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的制備方法,將熱塑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膠黏劑、水性色漿、填料和發泡劑加入攪拌釜混勻,得到糊狀漿料;將糊狀漿料涂布在離型紙上形成漿料層,利用輥式貼合機,采用間隙貼合的方法將基布貼合在漿料層上,得到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將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使漿料層塑化發泡后轉移到基布上,冷卻后將離型紙剝離,得到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熱塑性聚氨酯代替了溶劑型聚氨酯,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機溶劑,夠解決目前溶劑型聚氨酯合成革中產生的DMF、TOL、MEK、THF等溶劑的環境污染問題,其生產環境安全,有益于工人的身體健康,是一種清潔生產工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聚氨酯合成革
,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聚氨酯合成革是模擬天然皮革的組織結構和使用性能,并可作為天然皮革代用品的復合材料。通常以無紡布模擬網狀層,以微孔聚氨酯涂層模擬粒面層,所得到的合成革正、反面都與皮革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氣性,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皮革,廣泛用于制作鞋、靴、箱包和球類等。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人造革合成革規模以上企業(新的劃分標準年銷售收入2000萬以上企業)495家,產量241萬噸,增長9. 57% ;工業生產總值925. 35億元,增長29. 55% ;利稅69. 85億元,增長32. 12% ;利潤總額47. 86億元,增長36. 15%。總體來看,在大的經濟環境復蘇的情況下,我國聚氨酯合成革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目前,聚氨酯合成革的生產主要采用溶劑型的生產系統,其基本工藝流程在非織造布上涂覆溶劑型聚氨酯層作為底層,然后經水洗和干燥,再利用溶劑型聚氨酯進行干法移膜涂層得到上層。采用這種生產方法生產的聚氨酯合成革,存在著以下問題第一,采用溶劑型聚氨酯濕法凝固涂層作底層,濕法凝固涂層是將溶劑型聚氨酯(PU)漿料,利用刮涂機或滾涂機涂布在非織造布的表面,然后進入“h2o-dmf (二甲基甲酰胺)”凝固浴,使凝固而形成具有微孔結構的薄膜。工藝中采用DMF做溶劑,加工過程會造成DMF的污染。第二,水并不能完全的置換聚氨酯中的DMF,會導致產品中DMF殘留,最終造成產品安全問題,而這種產品安全問題,會在眾多的技術壁壘和貿易壁壘中,限制產品進入高檔市場。第三,采用溶劑型聚氨酯干法移膜涂層作頂層,這種工藝是將溶劑型聚氨酯漿料,利用刮涂機涂布在離型紙的表面,然后與帶有濕法移凝固涂層的非織造布貼合,干燥后剝離,最終得到聚氨酯合成革。由于這種工藝采用溶劑型系統,含有大量的有毒有機溶劑,如TOL (甲苯)、MEK(甲乙酮)和THF(四氫呋喃)等。在生產過程中這些有機溶劑極易揮發,嚴重污染環境,并且對現場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上述聚氨酯合成革的溶劑型生產工藝中,存在著嚴重的MDF、T0L、MEK、THF等溶劑污染環境問題,是一個非清潔的生產過程,對人體有較大的危害。所得到的聚氨酯合成革產品中的DMF殘留引起產品安全問題。所以,開發清潔生產工藝,生產環境友好型的聚氨酯合成革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對于環境友好型聚氨酯合成革生產技術的研發,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三個,即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生產技術、無溶劑聚氨酯合成革生產技術和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生產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解決目前溶劑型聚氨酯合成革生產中產生的MDF、TOL、MEK、THF等溶劑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聚氨酯合成革產中品DMF的殘留引起的產品安全問題的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的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I)制備漿料以質量份數計,將2(Γ50份粉狀的熱塑性聚氨酯、1(Γ30份固含量為30%的水性聚氨酯膠黏劑、31份固含量為25%的水性色漿、1(Γ20份填料和f 3份發泡劑加入攪拌釜混勻,得到糊狀漿料;2)涂布與貼合按120 380g/m2的施涂量將糊狀漿料涂布在離型紙上,在8(Tl20 V下烘O. 5^1. 5min形成漿料層,利用輥式貼合機,采用間隙貼合的方法將基布貼合在漿料層上,貼 合后在12(T15(TC下烘干,得到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3)熱塑發泡與剝離將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在15(T20(TC下烘0.5 lmin,使漿料層塑化發泡后轉移到基布上,冷卻后將離型紙剝離,得到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所述的填料采用粒徑為400目以上的輕質碳酸鈣、木質粉、滑石粉、高嶺土、硅藻土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發泡劑為偶氮二甲酰胺。所述的步驟I)加入攪拌釜混勻后再用三輥研磨機研磨,使物料充分混合均勻制成糊狀漿料。