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包括鍋體(1)、加熱底座(2)和鍋蓋(3),加熱底座(2)固定連接在鍋體(1)的底部,鍋蓋(3)設于鍋體(1)的頂部,鍋體(1)上設有倒藥嘴(4),鍋蓋(3)上設有防溢裝置(5)和加藥裝置(6)。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實現自動加熱、自動保溫、自動加藥、自動斷電以及防藥水溢出和防粘底的功能,完全實現自動熬藥,無需人工操作,為人們提供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鍋,特別是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
技術介紹
中藥具有有效成分不易散失且對身體副作用小的優點,因此很多人喜歡選擇中藥治病,但是中藥有個缺點就是熬藥非常麻煩,熬藥時對鍋的材質有嚴格要求,而且有些藥材需要先放有些藥材需要后方,在熬藥前還需要將藥材浸泡一定時間,而且熬藥時間很漫長,這對于很多上班的人來說非常不方便。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自動熬藥的砂鍋,這種砂鍋具有加熱功能,當藥熬好后能夠自動切斷電源,但是它無法實現分批入藥,還需要人工操作,而且這種自動熬藥砂鍋藥材容易粘底,不易清洗,并且經常出現藥水溢出的情況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它能夠實現自動加熱、自動保溫、自動加藥、自動斷電以及防藥水溢出和防粘底的功能,完全實現自動熬藥,無需人工操作,為人們提供方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包括鍋體、加熱底座和鍋蓋,加熱底座固定連接在鍋體的底部,鍋蓋設于鍋體的頂部,鍋體上設有倒藥嘴,鍋蓋上設有防溢裝置和加藥裝置。前述的全自動熬中藥鍋中,加熱底座包括底座殼體、加熱盤管、保溫盤管和第一控制器,底座殼體上設有第一定時器,第一控制器設置在底座殼體內部,底座殼體頂面的中心位置設有加熱體,加熱盤管和保溫盤管設于加熱體內,第一定時器,加熱盤管和保溫盤管均與第一控制器電連接。前述的全自動熬中藥鍋中,加熱體的頂部設有水位感知器,水位感知器與第一控制器電連接。前述的全自動熬中藥鍋中,加熱體外設有隔離網,隔離網與加熱體通過螺紋連接。設置隔離網可以把中藥藥材與加熱體隔離開,防止粘鍋的情況發生。前述的全自動熬中藥鍋中,所述隔離網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前述的全自動熬中藥鍋中,加藥裝置包括盒體、第二定時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一電磁鐵,盒體的頂部設有頂蓋,底部設有底蓋,底蓋與盒體通過鉸鏈連接,底蓋上與設有鉸鏈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一鐵板,盒體上設有與鐵板相配合的第一電磁鐵,第二控制器設于鍋蓋的底部;鍋蓋的底部還設有電池盒,第二定時器設于鍋蓋的頂部,第二定時器和第一電磁鐵均與第二控制器電連接,第二控制器與電池盒電連接。前述的全自動熬中藥鍋中,防溢裝置包括出氣孔、水位探頭和蓋板,出氣孔設置在鍋蓋上,出氣孔的底部設有蓋板,蓋板通過鉸鏈與鍋蓋鉸接連接,蓋板上與設有鉸鏈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二鐵板,鍋蓋的底部設有與第二鐵板相配合的第二電磁鐵,水位探頭設于鍋蓋的底部,水位探頭和第二電磁鐵均與第二控制器電連接。前述的全自動熬中藥鍋中,鍋體的側壁上設有把手。前述的全自動熬中藥鍋中,鍋體采用陶瓷材料制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由于設置了加熱盤管和保溫盤管實現了自動熬藥、及自動保溫的功能;設置了水位感知器,當藥水低于水位感知器時,自動斷電,剩下的藥水量為每次需要服用的量,實現完全自動熬藥的功能;設置了加藥裝置,實現了全自動添加藥材,有效解決了熬藥時需要人工分時段添加藥材的難題;設置防溢裝置有效解決了傳統熬藥鍋容易出現藥水溢出的問題;設置隔離網,有效解決了傳統熬藥鍋容易粘底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加熱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鍋蓋的頂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鍋蓋的底部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鍋體,2-加熱底座,3-鍋蓋,4-倒藥嘴,5-防溢裝置,6-加藥裝置,7-把手,8-底座殼體,9-加熱盤管,10-保溫盤管,11-第一控制器,12-第一定時器,13-加熱體,14-水位感知器,15-隔離網,16-盒體,17-第二定時器,18-第二控制器,19-第一電磁鐵,20-頂蓋,21-出氣孔,22-水位探頭,23-第一鐵板,24-第二電磁鐵,25-底蓋,26-鐵板,27-電池盒,28-蓋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技術限制的依據。本技術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包括鍋體1、加熱底座2和鍋蓋3,加熱底座2固定連接在鍋體I的底部,鍋蓋3設于鍋體I的頂部,鍋體I上設有倒藥嘴4,鍋蓋3上設有防溢裝置5和加藥裝置6。