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船用舵葉修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舵葉上的承座錐孔用鏜加工方法將錐孔鏜成圓柱孔;將一帶有錐孔的鋼套安裝于加工后的圓柱孔中,形成一新的鋼套錐孔,其中,所述鋼套外徑與所述圓柱孔內徑為過盈配合,所述鋼套的錐孔內部沿周向在原承座錐孔油孔高度位置設置一環型油槽;所述帶錐孔的鋼套與承座進行預熱處理,隨后進行焊接,焊后進行消除應力處理,焊縫進行無損探傷;在鋼套錐孔上的原承座錐孔的油孔位置鉆一螺孔,該螺孔與鋼套的錐孔中的環型油槽相接通,將一螺紋套管焊接安裝入該螺孔,所述螺紋套管內部設置一組變徑通孔;將舵銷或舵桿的錐體與所述鋼套錐孔進行手工拂配,隨后對錐體與鋼套錐孔實施液壓安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特別是涉及半懸掛舵舵葉上舵桿承座和舵銷承座的修理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人類海運事業發展,船舶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對于錐體連接半懸掛舵舵葉結構的船舶而言,舵葉上的舵桿承座錐孔和舵銷承座錐孔分別與舵桿錐體、舵銷錐體相連接。由于舵裝置長期使用可能得不到良好的保養及維修,舵桿、舵銷與各自的軸承就可能過度磨損,隨著間隙的增大,舵裝置在工作中產生劇烈的震動和撞擊,造成舵葉上的舵桿承座錐孔和舵銷承座錐孔與舵桿錐體、舵銷錐體連接處的配合面產生變形,或配合面嚴重銹蝕。有的時候,舵裝置在保養及維修時,因裝配存在著質量問題也會導致這種后果。若通過更換舵葉上的舵銷/舵桿承座或設計鏜錐孔的專用設備加工修整錐孔等方式來進行修理,這些修理方法往往成本過高,不利于船舶行業的發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簡便易行,并能節省大筆更換零部件的費用的舵葉修理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舵葉的舵桿承座錐孔和舵銷承座錐孔修理成本過高的不足,提供一種。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其特點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將所述舵葉上的承座錐孔用鏜加工方法將錐孔鏜成圓柱孔;步驟S2,將一帶有錐孔的鋼套安裝于加工后的圓柱孔中,形成一新的鋼套錐孔,其中,所述鋼套外徑與所述圓柱孔內徑為過盈配合,所述鋼套的錐孔內部沿周向在原承座錐孔油孔高度位置設置一環型油槽;步驟S3,所述帶錐孔的鋼套與承座進行預熱處理,隨后進行焊接,焊后進行消除應力處理,焊縫進行無損探傷;步驟S4,在鋼套錐孔上的原承座錐孔的油孔位置鉆一螺孔,該螺孔與鋼套的錐孔中的環型油槽相接通,將一螺紋套管焊接安裝入該螺孔,所述螺紋套管內部設置一組變徑通孔;步驟S5,將舵銷或舵桿的錐體與所述鋼套錐孔進行手工拂配,隨后對錐體與鋼套錐孔實施液壓安裝。較佳地,所述承座錐孔為舵銷承座錐孔。較佳地,所述承座錐孔為舵桿承座錐孔。較佳地,步驟S1前還包括步驟S0,在步驟Stl中,使用舵葉上平板劃十字線方法進行中心線校中檢查,判斷舵桿承座錐孔的中心線和舵銷承座錐孔的中心線是否失中,并劃出加工圓線和檢驗圓線。較佳地,步驟S1中,圓柱孔兩端設置焊接坡口,較佳地,步驟S2中,鋼套錐孔大直徑端固定設置一司必克,其上安裝“O”型橡膠密封圈,鋼套兩端外圓加工焊接坡口,鋼套采用干冰或液氮冷縮安裝方式安裝在承座錐孔中。較佳地,步驟S4中,變徑通孔中部分孔設置內螺紋,部分孔不設螺紋,螺紋套管與螺孔在焊接前為螺紋連接。較佳地,步驟S5中,所述液壓安裝包括通過油泵向環型油槽注油泵壓,同時對舵銷或舵桿的錐體施加一向下的軸向壓力,當鋼套錐孔的徑向擴張壓力及舵銷或舵桿的錐體向下壓裝的軸向壓力達到一預定壓力值時,停止泵壓,保持舵銷或舵桿的錐體向下壓裝的軸向壓力,釋放油壓,軸向壓力持續一段時間后,撤銷所述向下壓裝的軸向壓力,檢查舵銷或舵桿的錐體的軸向位移,同時固定舵銷或舵桿的錐體。