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頻譜分析儀,尤其涉及一種中頻數字化的頻譜儀分析儀。
技術介紹
頻譜儀按對信號分析處理方法分為模擬式頻譜儀、數字式頻譜儀、模擬/數字混合式頻譜儀。模擬式頻譜儀是以掃描式為基礎構成,采用濾波器或混頻器將被分析信號中各頻率分量逐一分離,再配合后續的檢波得到信號的頻譜,所有早期的頻譜儀幾乎都屬于模擬濾波式或超外差結構,并被沿用至今。中頻電路全部采用模擬器件,因而精度低、一致性差、體積大,且其性能隨溫度變化,受環境影響較大,當溫度、濕度變化時,整機的性能下降嚴重,也難以滿足進一步減少體積和功耗的要求。單純的數字式頻譜儀是非掃描式,以數字濾波器或FFT變換為基礎構成,精度高、性能靈活,但受到數字系統工作頻率的限制,一般用于低頻段的實時分析,達不到寬頻帶高精度頻譜分析。而模擬與數字相結合的頻譜儀,兼顧了兩者的優點,成為現在的主流頻譜儀技術。在現有頻譜儀方案中,有的采用射頻信號分段式,但是其硬件電路體積較大,且掃描速度慢。已經檢索到的一種實現方案(專利申請號200610013096. 0,專利公開號CN1804642A)雖然用兩次變頻方式,但是其測量信號的頻率范圍較小,只有1000MHz,且技術指標相對不聞。
技術實現思路
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信號測量頻率范圍較高、硬件電路簡單、體積小、掃描速度快、性能指標高的新型頻譜分析儀。技術方案針對以上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頻譜分析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頻信號處理模塊、模數轉換器ADC、數字信號處理模塊、顯示模塊和控制模塊;射頻模塊信號處理模塊包括接第一本振、第一混頻器、第二本振、第二混頻器、衰減器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頻譜分析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頻信號處理模塊、模數轉換器ADC、數字信號處理模塊、顯示模塊和控制模塊;射頻模塊信號處理模塊包括接第一本振、第一混頻器、第二本振、第二混頻器、衰減器、放大器和濾波器;被測信號依次經過衰減器或放大器、濾波器后輸入至第一混頻器的射頻輸入端;第一本振產生的掃頻信號輸入至第一混頻器與被測信號混頻后產生第一中頻信號;所述第一中頻信號依次經過放大器、濾波器放大后輸入至第二混頻器的射頻輸入端;第二本振的本振信號輸入至第二混頻器與所述第一中頻信號混頻后產生第二中頻信號;第二中頻信號依次經過放大器、濾波器放大后輸入至第三混頻器的射頻輸入端;第三本振的本振信號輸入至第三混頻器與所述第二中頻信號混頻后產生第三中頻信號;第三中頻信號經過放大器、濾波器后輸入模數轉換器ADC;模數轉換器ADC輸出的數字信號輸入數字信號處理模塊進行數據處理后輸出至顯示模塊進行顯示;控制模塊對射頻信號處理模塊、數字信號處理模塊、顯示模塊進行控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頻譜分析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頻信號處理模塊、模數轉換器ADC、數字信號處理模塊、顯示模塊和控制模塊;射頻模塊信號處理模塊包括接第一本振、第一混頻器、第二本振、第二混頻器、衰減器、 放大器和濾波器;被測信號依次經過衰減器或放大器、濾波器后輸入至第一混頻器的射頻輸入端;第一本振產生的掃頻信號輸入至第一混頻器與被測信號混頻后產生第一中頻信號;所述第一中頻信號依次經過放大器、濾波器放大后輸入至第二混頻器的射頻輸入端; 第二本振的本振信號輸入至第二混頻器與所述第一中頻信號混頻后產生第二中頻信號;第二中頻信號依次經過放大器、濾波器放大后輸入至第三混頻器的射頻輸入端;第三本振的本振信號輸入至第三混頻器與所述第二中頻信號混頻后產生第三中頻信號;第三中頻信號經過放大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景華,蒲正將,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國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