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膝關節假體及脛骨基座元件。脛骨基座元件包括基座和固定于基座下面的主柱。其中,基座和主柱內設有引導通道,引導通道上部設有鎖緊機構,鎖緊機構設有供前交叉韌帶穿過的貫穿孔,主柱下端安裝有密封引導通道下端開口的密封桿,密封桿使穿過貫穿孔的前交叉韌帶二次固定后密封在引導通道內。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避免了在人體脛骨側開設固定前交叉韌帶的骨道,減輕了對脛骨的損傷,有利于日后對脛骨基座元件的翻修;同時由于前交叉韌帶不用固定在脛骨上,而是固定在脛骨基座元件內部,故對脛骨的骨質要求大大減小,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的適用人群非常廣泛。(*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脛骨基座元件及膝關節假體
本技術涉及一種膝關節假體,尤其涉及一種保留后交叉韌帶同時重建前交叉韌帶的膝關節假體以及脛骨基座元件。
技術介紹
膝關節假體設計的理念一般基于同一原則,即以植入的膝關節元件提供類似于正常膝關節的生物力學運動模式,并借助植入物本身及膝關節韌帶和軟組織平衡獲得靜態及動態的穩定性。這些膝關節元件設計都試圖通過恢復自然的人類膝關節的運動,以及調整和控制在膝關節屈伸運動中產生的力量。但目前所有的膝關節假體設計都未到達這個標準。傳統的膝關節假體,主要包括用于與股骨結合的股骨元件、用于與脛骨結合的脛骨基座元件、以及設置于脛骨基座元件上面的襯墊。其中脛骨基座元件與襯墊的高度之和大約等于患者脛骨近端骨被截掉部分的高度和脛骨上軟骨的高度之和。目前市售的后交叉韌帶保留型膝關節假體(CR)和后方穩定型膝關節假體(PS)大多數都屬于切除前交叉韌帶型的設計,因而前交叉韌帶的功能也隨之消失。研究發現膝關節置換的患者在一些需要發揮膝關節生物力學作用的活動(如下跪、下蹲、外側移動、轉身、 提重物、打網球、跳舞等)時,明顯不如年齡和性別相似的正常人。盡管膝關節置換可以明顯緩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是膝關節的運動學特征明顯改變,沒有前交叉韌帶的膝關節假體還可能導致股四頭肌力的功能下降,并導致關節穩定性下降。基于上述問題,出現了保留后交叉韌帶,并能重建前交叉韌帶型的膝關節假體。但是,該種 膝關節假體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有的設計中,前交叉韌帶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不在位于人體脛骨的前交叉韌帶的解剖附著點的位置,這些設計就會使患者置換假體后不能恢復本體感覺;還有一些設計在脛骨基座平臺上和襯墊上開孔以通過前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的上端固定于人體股骨,下端固定于人體脛骨,由于人活動過程中,前交叉韌帶會有角度和長度的變化,在脛骨基座平臺上或襯墊內穿行時會造成韌帶磨損,嚴重時可使前交叉韌帶斷裂,而且襯墊通常是用聚合物材料制造,在磨損過程中會產生磨削;另有一些重建前交叉韌帶的設計中,如本申請人的一些在先申請中,在脛骨基座上設置了凸臺,能夠恢復前交叉韌帶在脛骨解剖附著點的位置,且到達有效固定,同時前交叉韌帶一次固定后其止點位于平臺的前方,所以前交叉韌帶不會在假體上磨損,從而增加了韌帶的使用壽命,但是,在重建前交叉韌帶時需要在脛骨側打一個骨道,用于前交叉韌帶的二次固定,這樣不但對脛骨側造成了一定的損傷,也不利于日后對膝關節假體的翻修,并且人活動過程中前交叉韌帶不斷地牽拉、扭轉動作,這樣就會造成前交叉韌帶在脛骨上的二次固定不牢靠,容易發生松動或損傷;同時該種二次固定方式對脛骨的骨質要求較高,適用人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目前業界更需要一款創傷小、固定牢靠、適用更加廣泛的膝關節假體。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創傷小、韌帶固定牢靠、適用人群廣泛的膝關節假體及脛骨基座元件。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本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用于與脛骨結合,包括基座和固定于所述基座下面的主柱。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主柱內設有引導通道,引導通道上部設有固定前交叉韌帶的鎖緊機構,所述鎖緊機構設有供前交叉韌帶穿過的貫穿孔,所述主柱下端安裝有密封所述引導通道下端開口的密封桿,所述密封桿使穿過所述貫穿孔的前交叉韌帶二次固定后密封在所述引導通道內。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引導通道沿所述主柱縱向中心線貫穿所述基座與所述主柱。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鎖緊機構為鎖緊套,包括基部和由所述基部延伸的側壁以及沿所述鎖緊套縱向中心線設置的貫穿孔,所述側壁上沿其縱向開有至少一個通槽。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引導通道的上部呈錐形或楔形,所述鎖緊套側壁與所述弓I導通道上部配合工作。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鎖緊套側壁內面設有若干凸起和/或若干凹坑和/或若干鋸齒和/或若干條紋和/或鎖緊螺紋。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鎖緊套的基部通過螺紋配合安裝在所述引導通道內。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密封桿上端面能抵靠所述鎖緊套下端面。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鎖緊機構為卡環,在所述引導通道上端設有向所述引導通道內延伸的擋環。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密封桿上平面頂靠卡環下面,將卡環鎖緊安裝在引導通道內。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基座上面對應于所述主柱位置設有凸臺,所述引導通道向上延伸貫穿所述凸臺。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凸臺與基座的高度之和大致等于置換膝關節假體手術中切除的脛骨近端 骨與軟骨的高度之和。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引導通道位于所述凸臺上表面的開口位置與前交叉韌帶在脛骨的附著位置相一致。