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直線運動功能部件,尤其涉及一種微型直線導軌滑塊。
技術介紹
普通的直線導軌副是由導軌、滑塊、返向件、鋼球等組成,返向件通過螺釘緊固在滑塊兩端,然后裝上鋼球與導軌配套使用。通過螺釘鎖緊返向件普遍適用于寬度為15_以上的導軌副,如果針對寬度為9_以下的微型直線導軌副,由于型號越小,鎖緊螺釘越小,后期手工裝配要求越精細,此外型號越小,滑塊上的螺紋安裝孔、返向孔越小,這些無疑都增加了導軌副設計、工藝制造及裝配的難度。微型直線導軌副由于其精細化的特點廣泛應用于精密測量、檢測儀器、機械手臂、夾治具等范疇上,高精度、高剛性、輕量化、低噪音等性能要求行業上越來越倍受看重,如果要實現輕量化就難以保證高剛性,如果要求高精度、低噪音,結構上仍采用傳統的滑塊加導軌也難以實現。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普遍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精度、高剛性、輕量化、低噪音的微型直線導軌滑塊。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型直線導軌滑塊,包括回珠底盤,所述回珠底盤內依次嵌裝有左返向件、滑塊以及右返向件,回珠底盤的左右兩端還設置有左、右密封端蓋,所述左、右返向件之間設置有保持鋼球的前、后鋼絲,所述回珠底盤的底部兩內側設置前、后凸槽,所述前、后凸槽內分別設置有鋼球的回珠通道,所述滑塊底部兩側設置有與前、后凸槽相互扣合的前、后凹槽,所述左、右返向件通過其側面的凸臺卡接在回珠底盤通槽內,所述左、右密封端蓋通過其側面的卡扣扣合在回珠底盤的方孔內;本設計采用扣合方式實現高精配合,免去螺釘安裝,易于產品的結構設計和制造,也更易于產品裝配;另外,回珠通道直接設置在回珠底盤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型直線導軌滑塊,包括回珠底盤(1),所述回珠底盤(1)內依次嵌裝有左返向件(2)、滑塊(3)以及右返向件(2’),回珠底盤(1)的左右兩端還設置有左、右密封端蓋(4、4’),所述左、右返向件(2、2’)之間設置有保持鋼球(7)的前、后鋼絲(5、5’),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珠底盤(1)的底部兩內側設置前、后凸槽(11、11’),所述前、后凸槽(11、11’)內分別設置有鋼球的回珠通道(12、12’),所述滑塊(3)底部兩側設置有與前、后凸槽(11、11’)相互扣合的前、后凹槽(31、31’),所述左、右返向件(2、2’)通過其側面的凸臺(21)卡接在回珠底盤(1)通槽(12)內,所述左、右密封端蓋(4、4’)通過其側面的卡扣(41)扣合在回珠底盤(1)的方孔(13)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微型直線導軌滑塊,包括回珠底盤(I),所述回珠底盤(I)內依次嵌裝有左返向件(2)、滑塊(3)以及右返向件(2’),回珠底盤(I)的左右兩端還設置有左、右密封端蓋(4、4’),所述左、右返向件(2、2’ )之間設置有保持鋼球(7)的前、后鋼絲(5、5’),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珠底盤(I)的底部兩內側設置前、后凸槽(11、11’),所述前、后凸槽(11、11’)內分別設置有鋼球的回珠通道(12、12’),所述滑塊(3)底部兩側設置有與前、后凸槽(11、11’ )相互扣合的前、后凹槽(31、31’),所述左、右返向件(2、2’ )通過其側面的凸臺(21)卡接在回珠底盤(I)通槽(12)內,所述左、右密封端蓋(4、4’ )通過其側面的卡扣(41)扣合在回珠底盤(I)的方孔(13)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型直線導軌滑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密封端蓋(4、4’)、回珠底盤(I)以及左、右返向件(2、2’ )上分別設置有相互對應的通孔¢),通孔(6)與左、右返向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伍金順,曹鵬杰,陳偉就,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高新凱特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