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包括用于給壓機補壓的第一泵體、至少兩個具有壓力截流以減少流量功能的泵體、第一轉換閥和第二轉換閥;該第一轉換閥外設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該第二轉換閥外設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該至少兩個泵體一起通過油壓管路而與第一轉換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轉換閥的第三接口相連通,該第一轉換閥的第二接口與壓機相連通,該第二轉換閥的第四接口與蓄能器相連通,該第一泵體和至少兩個泵體都配設有一個調壓單元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調節至少兩個泵體中油液的輸送方向,提升壓機的閉合速度,降低了對液壓站總流量的迫切需要,同時減少電機的總裝機容量和冷卻器體積,節省電能,降低生產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人造板材加工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
技術介紹
人造板一般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為原料,經一定機械加工分離成各種單元材料后,再經壓機壓合后而成的板材或模壓制品。如圖1所示,現有人造板帶蓄能器的壓機100,包括油缸1、快速張開用的大充液閥11、慢速張開用的小充液閥12、張開控制塊13、閉合充液閥2、蓄能器3以及多個泵體,該張開控制塊13與大充液閥11和小充液閥12均相連并控制兩者是否張開,該閉合充液閥2設置在蓄能器3與油缸I之間,該多個泵體被區分為兩組,該第一組泵體41用于給壓機加壓,該第二組泵體42用于給蓄能器充液,具體地,在圖1中,該第一組泵體41為位于左側的三個泵體,該第二組泵體42為位于右側的二個泵體,該右側的兩個泵體均為葉片泵,每個泵體都配設有一個調壓單元塊7。上述結構雖然能實現整個壓機的基礎功能,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給蓄能器3充液用的第二組泵體42均采用葉片泵,故在系統不需要流量時,不能減小流量。在壓機閉合時,第二組泵體42的流量不能直接充入壓機,使得壓機閉合時的速度較慢,如果要達到生產所期望的速度,則需要加大液壓站液流的總流量;與此同時,還需要配置總裝機容量更大的電機以及冷卻器,大大增加了成本;另外,其中涉及的多個泵體,其實際利用率都較低,并且任一臺泵組損壞時,均要停機檢修,系統的可靠性低。針對上述問題,本申請人深入研究,故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其可以根據使用當前的實際需要而改變液流的流向,從而在壓機閉合加壓時,能將所有油泵的液流全部直接送往壓機的油缸中,以解決現有技術為了達到所期望的速度而需加大油液總量,并大大增加成本的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其中,包括用于給壓機補壓的第一泵體、至少兩個具有壓力截流以減少流量功能的泵體、第一轉換閥和第二轉換閥;該第一轉換閥外設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該第二轉換閥外設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該至少兩個泵體一起通過油壓管路而與第一轉換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轉換閥的第三接口相連通,該第一轉換閥的第二接口與壓機相連通,該第二轉換閥的第四接口與蓄能器相連通,該第一泵體和至少兩個泵體都配設有一個調壓單元塊。所述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備用泵體,每個備用泵體均配設有一個調壓單元塊,每個備用泵體的出口均設置了兩條輸油管路,一條輸油管路與第二接口相連通,另一條輸油管路與第三接口相連通,該兩條輸油管路上都設置有開關閥門。所述開關閥門為插裝式手動轉換閥或手動高壓球閥。所述至少一個備用泵體為第二泵體和第三泵體,該第二泵體和第三泵體均采用帶有截流控制閥的A7V型斜軸式柱塞泵。所述至少兩個泵體為第四泵體和第五泵體,該第四泵體和第五泵體均采用帶有截流控制閥的A7V型斜軸式柱塞泵。所述第一轉換閥和第二轉換閥均為電磁閥梭閥內裝式控制蓋板的插裝式閥。所述第一泵體采用80SCY14-1B型柱塞泵或帶有截流控制閥的A7V型斜軸式柱塞栗。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涉及的一種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一轉換閥和第二轉換閥,如此通過控制第一轉換閥和第二轉換閥的開閉狀態,可以調節至少兩個泵體中油液的輸送方向,比如可以在壓機閉合和首次加壓時集中至少兩個泵體的油液一起輸送至壓機,而在壓機閉合到位后,只需由第一泵體對壓機進行補液保壓,至少兩個泵體則可以轉而給蓄能器充液,提升壓機的閉合速度,如此降低了對液壓站總流量的迫切需要;二、本技術由于該至少兩個泵體都具有可自行減少流量的功能,即帶有壓力截流控制器的A7V型斜軸式柱塞泵,如此在蓄能器的油液達到所需的位置時,可以使流量迅速減到最小,從而可以減少液壓站液流的總流量,減少電機的總裝機容量和冷卻器體積,節省電能,降低生產成本;三、本技術進一步通過設置至少一個備用泵體,如此使得其即能起到第一泵體的作用,也能起到至少兩個泵體的作用;具體是通過控制開關閥門的開閉,可以使得第二泵體和第三泵體起到第一泵體對壓機進行補壓的作用,也能起到第四泵體和第五泵體對壓機起閉合、加壓及給蓄能器充液的作用;故無論哪臺泵體損壞,都可以在壓機不停機的條件下,維修系統中的泵組,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并確保壓機的高產和穩產。