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系關于一種攝影鏡頭組;特別是關于一種應用于電子產品的小型化攝影鏡頭組。
技術介紹
最近幾年來,隨著具有攝影功能的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興起,市場上對于小型化攝影鏡頭的需求日漸提高。一般攝影鏡頭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兀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隨著半導體制程技術的精進,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縮小,帶動小型化攝影鏡頭逐漸往高像素領域發展,對于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傳統搭載于可攜式電子產品上的小型化攝影鏡頭,多采用三片式透鏡結構為主,如美國專利第7,184,225號所示一透鏡系統,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由于制程技術的進步與電子產品往輕薄化發展的趨勢下,感光元件像素尺寸不斷地縮小,使得系統對成像品質的要求更加提高,習知的三片式透鏡組將無法滿足更高階的攝影用光學系統。為滿足更高階的需求,現行高解像力攝影鏡頭,如美國專利第7,365,920號所示,多采用前置光圈且為四片式的透鏡組,其中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常以二枚玻璃球面鏡互相黏合而成為雙合透鏡(Doublet),用以消除色差。然而這類透鏡組常具有以下缺點其一,過多的球面鏡配置使得系統自由度不足,導致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不易縮短,其二,玻璃鏡片黏合的制程不易,造成制造上的困難。此外,隨著鏡頭的尺寸愈做愈小,在有限的空間里作緊密的鏡片組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光線在鏡筒內多次反射而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為凸面及像側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為凹面及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材質為塑膠;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為凹面及像側面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材質為塑膠;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為凸面及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材質為塑膠,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為凹面,但其周邊部位轉為凸面;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所述的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所述的第一透鏡與所述的第二透鏡之間于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所述的第二透鏡與所述的第三透鏡之間于光軸上的距離為T23,系滿足下列關系式:0.6<f1/|f4|<1.4;及1.0<T12/T23<4.5。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9.20 TW 1001337061.一種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為凸面及像側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為凹面及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材質為塑膠;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為凹面及像側面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材質為塑膠;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為凸面及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材質為塑膠,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為凹面,但其周邊部位轉為凸面;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鏡的焦距為Π,所述的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所述的第一透鏡與所述的第二透鏡之間于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所述的第二透鏡與所述的第三透鏡之間于光軸上的距離為T23,系滿足下列關系式.0.6 < fl/|f4 <1. 4 ;及.1.O < T12/T23 < 4. 5。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攝影鏡頭組的整體焦距為f, 所述的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l,系滿足下列關系式.O. 5 < f/fl <1. 25。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所述的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系滿足下列關系式-1. O < (R3+R4)/(R3-R4) < O.5。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所述的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系滿足下列關系式.0.75 < f2/f4 <1. 5。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為V3,所述的第二透鏡的色散系數為V2,系滿足下列關系式30 < V3-V2 < 42。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鏡與所述的第二透鏡之間于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所述的第二透鏡與所述的第三透鏡之間于光軸上的距離為 T23,系 兩足下列關系式.1.3 < Τ12/Τ23 < 4. O。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進一步設有一光圈,所述的光圈至所述的第四透鏡的像側面于光軸上的距離為SD,所述的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所述的第四透鏡的像側面于光軸上的距離為TD,系滿足下列關系式.O. 70 < SD/TD < O. 90。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鏡像側面上的最大有效徑位置與所述的像側面的光軸上頂點,兩者于光軸上的水平距離為SAG22,,所述的第二透鏡于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系滿足下列關系式-1. 5 < SAG22/CT2 < O。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攝影鏡頭組的整體焦距為f,所述的攝影鏡頭組的入瞳孔徑為EPD,系滿足下列關系式1. 6 < f/EPD < 2. 4。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攝影鏡頭組的最大視角為FOV,系滿足下列關系式 70 度< FOV < 90 度。1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設有一影像感測元件于一成像面,所述的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所述的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所述的第四透鏡的像側面于光軸上的距離為TD,系滿足下列關系式0. 50 < ImgH/TD < 0. 85。12.—種攝影鏡頭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為凸面及像側面為凸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材質為塑膠;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為凹面及像側面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材質為塑膠;及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為凸面及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材質為塑膠,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相岐,許伯綸,周明達,
申請(專利權)人: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