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焊接接火盆,包括懸掛桿、掛鉤和至少兩個接火斗;掛鉤安裝在懸掛桿上;接火斗可轉動地安裝在懸掛桿上。本發明專利技術中接火盆通過旋轉接火斗可改變接火范圍,可在多種型鋼截面下接火,操作簡單方便,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施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在多種型鋼截面下接火的焊接接火盆。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及人口的快速增長,各類工程建設項目規模日益擴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以提高空間的利用率,而混凝土結構使用高度是有限的,所以現有很多建筑物都是鋼結構建造的。在施工過程中,經常需要動火焊接,因此,如何防火并確保鋼結構安全生產是工程施工有序進行的重要環節。為此,現有技術中提出一種接火盆用以接火、防火。然而,現有的接火盆只適用于圓形鋼柱的焊接,當其他型鋼對接焊時無法使用。此外,現有的接火盆比較笨重,不便于調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在多種型鋼截面下接火的焊接接火盆。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焊接接火盆,包括懸掛桿、掛鉤和至少兩個接火斗;所述掛鉤安裝在所述懸掛桿上;所述接火斗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懸掛桿上。進一步地,所述掛鉤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懸掛桿的一端上;所述接火斗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懸掛桿的另一端上。進一步地,所述接火斗包括本體、旋轉環、上檔板和下擋板;所述旋轉環套設在所述懸掛桿上,并能夠相對于所述懸掛桿轉動;所述本體安裝在所述旋轉環上;所述上檔板和所述下擋板設置在所述本體的兩端。進一步地,所述最下方接火斗的上檔板和下擋板設置在所述本體的上表面的兩端。進一步地,位于所述最下方接火斗上方的接火斗的上檔板設置在所述本體的上表面的一端,位于所述最下方接火斗上方的接火斗的下擋板設置在所述本體的下表面的另一端。進一步地,所述上檔板和所述下擋板垂直地設置在所述本體上。進一步地,所述本體的輪廓為一個四分之一圓;所述接火斗的數量為4個。進一步地,所述本體包括垂直的兩個直角邊;所述旋轉環設置在所述兩個直角邊相交處。進一步地,所述懸掛桿上設有吊環,所述吊環上系有防墜繩。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中接火盆通過旋轉接火斗可改變接火范圍,可在多種型鋼截面下接火,操作簡單方便,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接火盆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接火盆的位于最上方的接火斗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1中接火盆的位于最下方的接火斗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1中接火盆的一個使用狀態示意圖。圖5為圖1中接火盆的一個使用狀態示意圖,其中,一個接火斗旋出。圖6為圖1中接火盆的一個使用狀態示意圖,其中,兩個接火斗旋出。圖7為圖1中接火盆的一個使用狀態示意圖,其中,三個接火斗旋出。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圖1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焊接接火盆100的示意圖。如圖1中所示,接火盆100包括懸掛桿110、掛鉤120和至少兩個接火斗130。其中,接火斗130可轉動地安裝在懸掛桿110的一端上,而掛鉤120可轉動地安裝在懸掛桿110的另一端上。具體地,懸掛桿110大致沿著豎直方向設置,其上設有吊環111,吊環111上系有防墜繩112。掛鉤120可轉動地安裝在懸掛桿110的頂端,用于將接火盆100懸掛在鋼梁等處。接火斗130可轉動地安裝在懸掛桿110的底端上。圖2所示為圖1中接火盆100的位于最上方的接火斗130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1中接火盆100的位于最下方的接火斗130a的放大示意圖。在圖2和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4個接火斗130可轉動地安裝在懸掛桿110上。最上方的接火斗130與最下方的接火斗130a之間的接火斗,即中間的接火斗的結構與最上方的接火斗130相同,因此,下面以最上方的接火斗130為例說明中間的接火斗的具體結構。如圖2中所示,接火斗130包括本體131、旋轉環133、上檔板134和下擋板135。旋轉環133套設在懸掛桿110上,并可以相對于懸掛桿110轉動。本體131可通過焊接等方式安裝在旋轉環133上。本體131的具體形狀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設計,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本體131的輪廓大致為一個四分之一圓,或者說,本體131包括大致垂直的兩個直角邊,且旋轉環133設置在兩個直角邊相交處。