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該裝置包括下梁底座、立柱和上梁組成的支撐框架以及鐵型輸送輥道,上梁上設置有覆砂射砂裝置,下梁底座上設置有升降液壓缸,升降工作臺固定在升降液壓缸上,上述支撐框架、覆砂射砂裝置、升降液壓缸和升降工作臺形成一個覆砂造型工位,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升降合模起模裝置、模型穿梭移動裝置、鐵型送箱裝置和模型輸送輥道,模型輸送輥道與鐵型輸送輥道上下設置,模型穿梭移動裝置安裝固定在立柱上,并位于模型輸送輥道兩側上方,鐵型送箱裝置固定安裝在立柱及鐵型輸送輥道一側上方,工作臺的側面安裝有升降合模起模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緊湊、占地小、生產成本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鑄造設備和方法,尤其是一種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和方法。
技術介紹
鐵型覆砂鑄造屬特種鑄造之一,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應用越來越廣。鐵型覆砂鑄造的核心設備是覆砂造型機,目前主要有雙工位覆砂造型機,主要用于平面尺寸在1500MMX700MM以內的鐵型的覆砂造型。目前隨著鐵型覆砂應用的不斷推廣,應用的產品越來越多,例如船用曲軸、大型發動機的排氣管、缸體缸蓋、汽車后橋等,這些產品的鐵型覆砂鑄造,所需的鐵型的平面尺寸往往都超過了 2000MMX70(MM,有些甚至在3500MMX120(MM以上,對于這些鐵型的覆砂造型,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覆砂設備。專利號為200820085552. 7,專利名稱為“適應自動化生產線的覆砂造型機”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適應自動化生產線的覆砂造型機,該造型機上設有造型工位組件,所述造型工位組件包括有射砂輥道,該覆砂造型機包括至少兩個造型工位組件,相鄰造型工位組件的射砂輥道連接在一起,所述相連的射砂輥道安裝在軌道機構上,所述軌道機構的運動方向垂直射砂輥道輸送方向。通過軌道機構將鐵型進出的位置與造型位置分開。上述覆砂造型機不適用于對大型鐵型進行覆砂造型加工,原因其一是用于大型鐵型覆砂造型時,此覆砂造型機構過于龐大、復雜;其二是對于大型鐵型來說,覆砂時鐵型與模型之間的間隙各部分的射砂壓力難以保持一致,覆砂質量難以保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占地小、生產成本低的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包括下梁底座、立柱和上梁組成的支撐框架以及鐵型輸送輥道,上梁上設置有覆砂射砂裝置,下梁底座上設置有升降液壓缸,升降工作臺固定在升降液壓缸上,上述支撐框架、覆砂射砂裝置、升降液壓缸和升降工作臺形成一個覆砂造型工位,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升降合模起模裝置、模型穿梭移動裝置、鐵型送箱裝置和模型輸送輥道,模型輸送輥道與鐵型輸送輥道上下設置,模型穿梭移動裝置安裝固定在立柱上,并位于模型輸送輥道兩側上方,鐵型送箱裝置固定安裝在立柱及鐵型輸送輥道一側上方,工作臺的側面安裝有升降合模起模裝置。對于大鐵型的覆砂造型而言,每小時的生產效率不需要很高,本技術中覆砂造型裝置中大鐵型的覆砂造型采用采用穿梭交替的方式,使得上鐵型和下鐵型都在同一個射砂覆砂造型工位完成,即只有一個合箱、射砂、固化、起模的工位,上鐵型和下鐵型通過穿梭的方式分別完成射砂覆砂造型全過程。