具體地,假設第一泵體有故障,那就停掉第一泵體;人工轉換一下該開關閥門,將第二泵體和第三泵體的一個轉換成第一泵體的使用機能,就可繼續生產;假設第四泵體或第五泵體有故障,那就停掉它;人工轉換一下前述的開關閥門,將第二泵體和第三泵體的轉換成第四泵體的使用機能,就仍可繼續生產。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人造板帶蓄能器的壓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涉及聞效節能液壓系統所應用壓機的結構不意圖;圖3為圖2中第一轉換閥和第二轉換閥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中壓機-100 ;油缸-1 ;大充液閥-11 ;小充液閥-12 ;張開控制塊-13 ;閉合充液閥_2 ;蓄能器-3 ;第一組泵體-41 ;第二組泵體-42 ;高效節能液壓系統-5 ;第一泵體-51 ;第二泵體-52 ;第三泵體-53 ;第四泵體-54 ;第五泵體-55 ;第一轉換閥-56;第一接口 -561 ;第二接口 -562 ;第二轉換閥-57 ;第三接口 -571 ;第四接口 -572 ;截流控制閥-6 ;調壓單元塊-7 ;手動轉換閥-8。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闡述。需要說明的是,本具體實施方式與
技術介紹
中同樣的技術特征采用同樣的技術方案。如圖2和圖3所示,該壓機包括油缸1、快速張開用的大充液閥11、慢速張開用的小充液閥12、張開控制塊13、閉合充液閥2、蓄能器3以及高效節能液壓系統5,其中,該張開控制塊13與大充液閥11和小充液閥12均相連并控制兩者是否張開,該閉合充液閥2設置在蓄能器3與油缸I之間。本技術的主要改進之處在于對高效節能液壓系統5作出的改進,該高效節能液壓系統5包括第一泵體51、至少兩個泵體、第一轉換閥56和第二轉換閥57,其中該第一泵體51主要用于對壓機進行補壓,其作用與現有技術相同,即在壓機閉合的初始階段起閉合及加壓作用,在保壓階段則是補充系統的泄漏油壓,具體地,在系統因泄漏壓強降到設定的壓強值時,調壓單元塊7會使得第一泵體51向壓機補充油液,壓強將上升;當壓強升到特定的壓強值時,該調壓單元塊7會控制第一泵體51卸荷運行,如此反復地進行工作而實現對壓機進行保壓。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泵體51可以采用較為節約成本的80SCY14-1B型柱塞泵,也可以采用帶有截流控制閥6的A7V型斜軸式柱塞泵。該至少兩個泵體具有可自行減少流量功能,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兩個泵體為第四泵體54和第五泵體55,該第四泵體54和第五泵體55均采用帶有截流控制閥6的A7V型斜軸式柱塞泵,該截流控制閥6即是用于實現減少泵輸出流量的功能。該第一轉換閥56外設有第一接口 561和第二接口 562,該第二轉換閥57外設有第三接口 571和第四接口 572,該至少兩個泵體一起通過油壓管路而與第一轉換閥56的第一接口 561和第二轉換閥57的第三接口 571相連通,該第一轉換閥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給壓機補壓的第一泵體、至少兩個具有壓力截流以減少流量功能的泵體、第一轉換閥和第二轉換閥;該第一轉換閥外設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該第二轉換閥外設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該至少兩個泵體一起通過油壓管路而與第一轉換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轉換閥的第三接口相連通,該第一轉換閥的第二接口與壓機相連通,該第二轉換閥的第四接口與蓄能器相連通,該第一泵體和至少兩個泵體都配設有一個調壓單元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給壓機補壓的第一泵體、至少兩個具有壓力截流以減少流量功能的泵體、第一轉換閥和第二轉換閥;該第一轉換閥外設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該第二轉換閥外設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該至少兩個泵體一起通過油壓管路而與第一轉換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轉換閥的第三接口相連通,該第一轉換閥的第二接口與壓機相連通,該第二轉換閥的第四接口與蓄能器相連通,該第一泵體和至少兩個泵體都配設有一個調壓單元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機用高效節能液壓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備用泵體,每個備用泵體均配設有一個調壓單元塊,每個備用泵體的出口均設置了兩條輸油管路,一條輸油管路與第二接口相連通,另一條輸油管路與第三接口相連通,該兩條輸油管路上都設置有開關閥門。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志平,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市致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