四個接火斗130可大致形成一個圓,如圖7所示。上檔板134設置在本體131的上表面的一端,并大致垂直于本體131的上表面;下擋板135設置在本體131的下表面的一端,并大致垂直于本體131的下表面。換言之,上檔板134和下擋板135分別位于本體131的上下兩側。位于最上方的接火斗130的上檔板134可用于防止火焰顆粒掉出接火斗130 ;中間的接火斗的上擋板可用于與上方相鄰接火斗的下擋板相互配合以防止上方相鄰接火斗從第一方向跑出位,從而起到限位的作用。下擋板135可用于與下方相鄰接火斗上的上檔板相互配合以防止接火斗從第一方向跑出位,從而起到限位的作用。如圖2和圖3所示,位于最下方的接火斗130a與位于最上方的接火斗130的結構相似,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接火斗130a的上檔板134和下擋板135a大致垂直地設置在本體131的上表面的兩端。位于最下方的接火斗130a的下擋板135a既有限位作用,即可用于與上方相鄰接火斗的下擋板相互配合以防止上方相鄰接火斗從第二方向跑出位,又可起到擋板作用,即防止火焰顆粒掉出接火斗。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實際上,把相鄰接火斗拉開的同時,上下相鄰的接火斗之間的高度差也相當于一個擋板,可防止火花飛濺。上述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接火盆100的具體結構,下面簡述其實用方法。圖4所示為圖1中接火盆100用于十字型鋼焊接腹板時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如圖4中所示,四個接火斗130重疊在一起即可方便地放入在十字型鋼的間隙中接火。懸掛桿110上的吊環111通過防墜繩112拴系于鋼柱上;當懸掛桿110不好掛時,可以旋轉掛鉤120,以選擇合適位置懸掛。在圖4所示的使用狀態中,接火盆100使用了其最小的接火范圍。圖5和圖6所示為圖1中接火盆100用于2個或2個以上焊接面或對圓柱焊接時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如圖5和圖6中所示,可以考慮旋轉出一個或兩個接火斗130,形成180度或270度接火范圍,達到完全接火效果。圖7所示為圖1中接火盆100在焊接火焰范圍為整個平面時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如圖7中所示,可以考慮把3個接火斗130均旋出來,形成360度的接火范圍。在圖7所示的使用狀態中,接火盆100使用了其最大的接火范圍。此外,旋出每塊接火斗130的角度并不一定是90度,還可以為其他角度,也就是說焊接間隙能夠形成90-360度范圍,因此,接火盆100能夠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通過旋轉接火斗130來調整接火的范圍,使得接火盆100可以很好的適應各種不同實際使用狀況。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接火盆100通過旋轉接火斗130可改變接火范圍,可在多種型鋼截面下接火,操作簡單方便,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焊接接火盆,其特征在于,包括懸掛桿、掛鉤和至少兩個接火斗;所述掛鉤安裝在所述懸掛桿上;所述接火斗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懸掛桿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焊接接火盆,其特征在于,包括懸掛桿、掛鉤和至少兩個接火斗;所述掛鉤安裝在所述懸掛桿上;所述接火斗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懸掛桿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接火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懸掛桿的一端上;所述接火斗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懸掛桿的另一端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接火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火斗包括本體、旋轉環、上檔板和下擋板;所述旋轉環套設在所述懸掛桿上,并能夠相對于所述懸掛桿轉動;所述本體安裝在所述旋轉環上;所述上檔板和所述下擋板設置在所述本體的兩端。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接火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下方接火斗的上檔板和下擋板設置在所述本體的上表面的兩端。5.如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選茂,沈洪宇,方振亞,于吉圣,楊帥,程秀儒,田佳,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鋼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