本技術減少了設備的資金投入。可以實現上、下空鐵型從機器的一頭推進,覆好砂的鐵型從機器的另一頭推出。可簡化生產線布置,減少轉向機等生產線輔機,減少生產線的占地面積。本技術所述的覆砂射砂裝置包括射砂儲氣包、砂斗、射砂頭和射砂筒,射砂儲氣包和砂斗固定安裝在上梁上,砂斗通過射砂筒與射砂頭連接,射砂頭底部安裝有射砂板,射砂筒的數量至少為兩個,每個射砂筒通過氣管與射砂儲氣包相連。本技術的射砂覆砂造型原理與原覆砂造型機相同,都是采用壓縮空氣將覆膜砂吹射到鐵型與模型之間的間隙中,從而形成覆砂層。對于大型鐵型而言,由于鐵型太大、太長,采用原有的一個射筒腔的射砂裝置,對于遠離射筒腔的射砂孔的壓縮空氣射砂壓力會大大減弱,這樣對于遠離射筒腔的需要覆砂的鐵型部位來說,很難保證在覆砂造型過程中覆砂層的完整和致密,從而影響鐵型最終的覆砂造型質量。本技術為了克服上述加工難點,在覆砂造型裝置的射砂頭上根據鐵型的大小,分別設置兩個以上射砂筒腔,每個射砂筒腔都分別通過氣管與射砂儲氣包相連,這樣在覆砂造型時,當打開儲氣包與射砂筒腔之間的氣管閥門,儲所包中的壓縮空氣通過氣管同時進入每個射砂筒腔,每個射砂筒腔所對應的射砂投影面積不大,因此在投影面積內的射砂壓力基本一致,保證了大鐵型每個射砂孔的覆砂射砂壓力基本保持一致,將射砂頭中的覆膜砂均勻地射到鐵型的射砂孔中,保證大鐵型的型腔覆砂質量。本技術所述的模型輸送輥道與鐵型輸送輥道兩者根據需要可以空間垂直,模型穿梭移動裝置控制模型穿梭移動方向與鐵型輸送方向根據需要可以垂直。本技術所述的模型輸送輥道與鐵型輸送輥道兩者根據需要可以空間平行,模型穿梭移動裝置控制模型穿梭移動方向與鐵型輸送方向根據需要可以平行。本技術中鐵型在覆砂造型過程中的移動方向都是朝著一個方向,未覆砂造型的鐵型從一頭進入,覆砂造型完畢的鐵型從另一頭送出,鐵型的覆砂造型過程呈直線型布置,這樣的布置方式,鐵型的輸送流便捷順暢,非常有利于鐵型覆砂鑄造生產線的布置和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模型穿梭移動的方式有兩種,即一種是與鐵型輸送移動方向一致,另一種是垂直與鐵型輸送移動方向。對于第一種布置方式,在覆砂造型過程中,模具的清理操作人員可以都在覆砂造型生產線的一側操作,適用于鐵型寬度相對較窄的生產線上使用;第二種布置方式,在覆砂造型過程中,模具的清理操作人員分別在覆砂造型生產線的兩側,適用于鐵型寬度較寬的生產線上使用,第二種布置方式在鐵型模具的清理時比第一種布置方式操作要方便,模具的更換操作也要簡便、快捷。本技術所述的鐵型送箱裝置包括送箱氣缸、送箱推板小車、送箱推板小車導軌,送箱氣缸固定安裝在鐵型輸送輥道一側的輥道架上,送箱推板小車導軌一頭固定安裝在造型機一側立柱上,另一頭固定安裝在鐵型輸送輥道一側的輥道架上,送箱推板小車安裝在送箱推板小車導軌上,送箱氣缸活塞桿與送箱推板小車用鉸鏈相連。鐵型送箱裝置的作用主要就是將鐵型推入或推出造型機造型工位,此機構的優點是結構比較簡單,運行可靠,保養維修方便。本技術所述的升降合模起模裝置包括卡扣,卡扣固定在升降工作臺側面,卡扣與上、下模型底座上的卡槽活動卡接。當覆砂造型時,需覆砂造型的模型在模型輸送輥道上穿梭進入升降工作臺,正好卡在模型底座的卡槽上,當覆砂造型固化完畢進行起模時,升降工作臺下降,模型與工作臺卡緊卡扣卡住模型底座,強制帶動模型跟著工作臺一起下降,實現鐵型與模型的分離,完成起模工序。本技術所述的射砂頭形狀大小與鐵型匹配,在鐵型長度方向上每間隔800 1000MM設置一個射砂筒。其優點是在大鐵型投影面積上的射砂壓力基本保持一致,從而保證了大鐵型覆砂造型時鐵型各個部位的覆砂砂緊實度和質量。