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城市交通的公交信號控制領域,涉及一種公交停靠站站間單向分段式的綠波設置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快速城鎮化和機動化發展,交通需求呈幾何級數增長,交通擁堵日益嚴重,交通事故頻繁發生,交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斷加劇。無論在提高運輸效率、緩解交通擁堵,還是在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方面,公共交通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已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然而,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當前的實際情況與國家需求及《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制定的目標之間仍存有巨大差距,無法有效引導非機動化為主體的交通結構向以公交為主體的交通結構的轉型。通過信號協調控制,設置公交綠波是提高公交運行效率的有效途徑。公交綠波區別于社會車輛的綠波,與公交停靠站關系緊密,不僅要考慮交叉口間的信號協調,也要考慮停靠站對綠波的影響。城市交通擁堵主要發生在早晚居民出行的高峰時刻,高峰時刻城市交通的“潮汐現象”十分明顯,即雙向交通流量不均衡性顯著。對于公共交通來說,高峰時刻雙向的公交需求差異較大,某一方向的公交需求將會快速上升。高峰時刻雙向公交綠波難以實現,同時雙向公交綠波也不能很好的契合“潮汐交通”的特點,對公交需求較大的方向設置單向公交綠波可以有針對性的緩解“潮汐交通”造成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方法針對站間含多個交叉口的長站距公交停靠站,考慮停靠站對公交綠波的影響以及高峰時刻城市交通特性,提出了一種站間單向分段式公交綠波的設置方法,通 過交叉口的分組處理、組內組間交叉口信號相位差的協調控制以及發車時間的調節,保障公交車的快速高效運行,同時提高公交服務水平以及乘客的出行效率,增強公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長站距公交站間單向分段綠波信號設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采集包含首末站的公交停靠站數量Na,按公交車行駛方向編號ni,i=1,2,…,Na,采集公交首末站之間交叉口數量Nb,按公交車行駛方向編號Sj,j=1,2,…,Nb,確定相鄰公交停靠站ni與ni+1之間交叉口數量Ni,并以Ni為判定條件判斷是否設置單向分段綠波信號:當Ni≥3時,符合設置要求,轉至步驟2;否則,不設置單向分段綠波信號,流程結束;步驟2:確定交叉口信號周期及配時:采集每個交叉口總的交通流量比率Yj、每周期總損失時間Lj,利用韋伯斯特方程得到交叉口Sj的初始信號周期采集每個交叉口公交車行駛方向的交通流量比率yj,得到交叉口Sj公交車行駛方向的初始綠燈時間確定信號周期最大值Cm=maxC′j,統一交叉口Sj信號周期為Cj=Cm,確定綠燈時間步驟3:根據站間交叉口分組方法,對所有交叉口進行分組處理,確定各分組組別;步驟4:根據組內信號相位差設置方法,確定各組別內部非控制交叉口與控制交叉口之間的信號相位差;步驟5:根據組間信號相位差協調方法,確定各組別間相鄰交叉口的信號相位差;步驟6:根據發車時刻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長站距公交站間單向分段綠波信號設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 :采集包含首末站的公交停靠站數量Na,按公交車行駛方向編號ni,i = 1,2,…, Na,采集公交首末站之間交叉口數量Nb,按公交車行駛方向編號Spj = 1,2,…,Nb,確定相 鄰公交停靠站h與ni+1之間交叉口數量隊,并以隊為判定條件判斷是否設置單向分段綠波 信號當隊> 3時,符合設置要求,轉至步驟2 ;否則,不設置單向分段綠波信號,流程結束; 步驟2 :確定交叉口信號周期及配時采集每個交叉口總的交通流量比率I、每周期總損失時間h,利用韋伯斯特方程得到交叉口 S]的初始信號周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站距公交站間單向分段綠波信號設置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驟3中的站間交叉口分組方法是指,選取公交停靠站叫與ni+1之間的交叉口 Sj, SJ+1,…,Sj+k,這些交叉口包括公交停靠站叫下游第一個交叉口但不包括公交停靠站ni+1下 游第一個交叉口 ;將選取的交叉口歸于同一組別,將停靠站叫記為組別Oi,相鄰停靠站之間 交叉口數量即為隊=k+1 ;以此類推,確定所有交叉口的分組組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站距公交站間單向分段綠波信號設置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驟4中的組內信號相位差設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41 :根據步驟2得到的各交叉口綠燈時間gp選取Oi組內綠燈時間最小的交叉口 為控制交叉口,記為Sic;,確定Oi組內公交綠波帶寬度為控制交叉口綠燈時間Bi = gic = min gj ;步驟42 :采集相鄰交叉口 S]與Sw之間路段長度lp確定Oi組內非控制交叉口 S]與控制交叉口 Sic之間的距離當Sj在Sic上游方向時,距離為;當Sj在Sic下游方向時,距離 步驟43 :采集相鄰停靠站rii與ni+1之間公交車平均行駛速度Vi,根據...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