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航模遙控器,特別是一種可互換左右手控制模式的雙模式航模遙控器,其包括一手柄主體及設置于手柄主體上的左側操控手柄、左側微調開關、電源開關、液晶顯示屏、功能電控鍵、右側微調開關、右側操控手柄、操控模式轉換鍵、指示燈、天線和設置于手柄主體內部的控制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和右側操控手柄上都連接有扇形撥片,扇形撥片上設置有凸臺a;所述左側操控手柄的凸臺a與右側操控手柄上的凸臺a之間通過轉換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轉換連接桿上設置有圓柱桿,圓柱桿卡接于操控模式轉換鍵下端的卡槽內,構成轉動連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航模遙控器,特別是一種可互換左右手控制模式的雙模式航模遙控器。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遙控器的主體上均包括左側和右側兩個操控桿,都可以向前、后、左、右四個方向操縱,控制不同的動作,但是由于航模愛好者有著不同的左右方向控制習慣,因此遙控器在油門操縱模式上主要分為左手操縱和右手操縱兩種,油門操控往往需要設置阻尼來方便玩家操作,為了滿足不同航模愛好者的操縱習慣,廠商就需要生產不同模式的遙控器,即左側操縱帶阻尼結構或者右側操作帶阻尼結構,這樣就增大了生產成本,同時給消費者選購及操縱產品上帶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通過機械裝置及電控裝置來轉換左右手操控模式的航模遙控器,本技術結構中最大的特點在于左右手控制都帶有阻尼結構,通過開關控制,可以選擇性的設置左手操控帶阻尼或者右手操控帶阻尼模式,很方便玩家選擇適合自己的操控模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是按如下方式實現的本技術所述一種雙模式航模遙控器包括一手柄主體及設置于手柄主體上的左側操控手柄、左側微調開關、電源開關、液晶顯示屏、功能電控鍵、右側微調開關、右側操控手柄、操控模式轉換鍵、指示燈、天線和設置于手柄主體內部的控制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和右側操控手柄上都連接有扇形撥片,扇形撥片上設置有凸臺a ;所述左側操控手柄的凸臺a與右側操控手柄上的凸臺a之間通過轉換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轉換連接桿上設置有圓柱桿,圓柱桿卡接于操控模式轉換鍵下端的卡槽內,構成轉動連接。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及右側操控手柄都包括殼體、搖把、左右搖桿機構、前后搖桿機構、彈片、復位擺桿、復位彈簧和扇形撥片;所述左右搖桿機構兩側設置有圓柱體,其卡接于殼體上的圓孔內,構成轉動連接;所述左右搖桿機構的一側還設置有電位輸出桿b,另一側設置有兩個撥桿b ;所述前后搖桿機構兩側設置有圓柱體,其卡接于殼體上的圓孔內,構成轉動連接;所述前后搖桿機構的一側還設置有電位輸出桿a,另一側設置有阻尼結構及兩個撥桿a;所述搖把的下端設置有連接圓柱,連接圓柱卡接于左右搖桿機構上的圓孔內,構成轉動連接;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及右側操控手柄中都包括兩個復位擺桿,所述復位擺桿端部設置有連接孔,其套接于殼體上的圓柱臺上,構成轉動連接,復位擺桿的端部設置有掛鉤及凸臺b,掛鉤上連接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殼體上;所述扇形撥片上設置有定位孔,其套接于殼體上設置的固定柱上,構成轉動連接;所述扇形撥片的側面上還設置有撥桿c及頂起凸臺;所述彈片的末端固定連接于殼體上,另一端依靠在前后搖桿機構中阻尼結構的齒帶上。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及右側操控手柄側面上設置有轉換電控開關。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及右側操控手柄側面上固定連接有前后控制電位器及左右控制電位器;所述左右搖桿機構的電位輸出桿b卡接于左右控制電位器的定位孔內;所述前后搖桿機構的電位輸出桿a卡接于前后控制電位器的定位孔內。本技術的安全可靠積極效果本技術所述一種雙模式航模遙控器轉換左右手控制模式快捷,結構簡單,智能安全,降低了生產成本,真正實現雙模式一體化,能獲得更多航模者的青睞,可廣泛應用于航空模型遙控器或其他模型遙控器上。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操控及模式轉換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操控及模式轉換部分結構的爆炸示意圖圖4是操控及模式轉換結構的底部示意圖a圖5是操控及模式轉換結構的底部示意圖b圖6是操控手柄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操控手柄的結構爆炸示意圖圖8是無阻尼狀態操控手柄結構的底部示意圖a圖9是無阻尼狀態操控手柄結構的底部示意圖b圖10是帶阻尼狀態操控手柄結構的底部示意圖a圖11是帶阻尼狀態操控手柄結構的底部示意圖b圖12是操控桿復位結構示意圖圖13是兩側操控手柄轉化模式連接部分結構示意圖圖中,I手柄主體2 左側操控手柄 3 左側微調開關4電源開關5 液晶顯示屏 6 功能電控鍵7右側微調開關 8 右側操控手柄 9 操控模式轉換鍵10指示燈11天線12轉換連接桿13扇形撥片14凸臺a15阻尼結構16左右搖桿機構 