本技術所述的模型穿梭移動裝置包括穿梭移動氣缸、模型穿梭移動氣缸插頭、模型穿梭移動掛鉤、上模型移動掛鉤、下模型移動掛鉤,穿梭移動氣缸固定安裝在覆砂造型裝置的立柱上,模型穿梭移動氣缸插頭固定安裝在穿梭移動氣缸的活塞桿上,上模型底座或下模型底座的側面端部固定有模型穿梭掛鉤,模型穿梭掛鉤與模型穿梭移動氣缸插頭匹配,上模型底座的側面固定有上模型移動掛鉤,下模型底座的側面固定有下模型移動掛鉤,上、下模型通過上、下模型移動掛鉤活動卡接。本技術所述的上、下模型移動掛鉤之間、模型穿梭掛鉤與模型穿梭移動氣缸插頭之間的到位連接部位都需做成楔口形狀。本技術所述裝置由于只有一個造型工位,上、下模具需要來回穿梭來進行上、下鐵的覆砂造型,上、下模型移動掛鉤之間、模型穿梭掛鉤與模型穿梭移動氣缸插頭之間的到位連接部位都需做成一定的楔口形狀,這樣在模型下降過程中兩者之間能夠很方便地相互對準,避免兩個模型在覆砂造型過程中產生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包括下梁底座、立柱和上梁組成的支撐框架以及鐵型輸送輥道,上梁上設置有覆砂射砂裝置,下梁底座上設置有升降液壓缸,升降工作臺固定在升降液壓缸上,上述支撐框架、覆砂射砂裝置、升降液壓缸和升降工作臺形成一個覆砂造型工位,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升降合模起模裝置、模型穿梭移動裝置、鐵型送箱裝置和模型輸送輥道,模型輸送輥道與鐵型輸送輥道上下設置,模型穿梭移動裝置安裝固定在立柱上,并位于模型輸送輥道兩側上方,鐵型送箱裝置固定安裝在立柱及鐵型輸送輥道一側上方,工作臺的側面安裝有升降合模起模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包括下梁底座、立柱和上梁組成的支撐框架以及鐵型輸送輥道,上梁上設置有覆砂射砂裝置,下梁底座上設置有升降液壓缸,升降工作臺固定在升降液壓缸上,上述支撐框架、覆砂射砂裝置、升降液壓缸和升降工作臺形成一個覆砂造型工位,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升降合模起模裝置、模型穿梭移動裝置、鐵型送箱裝置和模型輸送輥道,模型輸送輥道與鐵型輸送輥道上下設置,模型穿梭移動裝置安裝固定在立柱上,并位于模型輸送輥道兩側上方,鐵型送箱裝置固定安裝在立柱及鐵型輸送輥道一側上方,工作臺的側面安裝有升降合模起模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砂射砂裝置包括射砂儲氣包、砂斗、射砂頭和射砂筒,射砂儲氣包和砂斗固定安裝在上梁上,砂斗通過射砂筒與射砂頭連接,射砂頭底部安裝有射砂板,射砂筒的數量至少為兩個,每個射砂筒通過氣管與射砂儲氣包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輸送輥道與鐵型輸送輥道兩者空間垂直,模型穿梭移動裝置控制模型穿梭移動方向與鐵型輸送方向垂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輸送輥道與鐵型輸送輥道兩者空間平行,模型穿梭移動裝置控制模型穿梭移動方向與鐵型輸送方向平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鐵型的覆砂造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型送箱裝置包括送箱氣缸、送箱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東杰,黃列群,沈永華,何芝梅,應浩,劉同幫,高強,薛存球,馬益誠,夏小江,朱丹,洪華澤,湯瑤,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省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