較佳地,所述預定壓力值為船舶設計制造時的舵葉安裝預定壓力值,軸向壓力保持時間為20分鐘。本專利技術中,上述優選條件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可任意組合,即得本專利技術各較佳實施例。本專利技術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修理船舶舵葉的方法簡便,易于掌握,鏜加工工藝簡單,無需制作復雜的鏜加工專用設備,鋼套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施工人員操作簡單,大大降低了修理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中待修舵葉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舵葉修理中的結構圖,其中舵銷錐孔已被鏜直。圖3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舵葉修理中的結構圖,其中帶錐孔的鋼套已經安裝在圓柱孔上。圖4為圖3的A-A視圖。圖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舵葉修理中的結構圖,其中螺孔與鋼套的錐孔中的環型油槽相接通。圖6為圖5的B部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將參照附圖進行說明。在說明書附圖中,具有類似結構或功能的元件將用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附圖只是為了便于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各個實施例,并不是要對本專利技術進行窮盡性的說明,也不是對本專利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制。圖1是現有技術中待修舵葉的結構示意圖。舵葉包括鋼板10、鋼骨架20、舵桿承座錐孔30和舵銷承座錐孔40,在該實施例中,待修承座錐孔為舵銷承座錐孔40,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明白,舵桿承座錐孔30的修理方法與舵銷承座錐孔40 —致,本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舵銷承座錐孔40進行說明。在進行修理前,技術人員將舵葉安放在平板上,用劃十字線方法對舵桿承座錐孔30和舵銷承座錐孔40進行中心線校中檢查,檢查舵桿承座錐孔的中心線和舵銷承座錐孔的中心線是否失中,并劃出加工圓線和檢驗圓線。根據劃十字線劃出的加工圓線對舵銷承座錐孔40的軸線進行校調,校調檢查后,對舵葉上的安裝舵銷的舵銷承座錐孔4采用鏜加工方法將錐孔鏜大、鏜直,形成新的圓柱孔50(圖2所示),并在圓柱孔50的兩端加工焊接坡口 52。圖3和圖4示出帶有錐孔的鋼套安裝在圓柱孔上的結構。加工帶有錐孔的鋼套60,鋼套60的外部呈圓柱狀,內部錐孔的尺寸與舵銷70的錐部相適應。在鋼套60的錐孔中沿周向固定設置一環型油槽64,在鋼套3錐孔大頭的端面上固設一司必克66,用來安裝橡膠“O”形密封圈,并在鋼套60兩端的外圓加工焊接坡口 62。將帶有錐孔的鋼套60用干冰或液氮冷縮,安裝于加工后的舵銷承座的圓柱孔50中,鋼套60的外圓與舵銷承座圓柱孔50的直孔采用過盈配合。待鋼套60恢復到常溫狀態下,再將其與舵銷承座40固定焊接在一起,焊接前進行預熱處理,焊后進行消除應力處理,并對焊縫進行無損探傷。在舵銷承座40的原油孔44高度位置鉆個螺孔,用以安裝一個螺紋套管41,該安裝螺紋套管41與鋼套60錐孔中的環型油槽64相接通,螺孔用絲錐攻好螺紋。對螺紋套管41進行加工,在螺紋套管41中間固設一組大小不等的通孔411,通孔411的一端固設內螺紋,另一端沒有內螺紋,螺紋套管41外圓固設一軸臺肩412,軸臺肩412兩端外圓固設螺紋。