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其制備方法及電容式觸摸屏,在觸控模組中增加了一層與觸控電極層和金屬層絕緣的襯底電極層,該襯底電極層具有對應于觸控電極層的溝道區域的位置設置的襯底電極,由于襯底電極可以補償觸控電極層中由溝道區域造成的折射率差異,進而改善了電容式觸控模組的外觀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其制備方法及電容式觸摸屏
本專利技術涉及觸控
,尤其涉及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其制備方法及電容式觸摸屏。
技術介紹
隨著顯示技術的飛速發展,觸摸屏(TouchScreenPanel)已經逐漸遍及人們的生活中。目前,觸摸屏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為: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以及表面聲波式、電磁式、振波感應式以及受抑全內反射光學感應式等。其中,電容式觸摸屏以其獨特的觸控原理,憑借高靈敏度、長壽命、高透光率等優點,被業內追捧為新寵。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投射式電容模組,如圖1所示,依次包括:形成在襯底基板上的金屬層(圖1中未示出)、絕緣層、觸控電極層以及保護層,其中,觸控電極層具有交叉而置的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的圖形,金屬層上具有通過絕緣層上的過孔橋接相鄰觸控驅動電極或相鄰觸控感應電極的金屬橋以及一些金屬走線。由于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之間相互絕緣,因此在觸控電極層上的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之間會形成有溝道區域,該溝道區域會被絕緣材料填充。由于絕緣材料一般和制備觸控電極層的電極材料的折射率不同,這樣,在觸控電極層上存在的溝道區域會使觸控模組的外觀效果變差,并且,在溝道區域的絕緣材料與電極材料(通常為ITO材料)的折射率存在較大差異△T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則尤為明顯。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其制備方法及電容式觸摸屏,用以改善電容式觸控模組的外觀效果。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包括觸控電極層、與所述觸控電極層絕緣的金屬層,所述觸控電極層具有交叉而置的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且在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之間形成有溝道區域,所述金屬層具有橋接相鄰的所述觸控驅動電極或相鄰的觸控感應電極的金屬橋,還包括:與所述觸控電極層和所述金屬層絕緣的襯底電極層,所述襯底電極層具有對應于所述觸控電極層的溝道區域的位置設置的襯底電極,所述襯底電極用于補償所述觸控電極層中由所述溝道區域造成的折射率差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容式觸摸屏,包括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電容式觸控模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上述電容式觸控模組的制備方法,包括:在襯底基板上制備襯底電極層,通過一次構圖工藝形成襯底電極的圖形;在襯底基板上制備金屬層,通過一次構圖工藝形成金屬橋的圖形;在襯底基板上制備觸控電極層,通過一次構圖工藝形成觸控驅動電極和觸控感應電極的圖形,且在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之間形成有溝道區域;在襯底基板上制備絕緣層,使所述襯底電極層、金屬層及觸控電極層相互絕緣;相鄰的所述觸控驅動電極或相鄰的觸控感應電極通過所述金屬橋橋接;所述襯底電極的圖形對應于所述觸控電極層的溝道區域的位置,所述襯底電極用于補償由所述溝道區域造成的折射率差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其制備方法及電容式觸摸屏,在觸控模組中增加了一層與觸控電極層和金屬層絕緣的襯底電極層,該襯底電極層具有對應于觸控電極層的溝道區域的位置設置的襯底電極,由于襯底電極可以補償觸控電極層中由溝道區域造成的折射率差異,進而改善了電容式觸控模組的外觀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容式觸控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容式觸控模組的制備方法的流程圖;圖3a-圖3e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容式觸控模組各膜層設計的俯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容式觸控模組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容式觸控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容式觸控模組、其制備方法及電容式觸摸屏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附圖中各層薄膜厚度和區域大小形狀不反應各膜層的真實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說明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是在現有的投射電容式觸控模組的結構中加入了襯底電極,實現了改善觸控模組的外觀效果的目的,現有的投射電容式觸控模組具體包括:觸控電極層、與觸控電極層絕緣的金屬層,其中,觸控電極層具有交叉而置的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且在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之間形成有溝道區域,金屬層具有橋接相鄰的觸控驅動電極或相鄰的觸控感應電極的金屬橋,在投射電容式觸控模組的結構中,本專利技術還加入了如下膜層結構:與觸控電極層和金屬層絕緣的襯底電極層,該襯底電極層具有對應于觸控電極層的溝道區域的位置設置的襯底電極,該襯底電極用于補償觸控電極層中由溝道區域造成的折射率差異。