所述的步驟2)利用輥式貼合機,調節兩輥之間的間隙為基布厚度、漿料層厚度、離型紙厚度總和的80% 9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采用熱塑性聚氨酯代替了溶劑型聚氨酯,由于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機溶劑,故能夠解決目前溶劑型聚氨酯合成革中產生的DMF、T0L、MEK、THF等溶劑的環境污染問題,其生產環境安全,有益于工人的身體健康,是一種清潔生產工藝;通過本方法制備得到的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中不含DMF,有效的解決了目前溶劑型聚氨酯合成革產品中DMF殘留引起的安全問題,且由于不使用DMF,生產工藝中省去了 DMF回收操作步驟,使得整個生產工藝能耗降低。本專利技術的制備方法,工藝簡單易操作,環境友好,通過本方法制備得到的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具有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和表面抗刮擦性能。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所述是對本專利技術的解釋而不是限定。實施例1 :I)制備衆料以質量份數計,將30份粉狀的熱塑性聚氨酯、20份固含量為30%的水性聚氨酯膠黏劑、5份固含量為25%的水性色漿、13份填料和2份發泡劑偶氮二甲酰胺加入攪拌釜混勻后再用三輥研磨機研磨,使物料充分混合均勻制成糊狀漿料;所述的填料為400目以上的輕質碳酸鈣;2)涂布與貼合按200g/m2的施涂量將糊狀漿料涂布在離型紙上,在90°C下烘Imin形成漿料層,利用輥式貼合機,調節兩輥之間的間隙為基布厚度、漿料層厚度、離型紙厚度總和的80%,采用間隙貼合的方法將基布貼合在漿料層上,貼合后在130°C下烘干,得到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3)熱塑發泡與剝離將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在160°C下烘0.5 lmin,使漿料層塑化發泡后轉移到基布上,冷卻后將離型紙剝離,得到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實施例2 I)制備漿料以質量份數計,將20份粉狀的熱塑性聚氨酯、15份固含量為30%的水性聚氨酯膠黏劑、3份固含量為25%的水性色漿、10份填料和I份發泡劑偶氮二甲酰胺加入攪拌釜混勻后再用三輥研磨機研磨,使物料充分混合均勻制成糊狀漿料;所述的填料為400目以上的木質粉;2)涂布與貼合按150g/m2的施涂量將糊狀漿料涂布在離型紙上,在85°C下烘1. 5min形成漿料層,利用輥式貼合機,調節兩輥之間的間隙為基布厚度、漿料層厚度、離型紙厚度總和的82%,采用間隙貼合的方法將基布貼合在漿料層上,貼合后在150°C下烘干,得到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3)熱塑發泡與剝離將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在150°C下烘0.5 lmin,使漿料層塑化發泡后轉移到基布上,冷卻后將離型紙剝離,得到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實施例3 I)制備衆料以質量份數計,將50份粉狀的熱塑性聚氨酯、30份固含量為30%的水性聚氨酯膠黏劑、7份固含量為25%的水性色漿、18份填料和3份發泡劑偶氮二甲酰胺加入攪拌釜混勻后再用三輥研磨機研磨,使物料充分混合均勻制成糊狀漿料;所述的填料為400目以上的滑石粉;2)涂布與貼合按300g/m2的施涂量將糊狀漿料涂布在離型紙上,在110°C下烘Imin形成漿料層,利用輥式貼合機,調節兩輥之間的間隙為基布厚度、漿料層厚度、離型紙厚度總和的86%,采用間隙貼合的方法將基布貼合在漿料層上,貼合后在120°C下烘干,得到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3)熱塑發泡與剝離將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在180°C下烘0.5 lmi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制備漿料以質量份數計,將20~50份粉狀的熱塑性聚氨酯、10~30份固含量為30%的水性聚氨酯膠黏劑、3~8份固含量為25%的水性色漿、10~20份填料和1~3份發泡劑加入攪拌釜混勻,得到糊狀漿料;2)涂布與貼合按120~380g/m2的施涂量將糊狀漿料涂布在離型紙上,在80~120℃下烘0.5~1.5min形成漿料層,利用輥式貼合機,采用間隙貼合的方法將基布貼合在漿料層上,貼合后在120~150℃下烘干,得到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3)熱塑發泡與剝離將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在150~200℃下烘0.5~1min,使漿料層塑化發泡后轉移到基布上,冷卻后將離型紙剝離,得到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熱塑性聚氨酯合成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漿料 以質量份數計,將2(T50份粉狀的熱塑性聚氨酯、1(T30份固含量為30%的水性聚氨酯膠黏劑、31份固含量為25%的水性色漿、1(T20份填料和f 3份發泡劑加入攪拌釜混勻,得到糊狀漿料; 2)涂布與貼合 按120 380g/m2的施涂量將糊狀漿料涂布在離型紙上,在8(Tl20°C下烘0. 5 1. 5min形成漿料層,利用輥式貼合機,采用間隙貼合的方法將基布貼合在漿料層上,貼合后在12(T150°C下烘干,得到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 3)熱塑發泡與剝尚 將與離型紙漿料層貼合的基布,在15(T20(TC下烘0. 5^1min,使漿料層塑化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興元,胡雪麗,吳澤,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