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包括內盆體、外盆體、電熱體、水泵和按摩設備,內盆體具有一盆腔,按摩設備設在盆腔底部,其特征是電熱體和水泵設在盆腔底部中央位置上,電熱體處于水泵吸入口前方,在電熱體外加設有防護罩,防護罩鏤空有過水槽孔。充分利用安裝按摩設備多余出的中央位置,不占用空間,且簡化內盆體與外盆體之間的管路設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構思新穎、結構簡潔、熱效率高、且無余熱浪費的特點;加熱水流直接在盆腔內進行,無需通過盆底的循環回流管和加熱管,減少管道熱損耗;結構更為緊湊簡單,也減少盆體因過多連接管道,而產生漏水隱患。(*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內循環水流足浴盆
本技術涉及一種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尤其是一種足浴盆內盆體與外盆體間無 需設計循環水通道的足浴盆。
技術介紹
現有電熱足浴盆已被市場廣泛接受,其具有使用方便、水體自動循環加熱、以及足 底按摩的特色,能針對足底進行按摩泡浴理療。足浴盆結構大體包括有內盆體和外盆體,內 盆體具有一盆腔,盆腔底部設有按摩源,盆腔用以盛裝清水和提供足浴之需。內外盆體間 隙,安裝有水泵、電加熱設施和驅動按摩源動作的電機和變速箱。目前電熱設施均采用管道 式流水加熱方式,適時與盆腔中的清水循環交換加熱,而加熱管連通足浴盆泡腳區的前后 部,利用水泵進行加熱水循環。為此在內盆體與外盆體之間設計有復雜的水流管道,生產裝 配麻煩,而眾多的管道接頭,增加漏水的隱患。如何提供一種加熱水流在盆內循環的足浴 盆,即成為本技術研究的對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水泵和電熱體設在內盆體底部,可盆內循環和加熱 的內循環水流足浴盆。本技術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包括內盆體、外盆 體、電熱體、水泵和按摩設備,內盆體具有一盆腔,按摩設備設在盆腔底部,其特征是電熱體 和水泵設在盆腔底部中央位置上,電熱體處于水泵吸入口前方,在電熱體外加設有防護罩, 防護罩鏤空有過水槽孔。充分利用安裝按摩設備多余出的中央位置,不占用空間,且簡化內 盆體與外盆體之間的管路設計。所述防護罩與水泵殼體為連體結構。所述在電熱體防護罩和水泵殼體外,還設有一總罩,該總罩與盆腔中央安裝按摩 設備的凸起部連接,形成整體結構,所述總罩對應流水通道上,設有槽道。所述電熱體為陶瓷發熱體,該陶瓷發熱體具有發熱端和電極端,所述陶瓷發熱體 嵌設在內盆體底部,發熱端處于盆腔內,而電極端在內盆體外側。所述水泵為獨立水泵,或由按摩設備內電機驅動的水泵之擇一結構。本技術構思新穎、結構簡潔、熱效率高、且無余熱浪費的特點;加熱水流直接 在盆腔內進行,無需通過盆底的循環回流管和加熱管,減少管道熱損耗;結構更為緊湊簡 單,也減少盆體因過多連接管道,而產生漏水隱患。附圖說明下面結合具體圖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圖1獨立水泵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局部剖面示意圖圖2磁傳動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局部剖面示意圖圖3直驅式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局部剖面示意圖其中1-內盆體11-凸起部12-盆腔2-外盆體3-電熱體31-防護罩32-槽孔33-發熱端34-電極端4-水泵41-吸入口 42-排水口43-葉輪5-按摩設備 51-電機·52-變速箱53-按摩頭54-輸入軸55-軸封6_總罩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參照圖1,本實例為獨立水泵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包括內盆體1、外盆體2、電熱體3、水泵4和按摩設備5;內盆體I中央位置凸設有一凸起部11,用以安裝按摩設備5,如本圖例中的電機51就處于內盆體I外側,而磁傳動的變速箱52即處在內盆體I的內側,利用凸起部11的端面進行磁力連接傳動,在變速箱52外設有一總罩6,該總罩6與凸起部11形成連接的整體結構,按摩設備5中的按摩頭53處在內盆體I盆腔12的底部,能被足底所觸及,產生按摩作用。