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橡膠冷膠道注射硫化模具,它包括下模板、上模板和加熱板,三者自下而上依次疊放在一起。加熱板和上模板上均有注射孔,且兩者的注射孔數(shù)量及位置對應。上模板和下模板間均布有膠道和成型腔,每一組注射孔均至少與一個膠道相連通,且每一個膠道均至少與一個成型腔相連通。其特點是加熱板上方自下而上依次疊放有隔熱板、冷凝板和面板,隔熱板和冷凝板上均有與加熱板、上模板的注射孔數(shù)量及位置對應的注射孔,冷凝板內(nèi)加工有冷凝管道。面板上有總注射孔,面板的下表面與冷凝板的上表面間有總膠道,總注射孔與總膠道相連通,總膠道與注射孔均相互連通。采用該模具,可減少硫化過程產(chǎn)生的橡膠廢料,降低成本,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橡膠生產(chǎn)模具,具體說是一種具有冷膠道的橡膠注射硫化模具。
技術介紹
目前,在橡膠生產(chǎn)行業(yè)中使用的傳統(tǒng)注射硫化模具都是由加熱板、上模板和下模板組成,加熱板的上表面有總膠道,加熱板和上模板上均有位置對應的多個注射孔,注射孔均與總膠道相連通,上模板和下模板間均布有膠道和成型腔,每一個注射孔均至少與一個膠道相連通,且每一個膠道均至少與一個成型腔相連通。使用時,將加熱后的膠料導入加熱板總膠道中,并經(jīng)過注射孔、膠道后充滿成型腔,然后對加熱板或加熱板和下模板同時加熱,使得成型腔內(nèi)的膠料受熱硫化成型,從而形成所需的橡膠產(chǎn)品。在這一橡膠硫化成型的過程中,位于加熱板總膠道及加熱板、上模板注射孔內(nèi)的膠料會同時受熱硫化,而橡膠一旦進行硫化處理,就無法再次利用。因此,使用傳統(tǒng)的模具進行橡膠硫化作業(yè)會產(chǎn)生大量的橡膠廢料,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還需要耗費勞動力將這些橡膠廢料從模具上去除,影響了生 產(chǎn)效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橡膠冷膠道注射硫化模具,采用該模具,可減少硫化過程產(chǎn)生的橡膠廢料,降低成本,提高生產(chǎn)效率。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以下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橡膠冷膠道注射硫化模具包括下模板、上模板和加熱板,下模板、上模板和加熱板自下而上依次疊放在一起,加熱板內(nèi)有加熱管。所述加熱板和上模板上均有注射孔,且兩者的注射孔數(shù)量及位置對應。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和下模板的上表面間均布有膠道和成型腔,每一組注射孔均至少與一個膠道相連通,且每一個膠道均至少與一個成型腔相連通。其特點是所述加熱板上方自下而上依次疊放有隔熱板、冷凝板和面板,隔熱板和冷凝板上均有注射孔,隔熱板、冷凝板的注射孔與加熱板、上模板的注射孔數(shù)量及位置均對應。所述面板上有總注射孔,面板的下表面與冷凝板的上表面間有總膠道,總注射孔與總膠道相連通,總膠道與注射孔均相互連通。所述冷凝板內(nèi)加工有冷凝管道。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冷凝板、隔熱板、加熱板和上模板對應的任一一組注射孔內(nèi)均設有一個注射管,注射管外壁與冷凝板、上模板的注射孔內(nèi)壁間呈密封連接,注射管外壁與隔熱板、加熱板的注射孔內(nèi)壁間有間隙。所述注射管的上開口端與總膠道相連通,注射管的下開口端和與其所在的注射孔對應的膠道相連通。利用該注射管可杜絕膠料與冷凝板、隔熱板、加熱板、上模板的直接接觸,且注射管外壁與隔熱板、加熱板的注射孔內(nèi)壁間有間隙,這樣可減少熱量的傳遞,從而進一步避免注射孔內(nèi)膠料的硫化,減少橡膠廢料的產(chǎn)生。本專利技術的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與冷凝管道位置對應的注射管外壁上均有環(huán)形凹槽,環(huán)形凹槽與注射孔間形成流道,該流道與所述冷凝管道相連通。這樣,可以使得冷凝板段的注射管外壁直接與冷凝管道相連通,利用冷凝物可進一步降低注射管內(nèi)膠料的溫度,避免膠料硫化。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面板上表面固定有導流板,導流板上有碗狀凹槽,碗狀凹槽的底部有通孔,該通孔與面板上的總注射孔相連通。從而可避免膠料在面板上表面的不規(guī)則溢流,減少膠料對模具表面的污染。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 由于本專利技術的橡膠冷膠道注射硫化模具在其加熱板的上方依次疊放有隔熱板、冷凝板和面板,且面板上有總注射孔,冷凝板上有總膠道,冷凝板、隔熱板上有與加熱板、上模板對應的注射孔,在使用該模具進行橡膠注射硫化時,位于冷凝板總膠道和注射孔內(nèi)的膠料受到冷凝水的冷卻作用,不會發(fā)生硫化,隔熱板注射孔內(nèi)的膠料也會相應減緩硫化速度,在連續(xù)作業(yè)中,隔熱板注射孔內(nèi)的膠料、冷凝板總膠道和注射孔內(nèi)的膠料均可繼續(xù)使用,而不會影響產(chǎn)品特性。