的支點位置旋轉,該第一杠桿3接近接近開關的一端為感應端,該第一杠桿3的另一端為第一連接端;柔性連接件8 —端和該第一連接端相連,另一端和第二杠桿6的第二連接端相連;該第二杠桿6的支點位置和第二固定支架5的第二表面相連,該第二固定支架5的第二表面和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二表面為相對應的同一側;該第二杠桿6能夠以與第二固定支架5第二表面相連的支點位置旋轉,該第二杠桿6的另一端為接觸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所述接近開關的安裝支架(1);與所述安裝支架(1)垂直固定相連的第一固定支架(2);與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可旋轉連接的第一杠桿(3);所述第一杠桿(3)的感應端與所述接近開關相配合;對所述第一杠桿(3)進行支撐的第一復位裝置(4);第二固定支架(5);與所述第二固定支架(5)可旋轉連接的第二杠桿(6);所述第二杠桿(6)的接觸端用于與被測件相接觸;對所述第二杠桿(6)進行支撐的第二復位裝置(7);分別與所述第一杠桿(3)的第一連接端和第二杠桿(6)的第二連接端相連的柔性連接件(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接近開關的安裝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所述接近開關的安裝支架(1); 與所述安裝支架(1)垂直固定相連的第一固定支架(2); 與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可旋轉連接的第一杠桿(3);所述第一杠桿(3)的感應端與所述接近開關相配合; 對所述第一杠桿(3)進行支撐的第一復位裝置(4); 第二固定支架(5); 與所述第二固定支架(5)可旋轉連接的第二杠桿(6);所述第二杠桿(6)的接觸端用于與被測件相接觸; 對所述第二杠桿(6)進行支撐的第二復位裝置(7); 分別與所述第一杠桿(3)的第一連接端和第二杠桿(6)的第二連接端相連的柔性連接件(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復位裝置(4)包括第一扭力彈簧(41)和第一擋板(42),所述第一扭力彈簧(41)位于所述第一杠桿(3) —側,與所述安裝支架(1)同側,所述第一擋板(42)位于所述第一杠桿(3)的另一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復位裝置(7)包括第二扭力彈簧(71)和第二擋板(72),所述第二扭力彈簧(71)位于所述第二杠桿(6)—側,與所述安裝支架(1)同側,所述第二擋板(72)位于所述第二杠桿(6)的另一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談建功,王芳,吳召明,李振剛,王志明,王巧鸞,許文菊,張元華,方光深,汪春鵬,黃鑫,劉文奇,展杰,
申請(專利權)人:萊蕪鋼鐵集團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