在盆腔12底部中央位置上,準確地說是在變速箱52前部的空間上,設有電熱體3和水泵4,電熱體3處于水泵4吸入口 41前方,在電熱體3外加設有防護罩31,防護罩鏤空有過水槽孔32,另外,所述總罩6罩設在防護罩31和水泵4殼體的外側,在對應流水通道上,也設有槽道,以使水流能順利地通過總罩6上的槽道、防護罩上的槽孔32被水泵4吸入,而水泵4的排水口 42,可以直接對稱穿過總罩6的兩側,向雙腳方向噴射出,提供水力按摩作用;也可通過管道延伸至需要的地方。本實例中,電熱體3和水泵4為獨立器件,其也可將殼體加工成一體,將電熱體3的防護罩31與水泵4的殼體為連體結構,也即與水泵殼體一同成型。進一步節省材料和裝配工藝。實施例二 參照圖2,本實例中,按摩設備5中的電機51和變速箱52也是采用磁力傳動連接,在變速箱52的端部連帶一水泵4,水泵4接在變速箱52的輸入軸上,直接由按摩設備內電機51驅動,水泵的吸入口 41恰好對準電熱體,將加熱后的水流快速抽走,迅速形成內循環結構。變速箱52連帶水泵,可進一步減少內盆體I的結構,且水泵無電源引線,消除漏電隱串■/Q1、O實施例三參照圖3,本實例中,盆體與按摩設備的關系,為目前主流結構,電機51和變速箱52均安裝在內盆體I外側,也即安裝在盆體的凸起部11內,變速箱52的輸出軸經軸封后穿過內盆體1,進入盆腔12內,輸出軸兩端上分別固定有按摩頭;利用本結構,將變速箱52的輸入軸54延長,延長段穿過凸起部11,端部進入盆腔12內,輸入軸54與盆腔12的接觸部設有軸封55,避免滲水;水泵4的葉輪43直接固定在輸入軸54上,水泵4殼體直接鎖固在凸起部11上,其吸入口 41對準電熱體3的位置;而本實例水泵的排水口 42朝上,可形成噴 淋效果。以上實例中,電熱體3為陶瓷發熱體,該陶瓷發熱體具有發熱端33和電極端34, 所述陶瓷發熱體嵌設在內盆體I的底部,發熱端33處于盆腔12內,而電極端34在內盆體 I外側,可通過內盆體I與外盆體2之間的間隙接入電源線。權利要求1.一種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包括內盆體、外盆體、電熱體、水泵和按摩設備,內盆體具有一盆腔,按摩設備設在盆腔底部,其特征是電熱體和水泵設在盆腔底部中央位置上,電熱體處于水泵吸入口前方,在電熱體外加設有防護罩,防護罩鏤空有過水槽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其特征是防護罩與水泵殼體為連體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其特征是在電熱體防護罩和水泵殼體外,還設有一總罩,該總罩與盆腔中央安裝按摩設備的凸起部連接,形成整體結構,所述總罩對應流水通道上,設有槽道。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其特征是電熱體為陶瓷發熱體,該陶瓷發熱體具有發熱端和電極端,所述陶瓷發熱體嵌設在內盆體底部,發熱端處于盆腔內,而電極端在內盆體外側。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其特征是水泵為獨立水泵,或由按摩設備內電機驅動的水泵之擇一結構。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包括內盆體、外盆體、電熱體、水泵和按摩設備,內盆體具有一盆腔,按摩設備設在盆腔底部,其特征是電熱體和水泵設在盆腔底部中央位置上,電熱體處于水泵吸入口前方,在電熱體外加設有防護罩,防護罩鏤空有過水槽孔。充分利用安裝按摩設備多余出的中央位置,不占用空間,且簡化內盆體與外盆體之間的管路設計。本技術構思新穎、結構簡潔、熱效率高、且無余熱浪費的特點;加熱水流直接在盆腔內進行,無需通過盆底的循環回流管和加熱管,減少管道熱損耗;結構更為緊湊簡單,也減少盆體因過多連接管道,而產生漏水隱患。文檔編號F24H9/00GK202835761SQ20122051256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專利技術者林學金 申請人:林學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循環水流足浴盆,包括內盆體、外盆體、電熱體、水泵和按摩設備,內盆體具有一盆腔,按摩設備設在盆腔底部,其特征是電熱體和水泵設在盆腔底部中央位置上,電熱體處于水泵吸入口前方,在電熱體外加設有防護罩,防護罩鏤空有過水槽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學金,
申請(專利權)人:林學金,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