將螺紋套管41旋入螺孔,螺紋套管41安裝時在螺紋上涂螺紋膠密封,目的是在安裝舵銷70泵壓時,防止液壓油滲透至鋼套60外圓與舵銷承座40的直孔之間的縫隙中,從而損傷鋼套60,隨后,將螺紋套管41與舵銷承座40焊接在一起。將舵銷70的錐體與舵葉上的已修復的舵銷承座40中的鋼套60的錐孔進行手工拂配。鋼套60的錐孔經拂配后,要求舵銷70的錐體與鋼套60的錐孔接觸應均勻,每25x25mm2的面積上不得少于2 3個接觸點,舵銷70的錐體與鋼套60的錐孔的實際接觸面積不小于接觸范圍面積的70%。舵銷70的錐體與鋼套60的錐孔緊密貼合后,進行泵壓壓裝,將油泵通過液壓管系與螺紋套管41連接,向鋼套60上的環型油槽64注油泵壓,在注油泵壓時,造成鋼套60徑向擴張,同時對舵銷70施加一向下的軸向壓力。在一個實施例中,舵銷鋼套60的上端直徑為283. 30mm,鋼套錐度為1: 15,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泵壓壓力值設計為680kg/mm2。當鋼套60的徑向擴張壓力及舵銷70向下壓裝的軸向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值680Kg/mm2時,停止泵壓,關閉通向舵銷70向下壓裝的油壓閥,保持舵銷70向下壓裝的軸向壓力,持續時間不小于20分鐘,同時,釋放鋼套60的徑向油壓,鋼套60從而逐漸收縮抱緊舵銷70錐體。20分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船用舵葉修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將所述舵葉上的承座錐孔用鏜加工方法將錐孔鏜成圓柱孔;步驟S2,將一帶有錐孔的鋼套安裝于加工后的圓柱孔中,形成一新的鋼套錐孔,其中,所述鋼套外徑與所述圓柱孔內徑為過盈配合,所述鋼套的錐孔內部沿周向在原承座錐孔油孔高度位置設置一環型油槽;步驟S3,所述帶錐孔的鋼套與承座進行預熱處理,隨后進行焊接,焊后進行消除應力處理,焊縫進行無損探傷;步驟S4,在鋼套錐孔上的原承座錐孔的油孔位置鉆一螺孔,該螺孔與鋼套的錐孔中的環型油槽相接通,將一螺紋套管焊接安裝入該螺孔,所述螺紋套管內部設置一組變徑通孔;步驟S5,將舵銷或舵桿的錐體與所述鋼套錐孔進行手工拂配,隨后對錐體與鋼套錐孔實施液壓安裝。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船用舵葉修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將所述舵葉上的承座錐孔用鏜加工方法將錐孔鏜成圓柱孔;步驟S2,將一帶有錐孔的鋼套安裝于加工后的圓柱孔中,形成一新的鋼套錐孔,其中,所述鋼套外徑與所述圓柱孔內徑為過盈配合,所述鋼套的錐孔內部沿周向在原承座錐孔油孔高度位置設置一環型油槽;步驟S3,所述帶錐孔的鋼套與承座進行預熱處理,隨后進行焊接,焊后進行消除應力處理,焊縫進行無損探傷;步驟S4,在鋼套錐孔上的原承座錐孔的油孔位置鉆一螺孔,該螺孔與鋼套的錐孔中的環型油槽相接通,將一螺紋套管焊接安裝入該螺孔,所述螺紋套管內部設置一組變徑通孔;步驟S5,將舵銷或舵桿的錐體與所述鋼套錐孔進行手工拂配,隨后對錐體與鋼套錐孔實施液壓安裝。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錐孔為舵銷承座錐孔。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錐孔為舵桿承座錐孔。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前還包括步驟Stl,在步驟Stl中,使用舵葉上平板劃十字線方法進行中心線校中檢查,判斷舵桿承座錐孔的中心線和舵銷承座錐孔的中心線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韋青,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