本技術的膝關節假體,包括用于與脛骨結合的脛骨基座元件、用于與股骨結合的股骨元件以及和所述脛骨基座元件相配合的膝關節假體襯墊,所述襯墊上表面為關節面,所述股骨元件設有與所述襯墊關節面匹配的股骨關節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脛骨基座元件是如權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膝關節假體還包括穿設于所述鎖緊機構內的前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在所述引導通道中通過鎖緊機構進行一次固定,并在鎖緊結構下方進行二次固定。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前交叉韌帶的下端部具有擋止部,通過該擋止部進行二次固定,該擋止部的外輪廓尺寸大于所述鎖緊機構貫穿孔下端部開口尺寸。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密封桿的頂端部抵頂于所述鎖緊機構,在所述密封桿上表面具有凹槽,所述擋止部部分容置于所述密封桿的凹槽內。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前交叉韌帶的下端部具有絮狀結構,通過該絮狀結構進行二次固定,所述絮狀結構包括若干條絮條,所述若干條絮條分散于所述鎖緊套底端面周側,并夾持于所述密封桿與所述鎖緊套之間。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所述脛骨基座元件由金屬材料制成和/或所述襯墊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及膝關節假體具有如下優點和積極效果本技術中,鎖緊機構設有供前交叉韌帶穿過的貫穿孔,通過鎖緊機構將前交叉韌帶固定于脛骨基座元件的引導通道內;并且前交叉韌帶經二次固定后由密封桿密封在引導通道內。因此,使用本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避免了在人體脛骨側開設固定前交叉韌帶的骨道,減輕了對脛骨的損傷,有利于日后對脛骨基座元件的翻修;前交叉韌帶在引導通道內進行了二次固定,不容易發生韌帶脫出,固定牢靠;同時由于前交叉韌帶不用固定在脛骨上,而是固定在脛骨基座元件內部,故對脛骨的骨質要求大大減小,因此,本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的適用人群非常廣泛。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膝關節假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膝關節假體中的股骨元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A為本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B為圖3A所示的本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去除了鎖緊機構和密封桿后的主視圖;圖3C為圖3B中沿著A-A線所作的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膝關節假體中的襯墊的結構示意圖;圖5A是本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中的鎖緊套的結構示意圖;圖5B是圖5A的左視圖;圖6是本技術的脛骨基座元件中的密封桿的剖面圖;圖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脛骨基座元件,所述脛骨基座元件用于與脛骨結合,包括基座和固定于所述基座下面的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主柱內設有引導通道,引導通道上部設有固定前交叉韌帶的鎖緊機構,所述鎖緊機構設有供前交叉韌帶穿過的貫穿孔,所述主柱下端安裝有密封所述引導通道下端開口的密封桿,所述密封桿使穿過所述貫穿孔的前交叉韌帶二次固定后密封在所述引導通道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脛骨基座元件,所述脛骨基座元件用于與脛骨結合,包括基座和固定于所述基座下面的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主柱內設有引導通道,引導通道上部設有固定前交叉韌帶的鎖緊機構,所述鎖緊機構設有供前交叉韌帶穿過的貫穿孔,所述主柱下端安裝有密封所述引導通道下端開口的密封桿,所述密封桿使穿過所述貫穿孔的前交叉韌帶二次固定后密封在所述引導通道內。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通道沿所述主柱縱向中心線貫穿所述基座與所述主柱。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為鎖緊套,包括基部和由所述基部延伸的側壁以及沿所述鎖緊套縱向中心線設置的貫穿孔,所述側壁上沿其縱向開有至少一個通槽。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通道的上部呈錐形或楔形,所述鎖緊套側壁與所述弓I導通道上部配合工作。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套側壁內面設有若干凸起和/或若干凹坑和/或若干鋸齒和/或若干條紋和/或鎖緊螺紋。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套的基部通過螺紋配合安裝在所述引導通道內。7.如權利要求3-6中任一項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桿上端面能抵靠所述鎖緊套下端面。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為卡環,在所述引導通道上端設有向所述引導通道內延伸的擋環。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桿上平面頂靠卡環下面,將卡環鎖緊安裝在引導通道內。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基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面對應于所述主柱位置設有凸臺,所述弓I導通道向上延伸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巖,鄭誠功,劉華瑋,宋大勇,王建,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