在具體實施時,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容式觸控模組可以直接制作在顯示面板的最外層基板之上,如液晶顯示面板的彩膜基板的襯底背面,也可以制作在單獨的襯底基板上,在此不做限定。具體地,從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電容式觸控模組的結構中可以看出,觸控模組包括三個主要膜層,即觸控電極層、金屬層和襯底電極層,由于3個膜層之間需要絕緣,因此,觸控模組還包括兩個絕緣層,并且,在觸控模組的最上面一般還會有保護模組不受外界環境影響的保護層。在具體實施時,觸控模組中的三個主要膜層之間的層級關系可以靈活變化,即在襯底上制備膜層的順序可以為:觸控電極層→金屬層→襯底電極層,也可以為襯底電極層→金屬層→觸控電極層等,在此不再列舉。在具體實施時,一般會使用與觸控電極層相同的材料制備襯底電極層,即一般使用ITO(IndiumTinOxides,銦錫金屬氧化物)材料或其他透明導電材料,在此不做限定,這樣,將兩個膜層的厚度設置為相同,即可達到制備出的襯底電極正好補償觸控電極層中由溝道區域產生折射率差異,達到改善外觀效果的目的。進一步地,在具體制備觸控電極層和襯底電極層時,由于兩個膜層的圖案正好相反,因此,可以使用同一張掩膜板,分別使用正性光刻膠和負性光刻膠即可制成兩個膜層的圖案,這樣可以節省價格昂貴的掩膜板,從而在改善觸控模組外觀效果的基礎上,節省觸控模組的制作成本。目前,現有的觸控模組在在沒有特定結構,即沒有屏蔽電極制作的情況下,來自外界的干擾信號對觸控模組的IC性能以及信噪比都有影響。實驗數據表明,當有手指和金屬靠近觸控模組的外邊框時,通過測試軟件測試感應電極有報點情況,即手指和金屬對感應電極是有干擾的。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電容式觸控模組,在具體實施時,可以將襯底電極層設置在電容式觸控模組的底層,防止外界信號干擾的問題,即起到抗干擾的作用。對應地,當該電容式觸控模組中的襯底電極層設置在電容式觸控模組的底層時,觸控電極層可以位于金屬層的上方,當然觸控電極層也可以位于金屬層的下方,在此不做限定。此外,在具體實施時,襯底電極層還可以設置于電容式觸控模組的頂層。對應地,當該電容式觸控模組中的襯底電極層設置在電容式觸控模組的頂層時,觸控電極層可以位于金屬層的下方,當然觸控電極層也可以位于金屬層的上方,在此不做限定。并且,現有的觸控模組在接觸14KV的靜電時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壞(NG),抗靜電能力較差,在沒有采取任何抗靜電(ESD)改善措施情況下,接觸14KV的靜電時,金屬橋和過孔處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進一步地,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觸控模組中將襯底電極接地后可以起到抗靜電的作用。在最終模組組裝完畢后進行的ESD測試中,無論是測試觸控模組內部還是外部邊框,襯底電極都會將靜電第一時間的轉移至地面(GND),不會損壞觸控電極結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包括觸控電極層、與所述觸控電極層絕緣的金屬層,所述觸控電極層具有交叉而置的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且在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之間形成有溝道區域,所述金屬層具有橋接相鄰的所述觸控驅動電極或相鄰的所述觸控感應電極的金屬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觸控電極層和所述金屬層絕緣的襯底電極層,所述襯底電極層具有對應于所述觸控電極層的溝道區域的位置設置的襯底電極,所述襯底電極用于補償所述觸控電極層中由所述溝道區域造成的折射率差異。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包括觸控電極層、與所述觸控電極層絕緣的金屬層,所述觸控電極層具有交叉而置的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且在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之間形成有溝道區域,所述金屬層具有橋接相鄰的所述觸控驅動電極或相鄰的所述觸控感應電極的金屬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觸控電極層和所述金屬層絕緣的襯底電極層,所述襯底電極層與所述觸控電極層位于不同層;所述襯底電極層具有對應于所述觸控電極層的溝道區域的位置設置的襯底電極,所述襯底電極在所述觸控電極層上的正投影區域與所述溝道區域重疊,所述襯底電極用于補償所述觸控電極層中由所述溝道區域造成的折射率差異。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電極層與所述襯底電極層的厚度相同且同為ITO電極層。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電極層設置于所述電容式觸控模組的底層。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電極層位于所述金屬層的上方。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電極層設置于所述電容式觸控模組的頂層。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電極層位于所述金屬層的下方。7.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電極接地。8.一種電容式觸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模組。9.一種電容式觸控模組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襯底基板上制備襯底電極層,通過一次構圖工藝形成襯底電極的圖形;在襯底基板上制備金屬層,通過一次構圖工藝形成金屬橋的圖形;在襯底基板上制備觸控電極層,通過一次構圖工藝形成觸控驅動電極和觸控感應電極的圖形,且在所述觸控感應電極和觸控驅動電極之間形成有溝道區域;在襯底基板上制備絕緣層,使所述襯底電極層、金屬層及觸控電極層相互絕緣;相鄰的所述觸控驅動電極或相鄰的觸控感應電極通過所述金屬橋橋接;所述襯底電極的圖形對應于所述觸控電極層的溝道區域的位置,所述襯底電極層與所述觸控電極層位于不同層,所述襯底電極在所述觸控電極層上的正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盛際,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