鍋體I的側壁上設有把手7。鍋體I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如圖2所示,加熱底座2包括底座殼體8、加熱盤管9、保溫盤管10和第一控制器11,底座殼體8上設有第一定時器12,第一控制器11設置在底座殼體8內部,底座殼體8頂面的中心位置設有加熱體13,加熱盤管9和保溫盤管10設于加熱體13內,第一定時器12,加熱盤管9和保溫盤管10均與第一控制器11電連接。加熱體13的頂部設有水位感知器14,水位感知器14與第一控制器11電連接。加熱體13外設有隔離網15,隔離網15與加熱體13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隔離網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如圖3和圖4所示,加藥裝置6包括盒體16、第二定時器17、第二控制器18和第一電磁鐵19,盒體16的頂部設有頂蓋20,底部設有底蓋25,底蓋25與盒體16通過鉸鏈連接,底蓋25上與設有鉸鏈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一鐵板23,盒體16上設有與第一鐵板23相配合的第一電磁鐵19,第二控制器18設于鍋蓋3的底部;鍋蓋3的底部還設有電池盒27,第二定時器17設于鍋蓋3的頂部,第二定時器17和第一電磁鐵19均與第二控制器18電連接,第二控制器18與電池盒27電連接。防溢裝置5包括出氣孔21、水位探頭22和蓋板28,出氣孔21設置在鍋蓋3上,出氣孔21的底部設有蓋板28,蓋板28通過鉸鏈與鍋蓋3鉸接連接,蓋板28上與設有鉸鏈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二鐵板26,鍋蓋3的底部設有與第二鐵板26相配合的第二電磁鐵24,水位探頭22設于鍋蓋3的底部,水位探頭22和第二電磁鐵24均與第二控制器18電連接。前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各種控制器、定時器和電磁鐵均可從市場上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工作原理熬藥時,首先將適量的水倒入鍋體I內,然后將需要先熬的藥材放入鍋體I內,設定第一定時器12的時間,第一定時器12的設定時間為藥材的浸泡時間,然后將需要后熬的藥放入盒體16內,調節第二定時器17,設定添加藥材的時間,然后接通電源開始熬藥,當第二定時器17到時后,發送信號給第二控制器18,第二控制器18切斷第一電磁鐵19的電,第一電磁鐵19失去磁力,底蓋25打開,藥材落入鍋體I內,當藥水出現泡沫要溢出時,水位探頭22感應到泡沫后發送信號給第二控制器18,第二控制器18切斷第二電磁鐵24的電,第二電磁鐵失去磁力,蓋板28打開,熱氣從出氣孔21散出,泡沫消失。當鍋體I內的藥水水位低于水位感知器14后,水位感知器14發送信號給第一控制器11,第一控制器11切斷加熱盤管9的電,加熱盤管9停止工作,同時為保溫盤管10供電,保溫盤管10工作,保持藥水的溫度。由于設置了隔離網15,藥材不會與加熱體13接觸,因此不會出現粘鍋的現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包括鍋體(1)、加熱底座(2)和鍋蓋(3),加熱底座(2)固定連接在鍋體(1)的底部,鍋蓋(3)設于鍋體(1)的頂部,其特征在于:鍋體(1)上設有倒藥嘴(4),鍋蓋(3)上設有防溢裝置(5)和加藥裝置(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包括鍋體(I)、加熱底座(2)和鍋蓋(3),加熱底座(2)固定連接在鍋體(I)的底部,鍋蓋(3)設于鍋體(I)的頂部,其特征在于鍋體(I)上設有倒藥嘴(4),鍋蓋(3)上設有防溢裝置(5)和加藥裝置(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其特征在于加熱底座(2)包括底座殼體(8)、加熱盤管(9)、保溫盤管(10)和第一控制器(11),底座殼體(8)上設有第一定時器(12),第一控制器(11)設置在底座殼體(8)內部,底座殼體(8)頂面的中心位置設有加熱體(13),加熱盤管(9)和保溫盤管(10)設于加熱體(13)內,第一定時器(12),加熱盤管(9)和保溫盤管(10)均與第一控制器(11)電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其特征在于加熱體(13)的頂部設有水位感知器(14),水位感知器(14)與第一控制器(11)電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其特征在于加熱體(13)外設有隔離網(15),隔離網(15)與加熱體(13)通過螺紋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網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熬中藥鍋,其特征在于加藥裝置(6)包括盒體(16)、第二定時器(17)、第二控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國棟,
申請(專利權)人:楊國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