17殼體18搖把19前后控制電位器20左右控制電位器21轉換電控開關22連接圓柱23前后搖桿機構 24電位輸出桿a25撥桿26復位擺桿27彈片28凸臺b29掛鉤30撥桿b31頂起凸臺32撥桿c33電位輸出桿b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所述一種雙模式航模遙控器包括一手柄主體及設置于手柄主體上的左側操控手柄、左側微調開關、電源開關、液晶顯示屏、功能電控鍵、右側微調開關、右側操控手柄、操控模式轉換鍵、指示燈、天線和設置于手柄主體內部的控制電路板;如圖2至圖5所示,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和右側操控手柄上都連接有扇形撥片,扇形撥片上設置有凸臺a ;如圖13所示,所述左側操控手柄的凸臺a與右側操控手柄上的凸臺a之間通過轉換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轉換連接桿上設置有圓柱桿,圓柱桿卡接于操控模式轉換鍵下端的卡槽內,構成轉動連接;在切換左右手操作模式時,推動操控模式轉換鍵,其將帶動轉換連接桿轉動,從而連接于轉換連接桿兩端的扇形撥片也將隨之轉動。如圖6至圖12所示,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及右側操控手柄都包括殼體、搖把、左右搖桿機構、前后搖桿機構、彈片、復位擺桿、復位彈簧和扇形撥片;所述左右搖桿機構兩側設置有圓柱體,其卡接于殼體上的圓孔內,構成轉動連接;所述左右搖桿機構的一側還設置有電位輸出桿b,電位輸出桿b卡接于左右控制電位器的定位孔內,在通過搖把帶動左右搖桿機構轉動時,電位輸出桿b也將帶動左右控制電位器轉動,從而產生電信號,并反饋至控制電路板,控制電路板發出信號控制飛行器動作;所述左右搖桿機構的另一側設置有兩個撥桿b,當左右搖桿機構轉動時,兩個撥桿b中的一個將頂起復位擺桿,在松開手時,由于復位擺桿的端部設置的掛鉤上連接有復位彈簧,復位擺桿將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下壓撥桿b,從而實現左右搖桿機構的復位;所述前后搖桿機構兩側設置有圓柱體,其卡接于殼體上的圓孔內,構成轉動連接;所述前后搖桿機構的一側還設置有電位輸出桿a,電位輸出桿a卡接于前后控制電位器的定位孔內,在通過搖把帶動前后搖桿機構轉動時,電位輸出桿a也將帶動前后控制電位器轉動,從而產生電信號,并反饋至控制電路板,控制電路板發出信號控制飛行器動作;所述前后搖桿機構的另一側設置有阻尼結構及兩個撥桿a ;當前后搖桿機構轉動時,兩個撥桿a中的一個將頂起復位擺桿,在松開手時,由于復位擺桿的端部設置的掛鉤上連接有復位彈簧,復位擺桿將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下壓撥桿a,從而實現前后搖桿機構的復位。如圖6至圖13所示,所述扇形撥片上設置有定位孔,其套接于殼體上設置的固定柱上,構成轉動連接;所述扇形撥片的側面上還設置有撥桿c及頂起凸臺;所述彈片的末端固定連接于殼體上,另一端依靠在前后搖桿機構中阻尼結構的齒帶上;當推動操控模式轉換鍵至最上端位置時,通過轉換連接桿,左側操控手柄及右側操控手柄上的扇形撥片將轉動;如圖8、圖9所示,左側操控手柄上的扇形撥片轉動,扇形撥片將改變原先對轉換電控開關的擠壓狀態,其上設置的頂起凸臺將原先與阻尼結構的齒帶緊靠的彈片頂起,使其與前后搖桿機構中阻尼結構的齒帶分離,不處于阻尼狀態,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模式航模遙控器,包括一手柄主體及設置于手柄主體上的左側操控手柄、左側微調開關、電源開關、液晶顯示屏、功能電控鍵、右側微調開關、右側操控手柄、操控模式轉換鍵、指示燈、天線和設置于手柄主體內部的控制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和右側操控手柄上都連接有扇形撥片,扇形撥片上設置有凸臺a;所述左側操控手柄的凸臺a與右側操控手柄上的凸臺a之間通過轉換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轉換連接桿上設置有圓柱桿,圓柱桿卡接于操控模式轉換鍵下端的卡槽內,構成轉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模式航模遙控器,包括一手柄主體及設置于手柄主體上的左側操控手柄、左側微調開關、電源開關、液晶顯示屏、功能電控鍵、右側微調開關、右側操控手柄、操控模式轉換鍵、指示燈、天線和設置于手柄主體內部的控制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和右側操控手柄上都連接有扇形撥片,扇形撥片上設置有凸臺a ;所述左側操控手柄的凸臺a與右側操控手柄上的凸臺a之間通過轉換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轉換連接桿上設置有圓柱桿,圓柱桿卡接于操控模式轉換鍵下端的卡槽內,構成轉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模式航模遙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操控手柄及右側操控手柄都包括殼體、搖把、左右搖桿機構、前后搖桿機構、彈片、復位擺桿、復位彈簧和扇形撥片;所述左右搖桿機構兩側設置有圓柱體,其卡接于殼體上的圓孔內,構成轉動連接;所述左右搖桿機構的一側還設置有電位輸出桿b,另一側設置有兩個撥桿b ;所述前后搖桿機構兩側設置有圓柱體,其卡接于殼體上的圓孔內,構成轉動連接;所述前后搖桿機構的一側還設置有電位輸出桿a,另一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鏈,
申請(專利權)人:陳鏈,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