與傳統(tǒng)的硫化模具相比,該模具僅在加熱板、上模板注射孔內(nèi)產(chǎn)生橡膠廢料,而避免了總膠道中產(chǎn)生了橡膠廢料,從而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其清理作業(yè)相對簡單,可減少勞動力消耗,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橡膠冷膠道注射硫化模具的結構示意 圖2是圖1左視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的橡膠冷膠道注射硫化模具包括下模板1、上模板2、加熱板3、隔熱板4、冷凝板5和面板6,下模板1、上模板2、加熱板3、隔熱板4、冷凝板5和面板6自下而上依次疊放在一起,加熱板3內(nèi)有加熱管15。所述上模板2、加熱板3、隔熱板4和冷凝板5上均有注射孔7,且四者的注射孔7數(shù)量及位置對應。所述上模板2的下表面和下模板I的上表面間均布有膠道17和成型腔16,每一組注射孔7均至少與一個膠道17相連通,且每一個膠道17均至少與一個成型腔16相連通。所述面板6的中心位置處有總注射孔13,在總注射孔13對應的面板6上表面上固定有導流板11,導流板11的中心有碗狀凹槽12,碗狀凹槽12的底部有通孔,該通孔與總注射孔13相連通。面板6的下表面與冷凝板5的上表面間有總膠道14,總注射孔13與總膠道14相連通,總膠道14與注射孔7均相互連通。所述冷凝板5、隔熱板4、加熱板3和上模板2對應的任一一組注射孔7內(nèi)均設有一個注射管9,注射管9外壁與冷凝板5、上模板2的注射孔7內(nèi)壁間呈密封連接,注射管9外壁與隔熱板4、加熱板3的注射孔7內(nèi)壁間有間隙。所述注射管9的上開口端與總膠道14相連通,注射管9的下開口端和與其所在的注射孔7對應的膠道17相連通。所述冷凝板5內(nèi)加工有冷凝管道8,與冷凝管道8位置對應的注射管9外壁上均有環(huán)形凹槽10,環(huán)形凹槽10與注射孔7間形成流道,該流道與所述冷凝管道8相連通。使用時,將進行過預加熱軟化處理的膠料從導流板11的碗狀凹槽12內(nèi)注入該模具,注入的膠料依次經(jīng)過總注射孔13、總膠道14、注射孔7內(nèi)的注射管9、膠道17后,進入成型腔16,此時,通過外接電源對加熱板3內(nèi)的加熱管15和下模板I進行加熱,并同時將冷凝介質(zhì)(如冷卻水)導入冷凝板5的冷凝管道8內(nèi),這樣,就能確保進入并填滿成型腔16的膠料在高溫下硫化成型的同時,通過注射管9、隔熱板4的隔熱效果和冷凝板5的冷卻作用,確保總注射孔13、總膠道14、注射管9、膠道17內(nèi)的膠料不會被高溫硫化。一次硫化成型后,只需同時更換模具的上模板2、下模板1,再將膠料繼續(xù)注入新更換的上模板2、下模板I間 的成型腔16,即可實現(xiàn)連續(xù)作業(yè)。這樣,不但減少了橡膠廢料的產(chǎn)生,降低了成本,而且能夠有效的提1 橡I父硫化成型的生廣效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橡膠冷膠道注射硫化模具,包括下模板(1)、上模板(2)和加熱板(3),下模板(1)、上模板(2)和加熱板(3)自下而上依次疊放在一起,加熱板(3)內(nèi)有加熱管(15);所述加熱板(3)和上模板(2)上均有注射孔(7),且兩者的注射孔(7)數(shù)量及位置對應;所述上模板(2)的下表面和下模板(1)的上表面間均布有膠道(17)和成型腔(16),每一組注射孔(7)均至少與一個膠道(17)相連通,且每一個膠道(17)均至少與一個成型腔(16)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板(3)上方自下而上依次疊放有隔熱板(4)、冷凝板(5)和面板(6);隔熱板(4)和冷凝板(5)上均有注射孔(7),隔熱板(4)、冷凝板(5)的注射孔(7)與加熱板(3)、上模板(2)的注射孔(7)數(shù)量及位置均對應;所述面板(6)上有總注射孔(7),面板(6)的下表面與冷凝板(5)的上表面間有總膠道(14),總注射孔(13)與總膠道(14)相連通,總膠道(14)與注射孔(7)均相互連通;所述冷凝板(5)內(nèi)加工有冷凝管道(8)。
【技術特征摘要】
1.橡膠冷膠道注射硫化模具,包括下模板(I)、上模板(2 )和加熱板(3 ),下模板(I)、上模板(2)和加熱板(3)自下而上依次疊放在一起,加熱板(3)內(nèi)有加熱管(15);所述加熱板(3 )和上模板(2 )上均有注射孔(7 ),且兩者的注射孔(7 )數(shù)量及位置對應;所述上模板(2 )的下表面和下模板(I)的上表面間均布有膠道(17)和成型腔(16),每一組注射孔(7)均至少與一個膠道(17)相連通,且每一個膠道(17)均至少與一個成型腔(16)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板(3)上方自下而上依次疊放有隔熱板(4)、冷凝板(5)和面板(6);隔熱板(4)和冷凝板(5)上均有注射孔(7),隔熱板(4)、冷凝板(5)的注射孔(7)與加熱板(3)、上模板(2)的注射孔(7)數(shù)量及位置均對應;所述面板(6)上有總注射孔(7),面板(6)的下表面與冷凝板(5)的上表面間有總膠道(14),總注射孔(13)與總膠道(14)相連通,總膠道(14)與注射孔(7)均相互連通;所述冷凝板(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樸生,邱明益,朱良飛,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樸業(yè)橡塑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